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视觉系统概论 1
第一节 视网膜 1
一、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2
二、视网膜的血液供应 4
第二节 视路和视觉中枢 4
一、视神经 4
二、视交叉 5
三、视束 5
四、外侧膝状体 5
五、视放射 5
六、视皮层 6
第二章 视觉的二元学说 7
第一节 二元学说 7
一、光感受器的解剖 7
二、Purkinje现象 9
三、光色间隔 9
第二节 暗适应与明适应 10
一、暗适应与明适应 10
二、暗适应曲线 10
三、视觉适应 11
四、影响视觉适应的视网膜疾病 12
第三章 颜色视觉 14
第一节 颜色视觉现象 14
一、颜色的概念 14
二、颜色的分类和属性 14
三、颜色混合与颜色拮抗 15
第二节 颜色视觉理论 16
一、Young-Helmholtz学说 16
二、Hering学说 16
三、阶段学说 17
第三节 Newton色环和立体橄榄色图 17
第四节 CIE色度图 18
一、CIE-XYZ色度图的基本结构 18
二、CIE色度图的视觉特点 18
第五节 影响颜色视觉的因素 19
一、环境亮度 19
二、Bezold-Brucke效应 19
三、颜色视野 19
四、注视时间 19
五、颜色的连续对比 19
六、颜色的同时对比 20
七、色光的相加混合和染料的相减混合 20
第六节 色觉异常 20
一、先天性色觉异常 20
二、获得性色觉异常 21
第七节 色觉检查方法 22
第四章 视觉的空间和时间分辨 23
第一节 视觉的空间分辨 23
一、视力 23
二、对比敏感度检查 25
三、空间总和 27
第二节 视觉的时间分辨 28
一、时间调制对比度 28
二、时间对比敏感度曲线 29
三、闪烁融合频率 30
四、时间总和 31
第五章 视知觉的研究方法 32
第一节 经典的视知觉研究方法 32
一、恒定刺激法 32
二、极限法 33
三、调整法 34
第二节 改良的视知觉研究方法 35
一、阶梯法 35
二、选择注视法 35
第三节 信号检测理论 35
一、内部神经噪音的影响 36
二、判断标准的影响 36
三、被检者的判断性质曲线 38
第四节 Weber's法则 39
第五节 感觉光强度的测量 40
第六章 视野学 41
第一节 视野的基本知识 41
一、视野检查的解剖学基础 41
二、视野检查的光学基础 42
三、视野检查的心理物理学基础 42
四、视野检查的基本原理 43
第二节 正常视野 43
一、正常视野的概念 43
二、影响视野的生理、心理因素 44
第三节 视野检查的方法 45
一、常用视野计 45
二、视野检查法 46
三、自动视野计程序选择及结果分析 47
第四节 异常视野 48
一、视野缺损的形式 48
二、青光眼视野缺损 50
三、视路疾病的病理性视野 52
四、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视野改变 54
五、视野的功能性改变 54
第七章 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研究方法 56
第一节 神经细胞及其信号 56
第二节 神经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58
一、形态学方法 58
二、生理学方法 58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 60
第八章 视网膜的神经机制 61
第一节 视网膜神经元及其突触组构 61
一、视网膜的基本结构 61
二、视网膜的主要神经元类型 62
三、视网膜的基本突触组构 63
第二节 光感受器和视觉换能 64
一、光感受器和视色素 64
二、光感受器的电活动及视觉换能 66
第三节 视网膜神经元的电反应 68
一、水平细胞的电反应 68
二、双极细胞的电反应 69
三、无长突细胞的电反应 69
四、神经节细胞的电反应 70
第四节 视网膜中信号的电学传递和化学传递 71
一、视网膜神经元的电耦合 71
二、神经元递质与视网膜信号的化学传递 73
第五节 色觉和视觉适应的视网膜机制 73
一、色觉信息在视网膜中的处理 73
二、视觉适应的视网膜机制 74
第九章 视觉的中枢机制 76
第一节 视觉中枢的组构 76
一、视觉中枢通路 76
二、外膝核和初级视皮层 76
第二节 视觉中枢神经元的感受野特性 77
一、外膝核神经元的感受野 78
二、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 78
三、视皮层细胞的双眼性 79
第三节 初级视皮层的构筑 79
一、不同感受野朝向细胞在视皮层的分布 79
二、不同眼优势的细胞在视皮层的分布 80
第四节 视信息在中枢的串行和平行加工 81
一、感受野组构的等级假设 81
二、等级性处理的例子——下颞叶的“脸细胞” 82
三、视觉信息的平行加工 83
四、平行通道信息的综合 84
