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晚清士人经济状况 7
一、润笔起源 7
二、晚清各阶层收入 10
三、晚清士子收入 15
第二章 稿费初始 23
一、第一拨职业作家 23
二、腾起的鸳蝴派 30
三、最初的稿费 35
第三章 民初文化人的收入与地位 41
一、高收入阶层 41
二、文化人的社会地位 48
三、嫁接性发展 52
第四章 五四文学的经济因素 59
一、稿费之力 59
二、作家的生活状况 69
三、教育发展对文学的支撑 80
四、教师的经济状况 84
五、出版业的发达加速了新思想的扩播 97
六、经济的放射性作用 108
七、其他花絮 120
第五章1930年代京沪生活与文学 126
一、1930年代京沪文化概貌 126
二、1930年代京沪生活 130
三、1930年代作家状况 140
四、一流作家的收入 149
五、红色文士的经济状况 153
六、江西苏区的文化出版 160
七、1930年代的出版 163
八、老外的稿费 167
第六章 抗战时期文学生态 171
一、抗战时期社会概况 171
二、抗战时期文学生态 176
三、文化人的生活 181
四、最悲惨的作家 188
五、沦陷区作家 190
六、各种社会花絮 193
第七章 延安文化界 197
一、军事共产主义 197
二、延安物价 203
三、延安稿酬 205
四、稿费用途 208
五、经济对文学的渗透效应 211
第八章 抗战后到1949年文学生态 217
一、回来了 217
二、《观察》现象 219
三、物价再涨 223
四、文化人生活 227
五、文学走向 231
附录 现代文化名家经济生活花絮 234
胡适初识字 234
编辑当如恽铁憔 237
吴晗进清华 238
梁漱溟的自学与家教 241
冯友兰考北大 242
顾颉刚初级教育的启示 244
王力如何进的清华国学院 246
朱自清初上讲台 249
张友渔求学记——十元资助改变人生 250
艾青留洋 252
臧克家考大学 254
约稿旧趣 256
罗尔纲的“愚择” 259
包天笑被窃记 263
王实味遇贼 265
一则70年前的广告创意 267
旧时京沪文艺界聚会集锦 268
人才与文学 277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