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之重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君毅著
  • 出 版 社:台湾学生书局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603 页
图书介绍:

自序 3

重版自序 19

前言 21

第一部 导论——忏悔向往与对真理之信心 23

壹 宗教精神与现代人类 25

一 人与天之合作,以挽救人类之物化 25

二 流俗所谓宗教精神,恒为第二义以下之宗教精神 29

三 苦痛罪恶之存在之肯定,与超一般意识的解脱苦罪之意志 31

四 近代精神与宗教精神之相违 33

五 无可奈何之感与罪过之自觉 35

六 罪过之分担与悲悯之情 42

贰 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 45

一 以德性为中心而全幅开展之人文世界 45

二 原为人所生息之人文世界,及人之自觉之与否 47

三 东西传统思想之尊人,与科学的宇宙观中人之自卑感 48

四 化人文生活为客观对象而研究之科学,与人文生活之自身 51

五 求人与生物及物之共相之科学与马克斯弗洛特等之自然主义 52

六 近代科学之实际应用上之歧途,与附带产生之物化的人生 54

叁 理想的人文世界 59

一 人的哲学心的哲学之重要 59

二 宗教生活之必须 59

三 心与心交光互映之社会与个人关系 61

四 礼乐精神之重要 63

五 科学家之胸襟与德性 64

六 艺术科学之超政治经济性与其社会性 65

七 人文合奏之谐乐的向往,及政治上之上下位分间关系之提示 66

八 经济问题之重心不在生产分配交换而在消费 68

九 理想之社会关系与太和世界 69

肆 论真理之客观性与普遍性 73

一 真理与偏见 73

二 「道理之是否真」与「主张一道理者之为何人」之分别 75

三 真理之客观性普通性 77

四 人之否认真理之客观性普遍性原于观念上之混淆 79

五 人之主观的私意私欲与学术思想 83

第二部 中西文化之省察 87

壹 中西文化精神之此较 89

一 西方文化与宗教科学 89

二 西方之宗教精神科学精神与道德 93

三 西方之宗教精神科学精神与艺术 94

四 科学宗教艺术道德四种精神之差别 96

五 中国之道德精神与宗教 99

六 中国之艺术精神与科学 102

七 总论中国文化中之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 106

贰 中国清代以来学术文化精神之省察 111

一 导言 111

二 清代哲学之价值及其限制 113

三 清代训诂考证之学之价值及其流弊 119

四 论清末思想 121

五 新文化运动时之思想 125

六 下降之路与上达之机 128

叁 西洋古典文化精神之省察——西洋文化精神之省察(上) 133

一 导言 133

二 希腊精神——自由理性之尊重与对普遍之理之肯定 136

三 罗马精神之形成——普遍纪律之强制的实现与普遍人性之自觉 139

四 基督教精神——绝对的普遍精神之肯定——内心之仁之自觉 142

五 基督教精神与世俗之纠缠及主观自我之自觉 144

六 近代精神与中世精神之连续性——发现或实现普遍之理于自然及社会之意志 147

肆 西洋近代文化精神之省察——西洋文化精神之省察(下) 153

七 近代西洋文化中,求实际实现其「依理性而成的理想」之诸事业 153

八 西洋近代文化中神圣的理想之转化为罪恶之诸例证 156

九 西洋文化根本缺点之探索 159

十 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精神之丧失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学术精神之流弊 163

