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缘起 1
(一)实践缘由 2
(二)理论起因 4
二、论题界定 10
(一)问题提出 10
(二)论题阐明 16
三、史料来源 22
(一)口述史料 24
(二)文字史料 29
四、理论框架 31
(一)场域与惯习概念的介绍 32
(二)场域-惯习适用于民国华北的分析 37
第一章 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场域与惯习 46
一、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农村社会结构 47
(一)农村社会结构研究的学术传统 47
(二)农业雇佣视角下农村社会单位的选择 50
二、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农业雇佣市场 53
(一)历史视角下华北地区的农业雇佣市场 55
(二)农业雇佣市场的主体 61
(三)农业雇佣市场的雇佣需求与供给 67
三、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农业雇佣社区 72
(一)农业雇佣社区的界定 72
(二)农业雇佣社区的形态 74
(三)农业雇佣社区内部的社会要素 78
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政治村落社区 85
(一)雇主群体与雇工群体的阶级构成 85
(二)雇主和雇工阶级构成的具体分析 88
(三)社区内部各阶级间的实质差别 92
五、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农业雇佣惯习 95
(一)农业雇佣市场中的雇佣惯习 99
(二)农业雇佣社区中的雇佣惯习 101
(三)政治村落社区中的雇佣惯习 104
第二章 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内容构成 111
一、农业一般雇佣习惯规范 112
(一)雇佣方式的习惯规范 112
(二)佣工时间的习惯规范 121
(三)雇工待遇的习惯规范 125
(四)雇工组织的习惯规范 135
二、农业特殊雇佣习惯规范 141
(一)雇佣制度与典当、借贷制度的结合形态 141
(二)雇佣制度与婚姻、养老制度的结合形态 145
(三)雇佣制度与租佃制度的结合形态 146
(四)雇佣制度与其他制度的结合形态 153
三、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分析 159
(一)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识别标准 159
(二)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转化机制 168
(三)农业雇佣习惯法的形态 174
(四)农业雇佣习惯法的要素分析 179
第三章 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生成机制 186
一、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生成的原因 188
(一)利益之为生成的原因 189
(二)道义和政治之为生成的原因 193
(三)风土人情之为生成的原因 195
二、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生成的进路 197
(一)合作及合作剩余的产生 197
(二)雇工群体内部的博弈 201
(三)雇主群体内部的博弈 203
(四)雇主群体与雇工群体之间的博弈 205
三、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生成的资源 207
(一)农业雇佣契约的描述和分析 208
(二)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生成的过程分析 214
四、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生成标准 230
第四章 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运作机制 237
一、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市场调整机制 242
(一)雇佣习惯规范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244
(二)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自治调整机制 247
(三)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互治调整机制 250
(四)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他治调整机制 259
二、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社会规制机制 265
(一)以信用为媒介的惩罚机制 265
(二)以地位为媒介的压制机制 276
(三)以关系为媒介的笼络机制 282
第五章 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演化机制 296
一、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演化缘由 297
(一)1949年至1978年间的演化缘由 298
(二)1978年至今的演化缘由 300
二、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演化机理 301
(一)习惯规范和文化 302
(二)文化的演化机理 303
(三)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演化分析 306
三、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演化形态 309
(一)榨油作坊中的雇佣习惯规范 310
(二)劳务市场中的雇佣习惯规范 317
(三)必要的总结 329
结语 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的总体特征 331
参考文献 338
附录 口述史料的访谈提纲和访谈对象 355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