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本文文集 第1卷 社会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本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09733219
  • 页数:523 页
图书介绍:孙本文是我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其所代表的综合学派是在那个时期的学院社会学中居于正宗地位的主流形态。今年是这位社会学家一百二十岁诞辰,借此契机重新梳理孙先生的社会学思想体系、观点,及其对我国社会学学科的制度化建设所起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文集共10卷本,收录的都是孙本文先生重要且有影响的作品,时间跨越孙先生整个的学术生涯,既包括其早期的著作,又包括建国后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从中也可看出中国社会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建国后发展的脉络。

孙本文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学&周晓虹 1

编辑凡例 1

初版自序 1

例言 1

上卷 5

第一编 总论 5

第一章 社会学上的基本概念 5

第一节 社会生活 5

第二节 社会行为 7

第三节 社会 9

第四节 社会的特征 12

第五节 社会学 15

第二章 社会学的性质 22

第一节 科学的性质 22

第二节 社会学的科学性质 23

第三章 社会学的范围及其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7

第一节 科学的分类 27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分类 30

第三节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差异 36

第四节 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37

第四章 社会学研究的单位及材料 42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单位 42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材料 44

第三节 材料的来源 46

第五章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0

第一节 科学研究法 50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步骤 51

第三节 社会研究法 52

第六章 社会学的目标 62

第一节 一般科学的目标 62

第二节 社会学初成立时的用意 63

第三节 现代社会学的目标 64

第七章 社会学的分部及内容 68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分部 68

第二节 社会学的内容 71

第二编 社会因素的分析 85

第八章 人类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85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85

第二节 人类对于环境的调适 88

第三节 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91

第九章 社会的地境因素 94

第一节 社会成立的地理基础 94

第二节 气候与社会生活 94

第三节 地形与社会生活 99

第四节 地位与社会生活 103

第五节 地理环境影响的限度 115

第六节 地理环境的变态与社会问题 117

第十章 社会的生物因素 121

第一节 社会成立的生物基础 121

第二节 生物的繁殖力与人口增加的趋势 124

第三节 人口数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30

第四节 人口品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49

第十一章 社会的心理因素 174

第一节 社会成立的心理基础 174

第二节 人性与人格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75

第三节 人类态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85

第十二章 社会的文化因素 202

第一节 社会成立的文化基础 202

第二节 文化的性质 203

第三节 文化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06

第四节 文化模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12

第五节 文化区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17

第六节 文化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225

下卷 237

第三编 社会过程 237

第十三章 接触与互动 237

第一节 社会接触 237

第二节 社会互动 238

第十四章 暗示与模仿 243

第一节 暗示 243

第二节 模仿 250

第三节 暗示与模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54

第十五章 竞争与冲突 259

第一节 竞争 259

第二节 冲突 263

第三节 竞争与冲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65

第十六章 顺应与同化 271

第一节 顺应 271

第二节 同化 275

第三节 顺应与同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76

第十七章 合作 279

第一节 合作的性质 279

第二节 合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83

第四编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 289

第十八章 社会组织的形成 289

第一节 行为规则与社会标准 289

第二节 社会制度 291

第三节 礼与行为规则 293

第四节 社会与社会组织 296

第五节 社会组织的形式及性质 299

第六节 近代社会组织的趋势 301

第十九章 社团组织 305

家庭 305

第二十章 社区组织 320

第一节 农村社会 320

第二节 都市社会 326

第三节 国家 333

第二十一章 阶级组织 347

第一节 阶级的性质 347

第二节 阶级的种类 349

第三节 阶级的起源 354

第四节 阶级的影响 357

第五节 近代阶级社会的趋势 359

第二十二章 社会解组与社会改组 362

第一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解组 362

第二节 社会解组与社会改组 365

第三节 社会改组推进的要素 366

第二十三章 社会控制 371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性质 371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法 373

第三节 社会控制的工具 380

第四节 社会控制与社会改进 388

第五编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397

第二十四章 社会变迁的性质及史迹 397

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性质 397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方式 398

第三节 古代社会变迁的迹象 400

第四节 西洋近代社会变迁的趋势 406

第五节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原委 409

第二十五章 社会变迁及其原因 413

第一节 社会变迁的由来 413

第二节 文化累积 420

第三节 文化变迁的速度与文化累积的关系 423

第四节 文化变迁与生物变迁 424

第五节 发明原因的分析 425

第二十六章 社会惰性与文化失调 434

第一节 文化惰性 434

第二节 文化失调与社会问题 438

第三节 物质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441

第二十七章 社会进步 444

第一节 社会学与社会进步的研究 444

第二节 社会进步的意义 446

第三节 社会进步的标准 447

第二十八章 总结:社会学原理的应用 457

第一节 社会学上几条基本原则及其对于人类的贡献 457

第二节 人力控制社会的困难及其可能范围 462

第三节 社会建设与社会指导 465

附录一 社会学重要参考书籍提要 469

部甲 英文参考书目 469

部乙 中文参考书目 490

部丙 二十二种基本参考书 492

附录二 社会学名词汉译表 496

部甲 学名之部(附创用或习用者之人名) 496

部乙 人名之部(附生卒年代国籍及主要著作)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