十一 结论——西洋文化之前途之展望 170

附录 176

伍 人类的创世纪 181

一 共产主义之力量之来源 181

二 综合性之理想与神力 186

第三部 中国固有人文精神之阐述 193

壹 儒家之社会文化思想在人类思想中之地位 195

一 儒家与道家及个人自由主义 195

二 儒家与墨家及社会主义 197

三 儒家与法家及极权主义 201

四 结论 204

贰 孔子与人格世界 210

一 前言 210

二 古人了解孔子之道 212

三 本文了解孔子之道 215

四 (甲)学者与事业家型 218

五 (乙)天才型 219

六 (丙)英雄型 221

七 (丁)豪杰型 224

八 (戊)超越的圣贤型——穆罕默德、释迦、甘地、耶稣、武训 226

九 (己)圆满的圣贤型——孔子 232

叁 中国先哲之人生思想之宽平面 242

一 前言 242

二 儒道二家之宽平舒展的世界观 242

三 儒家之个体与全体相涵之人生观 248

四 儒家道德生活中之平等慧与差别慧 251

肆 中国今日之乱之文化背景 260

一 前言 260

二 中国数十年未能建立富强国家之文化背景 262

三 中国科学不发达之文化背景 266

四 中国民主政治失败之文化背景 269

五 中共在大陆胜利之文化背景 274

六 中国文化精神之不容否定 278

第四部 中西社会人文精神之融通(上) 283

壹 论接受西方文化思想之态度——中国知识分子自作主宰的精神气概之建立 285

一 今日中国知识分子之责任与悲痛 285

二 中国知识分子如何而有气概 289

三 中国百年来知识分子缺乏气概之事实与其原因之进一步的说明 293

四 论英型美型与德国型思想之并重 299

五 西方古典精神之不容忽视,及西方现代哲学文化思想中对中古希腊精神之回顾 305

六 中古精神之价值之认识与人类文化之远景 313

七 中国知识分子自作主宰之精神气概之建立 324

贰 自由之种类与文化价值——中西文化思想中自由观念之会通(上) 329

一 叙言 329

二 满足欲望之自由义、立异之自由义与保持选择可能之自由义 330

三 自由权利之自由 333

四 社会羣体的自由 337

五 实现人生文化价值之内在的自由 339

六 胸襟度量的自由 343

七 涵盖现实的可能的人生文化价值之仁心的自由 345

叁 西方之自由精神、自由观念之类型——中西文化思想中自由观念之会通(中) 347

一 希腊哲人中之自由精神 347

二 基督教之自由意志之概念 351

三 近代文化中之自由精神与科学 352

四 近代西方英国型之自由理论 354

五 康德黑格尔之自由论及理性论与其人文精神 357

六 杜威罗素之自由精神 362

七 略说庄子与佛家之自由精神 365

肆 孔子精神与各类之自由——中西文化思想中自由观念之会通(下) 367

一 孔子精神之涵容的度量 367

二 孔子对于自然宇宙自然生命之肯定与欲望自由、立异自由及选择可能之自由 369

三 孔子思想与个人自由 372

四 西方自由权利之理论上的最后的保证 376

五 孔子思想进于西方近代理想主义者之处:求仁好学、礼意与家国天下之并重 379

六 余论——明本文宗旨 383

伍 人文与民主之基本认识 388

一 前言 388

二 政治不直接实现人生人文之价值 389

三 政治之消极功能与积极功能 390

四 政治意识与道德意识 391

五 民主政治之消极的保证人文世界存在之价值 394

六 民主政治之积极的道德价值 397

七 实现民主政治与保障人权赖多种社会文化团体之存在 399

陸 中西社会人文与民主精神 402

一 前言 402

二 西方民主政治之社会文化背景 404

三 西方个人自由精神之远原 409

四 中国文化之宽容性 413

五 中国人文精神中之民主精神 415

六 中国儒家未建立民主政治制度之原因与中西政治之不同 419

七 中国未来民主之展望 423

第五部 中西社会人文精神之融通(下) 427

壹 西方文化中之悠久与和平问题 429

一 西方文化之悠久问题及和平问题 429

二 如何获致人类和平之各层次的见解 435

三 如何获致文化悠久存在诸可能的答案 440

贰 西方哲学精神与和平及悠久(上) 444

一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之思想之代表性 444

二 柏拉图式精神之不能成就生命之悠久与其缺乏和天下之理念 447

三 亚里士多德之思想中有形式之永恒,无生命之悠久 450

四 科学精神之不能成就其自身之悠久 454

五 社会文化多端发展之精神与分裂人文世界之人心动机 457

叁 西方哲学精神与和平及悠久(下) 464

六 康德黑格尔之哲学精神与和平及悠久 464

七 黑格尔之国家论与人类历史之悠久论 470

八 黑格尔哲学之思维反证人类和平之可能,与今日之世界性的人文分裂 473

九 基督教与人类和平及人文悠久 478

十 略论西方思想未能致天下太平成人文悠久之故,与东方智慧之方向 482

肆 印度与中国先哲之宗教道德智慧之方面 487

一 导言 487

二 印度宗教中超化人类之非理性反理性部分之瑜伽行,与其他似消极否定的哲学 489

三 中国与印度人生智慧之相通 496

四 中国儒家所谓操存,涵养体认之工夫,皆所以使理性不致为非理性、反理性者所间隔,由天理流行,以超化非理性反理性者 499

五 中国儒家所谓省察与研几,皆在本原上超化非理性反理性者之工夫 504

伍 中国人之日常的社会文化生活与人文悠久及人类和平 506

一 日常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之合一 506

二 自然生命之安顿于社会文化生命中 511

三 孝弟及对天地圣贤之崇敬与人类和平及人文悠久之关系 513

四 对天地之态度 516

五 乡土之情谊与农业 517

陸 人类精神之行程(上)——中西学术文化发展三阶段之对比 522

一 导论 522

二 古代学术思想之对比 529

三 由古代至中古之宗教思想之对比 533

四 中古宗教思想之发展之对比 536

柒 人类精神之行程(下)——中西学术文化发展三阶段之对比 540

五 近代精神之始原与理性主义哲学之对比 540

六 近代之实践精神与哲学主要学派之对比 544

七 西方中古时代之内在矛盾之爆裂、西方之扩张及科学之发达;与中国之史学成就,及中国民族之和融凝协,及其力量之收敛 548

八 分门别类之科学精神及历史考证之学术价值与其限制 551

九 中西近代学术精神之成就 557

十 余论 559

附录 561

我对于哲学与宗教之抉择——人文精神之重建后序兼答客问 562

怀乡记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