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导论 1
第一章 媒介融合、 传媒产业融合与信息产业大融汇 34
一 媒介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介生存形态混一 35
(一)媒介演进的基本法则 35
(二)新的技术催生新的媒介形态 40
(三)新的技术引发传统媒介形态的变革 47
(四)媒介生存形态的混一 52
二 传媒产业融合:传媒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转型 57
(一)传媒产业运作基础的转变 57
(二)传媒产业成本与收益关系的转变 59
(三)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 61
(四)传媒产业的融合与重构 64
三 信息产业大融汇:多产业边界变动的发展趋向 67
(一)市场边界的不断模糊 67
(二)产业关联的动态变化 69
(三)产业归属的再认识 72
第二章 产业融合趋势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现时性考量 76
一 传媒产业融合面临制度阻梗 77
(一)行政配置与资源的非优化组合 77
(二)双轨制与非产权改革下市场主体的缺失 80
(三)制度惯性与既得利益主体的改革惰性 83
二 新旧博弈关系凸显传媒产业弱势 87
(一)传媒与政府:不同时期不同利益取向下产业政策的调整 87
(二)媒介竞争:有限市场空间内的非理性内耗 91
(三)资本、技术:传媒产业参与竞争的“短板” 94
三 融合:传媒产业生存危机的催化剂 97
(一)分散弱小:超常规发展的后遗症 97
(二)价值流失:动摇传媒产业的生存根基 101
(三)反复试错:数字化之路困难重重 104
第三章 西方国家传媒产业融合进路批判 108
一 以高度市场化为前提的融合起点 108
(一)1996电信法:“放松管制”刺激下的美国传媒产业 108
(二)传媒市场化改革:欧洲传媒产业的重大变革 111
(三)邮政改革:助推日本传媒产业发展 115
二 以企业行为为主体的融合方式 119
(一)时代华纳与康卡斯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20
(二)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重新配置 124
三 以信息产业大融汇为指向的融合趋势 129
(一)传媒产业:一个趋于消失的概念 129
(二)从基础技术到产业形态的全面变革 132
四 西方传媒产业融合模式的批判 137
(一)超大型传媒集团的规模困境 137
(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危机 139
第四章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进程中主体间关系重构 143
一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中不同主体的不同取向 144
(一)政府: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取向 144
(二)传媒业:建立独立市场主体的迫切需求 147
(三)电信业:强势产业的扩张战略 151
二 传媒与政府:政府主导下的不对等博弈 154
(一)传媒与政府博弈关系 154
(二)产业融合背景下政府与传媒的新一轮博弈 160
三 政府部门之间:既定体制下的行政分权 165
(一)传媒产业政府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166
(二)标准之争:政府部门间博弈的典型事件 172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政府部门间博弈关系解读 178
四 传媒与电信及其他产业:集体博弈中的联盟 183
(一)信息技术:外生变量引发产业间的关系变动 183
(二)传媒与不同产业的博弈关系 187
第五章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193
一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力 193
(一)融合:信息经济时代产业演进趋向 193
(二)传媒产业可竞争市场的出现 196
(三)资本: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 200
二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 202
(一)以相关主体利益平衡为原则的制度设计 203
(二)以市场主体实力较量为基础的行政配置 206
(三)以市场运作机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竞合 208
三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发生与展开 212
(一)媒介形态、传媒市场: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重新聚合 212
(二)产业联合:传媒产业融合进程的中间步骤 215
(三)从产业分工到产业链的重组 219
四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指向 223
(一)传媒产业竞争优势的重塑 223
(二)模块化:开放系统中的重新均衡 226
第六章 中国传媒产业融合的再思考 231
一 全球化:不容忽视的宏观经济背景 231
(一)传媒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232
(二)全球化对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影响的SCP模型分析 234
二 传媒产业:产业定位与目标函数的重新设定 239
(一)幼稚产业:我国传媒产业的现时状态 239
(二)战略产业: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与文化安全 242
(三)信息生产:传媒产业的基本任务与核心能力 245
(四)“三分开”:传媒产业目标与功能实现的保障 248
三 管制框架:必要的调适与创新 252
(一)政府改革:从越位、缺位到归位 252
(二)制度改革:回应产业融合引发的制度需求 257
(三)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的适度引导与推动 261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