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介绍几位哲人的幸福观 1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1
伊壁鸠鲁的幸福观 5
边沁的幸福观 9
马斯洛的幸福观 13
第二章 人类需要产生的本原 19
提前死亡的抽象原因 19
物质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21
安全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23
认知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27
环境生因缺失与提前死亡 30
基本生存需要与生因缺失 33
非生存需要与生因缺失 36
第三章 人类需要产生的特点 40
发现新需要是人类的专利 40
发现新需要与人类幸福 43
发现新需要与人类痛苦 44
积累需要是孵化需要的需要 47
积累需要给人类带来的幸福 49
积累需要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51
欲望的永无止境源于比较 53
积极比较是增加幸福量的重要源泉 55
消极比较是痛苦的繁殖场 57
习得是需要传播的基本途径 59
习得决定人的需要层次 62
谨防掉进坏榜样陷阱 64
恶非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66
第四章 幸福与快乐的区别 70
综合评价与情景刺激 70
境遇渐好的状态与转瞬即逝的片刻 72
益于健康与损于健康 74
心灵安逸与精神痛苦 76
价值实现与价值自闭 78
第五章 对主观幸福感理论的批判 80
感觉不是承载幸福的容器 80
主观认知容易出错 81
快乐的感觉不能等同于幸福 83
幸福程度不是满意度 84
主观幸福感理论的危害 85
第六章 幸福的定义 87
为什么幸福的定义多如牛毛 87
幸福定义的外延 90
如何寻找幸福定义的内涵 93
生存需要系统的目的 95
情感需要系统的目的 96
成就需要系统的目的 99
合理需要必须通过合理的行为去满足 101
幸福定义的组装 102
第七章 幸福的衡量 106
幸福不能单凭问卷方法衡量 107
幸福不能单凭生理测量方法衡量 110
幸福不能单凭经验取样方法衡量 111
幸福不能单凭国民生产总值衡量 111
幸福不能单凭社会指标来衡量 113
生存需要系统幸福的衡量 116
情感需要系统幸福的衡量 121
情感需要系统幸福测试问卷 124
成就需要系统幸福的衡量 128
个人幸福总量的合计 135
第八章 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量的更大化 138
人的本性是唯有人类才有的性质 138
人的本性是每个人都有的性质 139
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合金 141
人的本性要能够解释人的一切选择 143
人的本性应该是人的根本动机 146
第九章 金钱与幸福量 150
金钱的数量与幸福量的相关性 150
金钱来源的善恶之别 156
整体目的与金钱来源的善恶 157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成就感和负罪感 159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安全感和恐惧感 160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社会回报和社会惩罚 161
金钱来源的善恶与法律保护和法律制裁 163
金钱与生存需要的满足 165
金钱与博爱需要的满足 168
金钱与亲情需要的满足 168
金钱与爱情需要的满足 170
金钱与友情需要的满足 170
金钱与成就需要的满足 171
第十章 爱情婚姻与幸福量 174
性的第一目的 174
爱的选择 182
男人为什么会喜新厌旧 188
女人为什么会“自毁长城” 194
怎样看待婚外情 198
为什么没有共同语言 201
满足对方的需要才能增加自己的幸福 204
要正确评估双方的幸福量值 205
求家庭幸福存量的最大化 208
第十一章 把握好生活的中庸之道 215
不当守财奴 215
不当“苦行僧” 218
无须过度节俭 221
不能过度减肥 222
营养过剩不是福 225
奢侈是虚浮的表现 227
增加合理需要的种类 229
建立完整合理的需要结构 231
第十二章 制度与群体的幸福总量 236
群体幸福总量的最大化是群体生活的总目的 236
领导能力与群体幸福总量 239
领导的政治品质与群体幸福总量 245
柏拉图保障领导素质的方案 249
古典民主制度与群体幸福总量 252
专制制度与群体幸福总量 260
中国民主制度的回归与群体幸福总量 268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