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化的家庭脉络:趋势与挑战 1
当前家庭老年学状况 1
历史与人口趋势 1
理论架构与研究方法 2
家庭关系 3
家庭生活脉络 4
家庭生活中的转捩点与介入 4
补充题材 6
未来家庭老年学的挑战 6
集合主题 6
补充新趋势 7
第二章 历来对于家庭以及老化之观点 11
前言 11
生命周期观点 12
过往的迷思 15
共同居住 16
在生命转换时期的历史性改变 19
亲属间的互相依赖 24
横跨生命历程,跨世代间的支持 25
过去的启示 27
未来的方向以及研究需求 29
第三章 老化与家庭:现在和未来人口统计的议题 31
人口统计因素影响家庭结构 32
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 32
延长平均余命 34
流行病的转变 36
家庭和家族人口统计的意义 39
改变中的婚姻状态 39
缩减中的家族规模和已改变的居住安排 41
改变中的社会支持比例 47
照顾者的比例 49
减少的亲属可及性 50
未来研究的方向 53
第四章 生命后期的家庭生活——连结理论与发现 53
相关事件:家庭脉络下的人口老化现象 54
生命后期的家庭研究 56
连结社会科学中的新哲学 57
生命后期的多代家庭与家庭理论 60
扩展家庭理论:生命全程和生命转变的研究 66
连结家庭理论与社会家庭问题 67
家庭理论中关于晚年家庭的最近发展与研究 68
后半人生的家庭发展理论与应用 69
家庭压力理论与后半人生 74
批判理论:一个借来的理论及老年期之家庭 77
结论:未来对人生后半段家庭研究的方向 81
第五章 成人期与老年期的家庭关系与个体发展 85
导论 85
从个体发展的观点 87
从家庭照顾的观点 91
未来研究的连结与方法 95
相互的影响 95
非标准模式的家庭生活与个体发展 98
方法学的议题 99
第六章 从女性主义的观点看社会老年学 103
性别的概念:意义及其在社会老年学上的使用 103
老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05
历史背景 106
从传统到过渡时期的改变 107
现代 108
将两性截然划分为二的意识形态对于老年研究的影响 109
女性和男性身分的刻板印象 109
老年女性及社会世界 110
老化及主要的生活圈 111
家庭照顾 111
退休 113
守寡时期 116
结论:异质性和改变 118
第七章 老年人的家庭动态与休闲经验:理论观点 121
前言 121
时间、家庭与成人发展 121
晚年个人与家庭的转变 123
休闲与娱乐的相关研究 124
活动范围 124
质与量 125
背景脉络 125
关系的供应 126
关系的实用明确性 126
关系网络 127
休闲的生活形态:时间、活动、偏好与胜任感 128
家庭动态的理论 130
符号互动论 130
家庭发展理论 132
研究的涵义:理论途径的地图 133
关系的功能 133
休闲的生活形态 134
符号互动论 135
家庭发展理论 136
结论 137
第八章 婚姻和婚姻性质的亲密关系 139
探索的领域 139
生命中期到晚期的婚姻 142
生命中期的婚姻 142
第三年纪婚姻 143
第三年纪婚姻的模式 144
生命晚期的婚姻 145
在生命晚期中的其他亲密关系 146
异性恋同居 146
在中期和晚期生命中同性间的恋爱关系 146
性行为 149
知识基础的评论 149
性趣和活动的研究 150
影响性行为模式的因素 151
在中期和晚期生命的婚姻中的其他影响 152
对子女的养育 152
社会地位 153
伦理和文化 153
再婚 154
退休 154
疾病 154
族群效应 155
增加人际关系 156
第九章 中老年龄阶段的手足关系 159
何谓手足? 160
个人网络中手足关系的地位 160
来自手足的社会支持 161
变异来源 163
个人与手足的关系 165
手足分离 166
手足关系的益处 167
手足关系的代价 170
照顾手足 171
特别问题 173
性别的影响 173
生命中的事件之影响 174
下一步的研究 178
巨观分析研究 178
微观分析研究 178
手足关系的社会背景 180
结论 181
第十章 老年父母与成年子女:关系品质之决定因素 183
