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毛泽东的眼里,国际上的敌人不可怕,国内的地富反坏也不可怕,一切明火执仗的敌人都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是暗藏的对手,党内的隐患才是最危险的、最可怕的敌人。 3
第二章 彭德怀事件,成为毛泽东的一块“心病”,是因为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联系着,他有赫鲁晓夫作“后台”:作为政治家既然把敌人打翻在地,就担心他会再翻起身来。翻案和反翻案的较量,是政治斗争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21
第三章 毛泽东对来自各方面的反对者,采取的策略一贯是:等待时机,引蛇出洞,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一旦组织完毕便主动进攻,不停顿地先发制人,使一切反对者丧失还手之功。 39
第四章 从一九六三年初起,毛泽东就对他身边的人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看中央有没有人在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局里有没有?你们认为没有,我看有,而且大有人在!”于是,他要抓阶级斗争这个纲,这一招的最大妙处,就是把经济等各种问题出现的责任都归咎于形形色色的敌对势力,从而把自己的失误都紧紧地掩盖起来了。这,不失为一个聪明的政治家的为政之道。 61
第五章 刘少奇提出和苏共领导改善关系的谈话,引起了毛泽东的沉思。改善什么关系?怎样改善?改善了以后还要干什么?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毛泽东感觉到,党内已经出现了危险的信号,一种政治阴云正在悄悄地向他逼来 77
第六章 毛泽东提出了四清的口号,部署要在农村发起向资本主义势力反攻的战役,这是他最终要迫使党内最高层的反对派就范的突破口。政治上的声东击西,先扫平基层障碍,再打分散和孤立之敌,最后歼灭集中和强大之敌的原则,使毛泽东理直气壮地赢得了第一步高棋 93
第七章 江青把戚本禹的《评李秀成自述》的文章送给毛泽东看后,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内也有李秀成这样的人物,这在革命斗争中屡见不鲜,不足为训。”他开始在学术上织网,从理论上寻找对手的弱点,先取得局部问题上的胜利,从点上突破,然后再部署整体的反击战 111
第八章“是毛主席还是江青把文艺界的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彭真这样质问中宣部的领导人。他当然不知道,在毛泽东眼里文艺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都是和修正主义的总根子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分散和孤立之“敌”的歼灭,既可以作为随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的把柄,又可以暴露“后台”的问题。于是,他那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高棋都走着前所未有的水平 121
第九章 在毛泽东眼里,文化艺术是政治较量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阶级斗争和政治力量变化的趋势,所以,他特别看重这块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 147
第十章 江青在京剧革命时刚刚“亮相”,就有人预言:“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有好戏看了,刘少奇的老婆搞四清,毛泽东的夫人抓文艺革命,这可是不平凡的政治举动。”但是彭真并不以为然。毛泽东听到这个反映后,微微笑道:“我们在政治上也不打无准备之仗和无把握之仗。江青同志在文艺上是内行,她抓文艺革命最容易取得重大性的胜利。只要在这个战役上取得胜利,我们就占领了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 167
第十一章 毛泽东说:“我们就是要创造一个气候,逼着各种牛鬼蛇神亮相,他们为他们的反动阶级本性所决定,不跳不行,非跳不可!这也叫作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嘛!” 209
第十二章 赫鲁晓夫的下台,使毛泽东惊喜过后产生了深深地担忧,他坚信:权力的宝座,是诱发一切类似逼宫戏的根源,中国会不会有人效仿而挺而走险呢?他要放开长线,准备来一个政治上的“诱敌深入”了 229
第十三章 毛泽东重看刘少奇的报告,思潮起伏,浮想联翩 259
第十四章 毛泽东亮出了和刘少奇截然相反的意见,用他的话来讲:“这就叫下了战书,双方的力量究竟怎样动作,就有好戏了……” 283
第十五章 毛泽东说:“我和少奇是兵对兵、将对将,来一个竞赛,看看究竟谁手里有马克思主义,比一比谁手里的真理多一些,检验一下谁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 315
第十六章 毛泽东的雷霆之怒 327
第十七章 毛泽东从理论上想用《二十三条》来缴刘少奇的械,但是还是没有选准突破口 355
第十八章 在军事上要攻克敌方阵地,一定要寻找突破口,毛泽东认为在政治斗争中也是如此。当他和彭德怀最后一次见面时,他从彭德怀的微笑里再次感觉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机,于是,他终于找到了全面反击的突破口 371
第十九章 毛泽东善于利用一些人在历史上所犯的错误来证明这些人在现实中继续有问题,他提出要出版《毛选》五卷,并且准备收入他早年写的批判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九篇文章,其中就有严厉批判胡服的段落。消息传到北京,刘少奇感到了不安。他很清楚现在的潮流:如果一旦证实你在历史上犯过错误,就休想再在党内抬起头来。要想站稳脚根,必须保持“一贯正确的光辉形象” 385
第二十章 江青向柯庆施和张春桥进行路线交底,她说:“如果党内出现了分裂,我就是牺牲自己也要坚持原则,有些问题是需要历史来作证的。但是毛泽东说,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要斗争,不斗争就不叫共产党员了!” 397
第二十一章 毛泽东说:“发表姚文元的文章,就是要引蛇出洞……” 409
第二十二章 刘少奇研究了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后,认为这和让彭德怀出来主持三线工作的消息有关。他采取了不表态,不出头,不露神色,一切听凭北京市委处理的“半超脱”策略,有意地把彭真推向了第一线 423
第二十三章 毛泽东从文的方面发起批判《海瑞罢官》的同时,又从武的方面听信林彪的意见而解决罗瑞卿的问题。他的措施如同重磅炮弹,炸开了某些人认为不可能突破的“防线” 437
第二十四章 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谈话,引发了一场大纠纷 445
第二十五章 毛泽东日夜翻阅各省的报纸,密切关注全国的动态。当他认为自己面临封锁的环境和条件下,只有依靠江青才觉得唯一可行 459
第二十六章 毛泽东拍案而起:“好啊,杨尚昆竟然搞我的特务活动,那就较量吧!这件事不管涉及到谁,都要统统给我开除党籍!”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信号,危险的信号! 473
第二十七章 关锋的一封揭发信,使毛泽东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的话总是贯彻不下去,原来我身边就有内奸呀,我的秘书成了定时炸弹,我岂不是随时都可能被人打得粉碎吗?” 487
第二十八章 江青的调查,使毛泽东感到惊心动魄了 495
第二十九章 彭真送给毛泽东的七份材料,达到了相反的效果。毛泽东对江青说:“看来彭真是在给自己寻找掘墓人呢!既然彭真想先跳,那就让他跳够。跳总比缩着脖子要好些。” 507
第三十章 彭真搞的《汇报提纲》,给毛泽东创造了解决问题的导火线。毛泽东对江青说:“现在的时机已经成熟,要集中主要的绝对优势的兵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包括暂时的同路人,打倒阎王,解放小鬼!” 519
第三十一章 毛泽东说:“我树起造反旗,就是要看看谁是纳粮人。陶铸同志的靠拢,使中南局出现了好的局势。”在部署一场大的政治行动前,这位统帅精心地组织他的阶级队伍,采取的还是他的老战术:利用矛盾,分而治之,依靠左派,团结多数,哪怕仅仅是同路人 533
第三十二章 在毛泽东看来,北京的独立王国已经有里勾外联的苗头,再不采取措施,危急必然要逼近。于是,他紧急创造条件,先发制人,在最高层实行层层剥笋的战术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