第五节 颜色视觉的中枢机制 85
一、外膝核神经元的颜色选择性反应 85
二、初级视皮层的斑块区 85
第十章 视觉系统的功能发育及其可塑性 86
第一节 视觉系统的功能发育 86
第二节 异常视觉经验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87
一、行为和临床研究 87
二、实验性单眼和双眼视觉剥夺的影响 88
三、人工斜视的影响 89
四、异常视觉环境的影响 89
第十一章 视网膜电图 91
第一节 视网膜电图各组分及起源 91
一、视网膜电图各组分的命名 91
二、视网膜电图各波的起源 91
三、振荡电位 92
四、视网膜电图的测量 92
第二节 视网膜电图的检测方法 93
一、电极种类 93
二、刺激参数 93
三、记录 93
四、临床检测 94
第三节 影响视网膜电图的因素 95
一、视网膜的适应状态 95
二、刺激参数 95
三、生理因素 95
四、记录技术和实验室条件 96
第四节 正常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96
一、暗视视网膜电图 96
二、明视视网膜电图 96
第五节 视网膜电图的临床应用 97
一、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及相关综合征 98
二、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99
三、黄斑疾病 101
四、先天性静止性视锥细胞功能不良 102
五、视网膜脉络膜营养不良 102
六、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变性 103
七、视网膜脉络膜炎症 103
八、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103
九、视网膜脱离 105
十、视网膜中毒性疾病 105
第十二章 图形视网膜电图 107
第一节 图形视网膜电图波形及起源 107
一、图形视网膜电图波形的命名及测量 107
二、图形视网膜电图的起源 107
第二节 图形视网膜电图的检测方法 108
一、电极 108
二、刺激参数 108
三、记录 108
四、临床检测 109
第三节 影响图形视网膜电图的因素 109
第四节 图形视网膜电图的临床应用 110
一、黄斑病变 110
二、视神经疾病 111
三、青光眼 112
四、图形视网膜电图与视诱发电位 112
五、非器质性视力减退 112
第十三章 多焦视觉电生理 114
第一节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基本原理 114
第二节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检测方法 115
一、电极 115
二、刺激参数 116
三、记录 116
四、临床检测 117
第三节 影响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因素 119
一、刺激系统及刺激参数 119
二、眼的生理因素 120
三、其它因素 121
第四节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 121
第五节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应用 121
一、黄斑疾病 121
二、视网膜脱离 122
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122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22
五、青光眼 122
第六节 多焦视诱发电位 123
第十四章 眼电图 124
第一节 眼电图记录的基本原理 124
第二节 眼电图的检测方法和分析 125
一、眼电图的检测方法 125
二、眼电图的测量指标 125
第三节 其他眼电图检查法 126
第四节 眼电图的临床应用 127
一、黄斑疾病 127
二、脉络膜疾病 127
三、视网膜疾病 128
第十五章 视诱发电位 129
第一节 视诱发电位的记录方法 129
一、基本技术 129
二、临床检测 131
第二节 视诱发电位的波形及分析 131
一、闪光视诱发电位 131
二、图形翻转视诱发电位 132
三、图形给-撤视诱发电位 133
第三节 影响视诱发电位的因素 133
一、刺激和记录参数的影响 133
二、个体因素的影响 134
第四节 视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135
一、视路病变 135
二、黄斑病变 137
三、青光眼 137
四、弱视 137
五、屈光间质混浊 138
六、客观视功能鉴定 138
参考文献 139
索引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