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国民族史的分期 2
二、几个理论问题 30
第一编 中华民族的起源 51
第一章 中华民族起源的土著特点与多元特点 51
第一节 关于中华民族起源的诸说 51
第二节 中华民族起源的土著特点 54
第三节 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特点 58
第二章 中华民族起源的时代 68
第一节 原始群与原始氏族社会 68
第二节 原始社会瓦解及向国家民族的过渡 74
第三章 神话传说所反映的各部落集团 87
第一节 史料问题及父权制以前的史影 87
第二节 父权制时代各部落集团 95
第三节 各部落集团间的关系 105
第二编 华夏及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115
第一章 华夏的三支主要来源:夏人、商人、周人 115
第一节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与兴起 115
第二节 夏商周三族的融合与民族雏形的出现 126
第二章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139
第一节 民族矛盾激化与诸夏攘夷争霸 139
第二节 七雄兼并与诸夏大认同 147
第三节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158
第三章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168
第一节 东夷 169
第二节 南蛮 180
第三节 西戎 200
第四节 北狄 221
第三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南北各民族的融合第一章 汉民族的形成 245
第一节 统一的民族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245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中国主体民族特征的形成 253
第二章 夫余、乌桓与挹娄 258
第一节 夫余与高句骊 258
第二节 乌桓 277
第三节 挹娄 293
第三章 鲜卑 300
第一节 鲜卑族源分布及社会状况 300
第二节 东部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308
第三节 拓跋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320
第四节 西部鲜卑 336
第五节 吐谷浑 344
第四章 匈奴 355
第一节 匈奴的来源与兴起 355
第二节 匈奴的鼎盛及衰落 359
第三节 匈奴国家的分裂和衰亡 365
第四节 4至5世纪的匈奴 375
第五节 匈奴的经济和文化 383
第五章 西域诸族与柔然 395
第一节 西域诸族 395
第二节 柔然 417
第六章 氐与羌 432
第一节 氐族 432
第二节 羌人的兴起与发展 448
第七章 西南夷与百越 479
第一节 西南夷 479
第二节 百越 504
第四编 中华民族的兴盛和祖国统一的加强第一章 突厥 525
第一节 突厥的兴起与分裂 525
第二节 东突厥 534
第三节 西突厥 546
第四节 后突厥 555
第二章 回纥 566
第一节 回纥的起源与兴起 566
第二节 回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571
第三节 回纥与汉族的关系 574
第四节 回纥的迁徙 579
第三章 吐蕃 582
第一节 吐蕃的族源与兴起 582
第二节 吐蕃王朝的建立 586
第三节 吐蕃王朝的强盛 592
第四节 吐蕃王朝的衰落 597
第五节 吐蕃王朝的崩溃 607
第四章 南诏 613
第一节 南诏的起源和建国 613
第二节 南诏的经济与文化 627
第三节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 640
第五章 莫徭、俚僚与诸蛮 654
第一节 莫徭与东谢、西赵、牂牁诸蛮 654
第二节 俚、僚等族 658
第三节 乌蛮、白蛮等族 662
第六章 渤海、室韦与库莫奚 671
第一节 靺鞨族的来源与变化 671
第二节 粟末靺鞨及渤海 679
第三节 室韦和库莫奚 690
第五编 契丹、女真各民族迭起及其建立政权第一章 契丹 707
第一节 契丹的起源和早期历史 707
第二节 契丹国的建立及其政治与经济 719
第三节 契丹人与汉人、党项人的关系 731
第四节 臣属于契丹的各民族 741
第五节 辽亡与哈喇契丹 749
第二章 女真 762
第一节 女真与大金国 762
第二节 猛安谋克组织 773
第三节 “勃极烈”的废除与封建化 781
第四节 女真与汉、党项等民族的关系 789
第五节 金朝的灭亡与女真人的变迁 806
第三章 西迁后的回鹘 819
第一节 高昌回鹘 819
第二节 河西回鹘 825
第三节 黑汗王朝 830
第四章 党项 836
第一节 党项族的兴起 836
第二节 西夏建国和经济文化 843
第三节 西夏之亡与党项人的去向 854
第五章 沙陀 861
第一节 沙陀的起源、内迁及与唐朝的关系 861
第二节 沙陀族建立的四个政权 868
第六章 吐蕃 885
第一节 吐蕃封建割据的出现 885
第二节 邻近汉区原吐蕃辖区进入封建社会 894
第七章 白蛮与僮苗瑶各民族 902
第一节 白蛮与大理国 902
第二节 僮、苗、瑶等民族的出现及其发展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