《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清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30314448X
  • 页数:400 页
图书介绍:《经典教科书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套装共2册)》是高清海教授在教材领域的创新之作。《经典教科书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套装共2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详细阐发,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经典教科书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套装共2册)》遵循着客体—主体、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形式框架,力图贯彻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统一的原则,以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一体化。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1

第一节 哲学的性质和对象 1

一、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特点 1

二、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 8

三、科学的哲学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18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派别划分 27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27

二、哲学中基本派别的划分 35

三、历史上的基本哲学形态 4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革命 6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发展最高成果的结晶 6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 6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 7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实践内在统一的理论 76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 81

第一篇 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认识的基本矛盾 89

第一章 人类认识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发展 89

第一节 认识的基本矛盾 89

一、哲学的开端 89

二、认识的本质 92

三、认识的基本矛盾 96

第二节 人类认识发展史的基本线索 100

一、人类认识史的本质内容及其发展阶段 100

二、直观认识阶段中原始认识的特点 103

三、直观认识的高级阶段 105

四、反省的认识 110

五、自觉的认识 116

六、中国哲学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历史特点 12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存在与意识关系的科学解决 1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出发点 128

一、旧哲学的终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 128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出发点 13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 13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13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局限性的克服 141

第二篇 客体——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49

第三章 客体的规定性 149

第一节 事物的规定性 149

一、存在和事物 149

二、质和量 154

三、一和多 159

四、本质和现象 164

五、内容和形式 171

六、实体和属性 177

第二节 过程的规定性 182

一、过程 182

二、运动和静止 187

三、原因和结果 191

四、根据和条件 198

五、必然和偶然 202

六、可能和现实 207

七、有限和无限 211

八、绝对和相对 217

第三节 关系的规定性 221

一、关系 221

二、系统和要素 226

三、结构、层次、功能 232

四、相互作用 238

五、个别、特殊和一般 244

第四章 客体的规律性 249

第一节 规律 249

一、规律的一般特点 249

二、规律的分类 259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271

一、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271

二、质变和量变的区别 275

三、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变化 279

四、飞跃的形式 284

第三节 对立统一规律 286

一、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286

二、对立面以及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290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96

四、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 306

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类型 310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316

一、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 316

二、肯定、否定 321

三、否定之否定 327

第五章 世界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 336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36

一、两种物质观 336

二、物质和场 343

三、社会的物质性 348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55

一、物质是运动着的 355

二、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360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368

一、空间、时间和物质的关系 368

二、空间和时间的特性 375

三、关于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的历史 382

第四节 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387

一、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进化的结果 387

二、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391

三、世界的统一性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