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寻找新的空间:在现实与历史中 1
语境:人类学里的故事 1
田野:人类学的方法、地点和知识体系 5
人的存在:流动的“空间性” 12
书写:民族志是深描 16
第一章 凯棠:社区背景 24
自然简况 24
区域人文历史 29
姓氏与聚落 31
凯棠村简介 36
第二章 流民记忆:从讨饭到找钱 40
逐年而至的旱灾 41
家中无粮脚踏四方 44
寻访生意源头 47
好生意的传播 51
外出生意现状 56
第三章 阈限时空 61
阈限:三段式过程与二分法 61
扒火车 走天下 65
逾越那道边防线 69
驱赶与收容 73
空间的内外之别 75
第四章 性别策略:民族文化资本化 80
女性为主的人口流动 81
外出的性别策略 86
都市里的比较 100
第五章 非正式经济:“好生意”及其衰落 105
好生意浪迹天涯 107
居有“定”所 110
随苗家女人们做生意 112
那叮铃碎响的货郎担 116
源源不断汇到家乡的钱 120
日渐憔悴的生意 123
客位分析:消费主义方兴未艾 127
生意今昔全方位对比 136
第六章 寄居大都市 138
认识城市空间与规则 140
阴影与角落里的生活 142
晒晒苗家人的水电费 154
城市:想说爱你不容易 156
欲望:谁的都市空间 168
第七章 残缺性社群 172
身体实践的文化舒适区 173
分享城市经验 180
AA制原则 183
商业性与传统伦理 186
第八章 城里人·少数民族 193
摩擦:文化作为生活方式 195
城市里的坏人 199
面对歧视 205
第九章 离散的心灵 213
现代都市语境中的族群认同 213
花果飘零 两个世界 219
与深圳合个影 226
离散的心灵 230
第十章 苗二代 236
新一代苗家打工者 237
难以跨越的代际流动 244
“未知的孩子” 251
高交会馆外的年轻人 257
第十一章 性别重构vs.再度异化 262
“能吃能干才是好媳妇” 263
家庭性别重构 271
传统习俗的动摇 278
女子们的“公共精神” 286
“双重异化”:沉重的肉身 289
第十二章 苗寨的“空间”生产 293
“我们的小上海” 295
思维观念的转变 303
斑驳杂沓的空间 307
新街上的集体策略 310
新街上的“过密化” 313
第十三章 货郎担与疯狂的“苹果”篮子 318
新街后来的故事 319
山寨机与货郎担 323
仿制、重复:过密化的原因 328
“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 332
过密化空间与拓展型空间 335
第十四章 余论:偏心圆型人格与过密心态 344
传统文化与偏心圆型人格 344
过密化心态 348
附录 352
参考文献 363
后记 行吟的流浪者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