父母—成年子女关系的社会脉络 184
了解生命后期亲子关系品质的架构 185
社会结构观点与代间关系 186
亲子关系之状态转变、品质与内容 189
生活压力事件与依赖 193
结论 196
第十一章 变动时代下的祖父母 199
祖父母代理亲职、家庭以及社区生活的现况 200
人文科学中对于祖父母亲职的了解 201
非正式的规范和迷思 202
家庭生活的研究:祖父母亲职的转换和情况 203
祖父母亲职的研究 205
祖父母亲职与社会化 206
祖父母亲职与利益交换 208
祖父母亲职和个人特质以及生命历程 211
理论以及方法论的争议 212
未来研究的需要 215
第十二章 乡村背景下的老化与亲属关系 217
前言 217
乡村/都市之比较 219
乡村/都市中老年人之健康和社经地位之比较 219
乡村/都市在家庭背景上之比较 221
乡村家庭之异质性 225
务农以及非务农家庭之比较 226
种族/信仰之差异性 228
老化以及亲属关系之地区性差异 229
理论与方法论之议题 230
地区的理论结合 230
方法论议题 231
结论与未来的方向 235
未来的方向 236
第十三章 社会关系的护卫:在生命全程脉络内的家人与友谊 239
社会关系的一个生命历程观点 239
社会关系如同一种发展的现象 241
研究方法与定义 242
社会关系的特征 243
社会关系的结构 243
社会关系的功能 246
社会关系、健康与福祉 248
利用社会关系护卫去计划一个成功的老年期 251
第十四章 家庭与退休 253
家人关系和退休:理论架构 254
人口趋势 256
家庭和退休的连结:过去研究的证据 259
家庭对退休的影响 259
退休对于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影响 262
退休政策与家庭 266
未来趋势 270
第十五章 疾病对家庭的影响 273
导论 273
家庭照顾的结构 274
孱弱的老年人 275
家庭照顾者 276
社会背景脉络 277
家庭照顾和生命周期 278
人口老化 279
慢性症状的发生率 279
整体的生育比例 280
离婚率 281
女性劳动力之参与 283
潜在的家庭照顾者 284
疾病的冲击 285
未来需要的研究 286
第十六章 死亡和丧失亲友 289
丧亲理论 290
死亡对家庭的冲击 291
老人死亡的冲击 292
预期 292
剥夺悲伤权 293
年老父母的死亡 294
死亡的比较 294
一般的转变 295
父母死亡对中年孩子的冲击 295
摘要 299
老人面临丧亲之痛 299
多样的丧失 299
剥夺悲伤权 300
老人父母的死亡 300
年长手足的死亡 301
成年孩子的死亡 302
未来研究 304
方法 304
论题 304
摘要与涵义 305
第十七章 丧偶期 307
前言 307
老年人的丧亲经验 307
丧偶的人口统计 309
家庭特质和丧偶期 310
居住安排 310
丧偶期的新角色设定 312
家庭互动和不同形态的支持 312
每日生活任务与家庭协助 313
家庭实际支持的形式 314
家庭对丧偶家庭成员的健康支持 315
家庭对情感需求的支持 317
丧偶期的约会与再婚 317
结论 319
实用方面的建议 319
更多理论发展的需求 320
第十八章 家庭与正式网络 323
简介 323
社会关怀 324
机能与情感上的协助 324
非正式网络 325
正式网络 326
非正式与正式关怀安排之初始与结束 327
强调照护者社会心理的理论途径 328
强调服务使用模式的理论途径 329
正式与非正式网络的并存 330
连结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之概念途径 330
非正式与正式网络间的冲突 332
给未来研究的建议与理论发展 333
结论 335
第十九章 晚年家庭的临床介入 337
定义 337
临床介入 337
晚年家庭 337
家庭介入 338
老化家庭的介入 338
看护的家庭 338
家庭老人虐待 340
慢性病身体不适的家庭 341
摘要 342
应用于晚年家庭的典型家庭治疗 342
系统理论 342
行为治疗 345
建构式的家庭理论 345
精神分析模式 346
家庭介入研究的摘要与建议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