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兴技术 1
1.1 导言 1
1.2 新兴技术的概念 2
1.3 新兴技术与其他概念 5
1.4 新兴技术的内涵 7
1.5 新兴技术的特征 11
1.6 新兴技术的分类 18
1.6.1 按新兴技术的应用领域 18
1.6.2 按新兴技术的来源 18
1.6.3 按新兴技术的特点 19
1.6.4 按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 20
第2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 22
2.1 研究背景 22
2.1.1 学术背景 22
2.1.2 时代背景 23
2.2 新兴技术产业化 25
2.2.1 新兴技术产业及产业化概念 27
2.2.2 新兴技术产业化过程分析 30
2.2.3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的分析 34
2.3 新兴技术产业化研究的基本问题 37
2.3.1 新兴技术产业化政策支持及产业化途径相关研究 37
2.3.2 新兴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设计相关研究 40
2.3.3 新兴技术产业化评价模型相关研究 45
2.3.4 新兴技术产业化评价方法系统集成相关研究 52
2.3.5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相关研究 55
2.3.6 新兴技术产业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59
第3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研究方法 63
3.1 技术评价概述 63
3.1.1 技术评价实践 64
3.1.2 技术评价方法 66
3.2 技术评价发展趋势 70
3.2.1 技术评价范式的发展 70
3.2.2 技术评价理论的发展 75
3.3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方法 77
3.3.1 技术未来分析方法 77
3.3.2 基于信息资源的技术分析方法 82
3.3.3 技术预见方法 86
3.4 投资决策相关理论 93
3.4.1 传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93
3.4.2 投资时机相关理论 97
3.5 实物期权相关理论 100
3.5.1 实物期权相关含义 100
3.5.2 实物期权的定价模型 102
第4章 新兴技术评价基础之一:新兴技术识别 104
4.1 新兴技术的识别 104
4.2 新兴技术识别的研究现状 105
4.3 基于属性综合评价系统的新兴技术的识别研究 108
4.3.1 属性综合评价系统介绍 109
4.3.2 新兴技术识别指标体系 110
4.3.3 属性综合评价系统对新兴技术的识别 111
第5章 新兴技术评价基础之二:影响因素 115
5.1 技术因素 116
5.1.1 技术先进性 117
5.1.2 技术成熟度 118
5.1.3 技术的可操作性 119
5.2 市场因素 120
5.2.1 市场类型 122
5.2.2 市场规模 123
5.2.3 市场发育 125
5.2.4 为客户创造价值 125
5.3 产业因素 126
5.3.1 产业结构 128
5.3.2 产业基础 128
5.4 符合性因素 129
5.4.1 政策因素 129
5.4.2 人文与社会因素 132
5.4.3 环境和资源因素 133
5.5 效应因素 135
第6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研究思路和模式 137
6.1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方法选择思路 137
6.2 技术预见方法和思路的引入 139
6.2.1 技术预见的未来观,给新兴技术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39
6.2.2 技术预见的系统观,为新兴技术的评价提供了新的立足点 140
6.2.3 技术预见的动态发展观,为新兴技术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140
6.3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及其成长性研究思路 141
6.3.1 主观方法为主的研究思路 141
6.3.2 技术未来评价方法为主的多种方法集成思路 142
6.3.3 静态和动态评价相结合 142
6.3.4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研究模型 143
第7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145
7.1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要遵循的原则 145
7.2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146
7.2.1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原始指标体系的建立 147
7.2.2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50
7.3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比研究 153
7.4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156
7.4.1 三标度法 156
7.4.2 三标度法确定权重 158
第8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主观评价研究 160
8.1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过程 160
8.1.1 新兴技术技术预见的情景构造 162
8.1.2 德尔菲调查专家的确定原则 162
8.1.3 德尔菲调查的实施及过程的控制 163
8.2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的研究 165
8.2.1 模糊一致矩阵的定义和特性 165
8.2.2 新兴技术的产业化潜力评价研究 168
第9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特征研究 180
9.1 新兴技术的产业化潜力评价研究结果 180
9.2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的特征研究 186
9.2.1 来自不同行业的新兴技术特征研究 186
9.2.2 同一行业产业化潜力不同的新兴技术特征研究 189
第10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客观评价研究 192
10.1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客观评价的方法 192
10.2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客观评价的框架构建 196
10.2.1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及其在新兴技术管理上的适用性 196
10.2.2 文献计量分析的应用软件 198
10.2.3 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 199
10.2.4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客观评价框架 203
10.2.5 实施步骤 203
10.3 基于技术成熟度的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分析 206
10.3.1 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潜力选择 206
10.3.2 技术成熟度判断方法 207
10.4 基于文献计量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和热点分析 212
10.4.1 数据库的建立 213
10.4.2 高频词分析 214
10.4.3 多维尺度及主成分分析 214
10.4.4 关联图谱分析 219
10.5 基于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的技术机会综合评价模型 222
10.5.1 形态分析方法 222
10.5.2 联合分析 223
10.5.3 基于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的技术机会综合分析模式构建 228
10.5.4 技术机会综合分析步骤 232
10.5.5 基于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的LED技术机会分析 236
10.6 技术地位分析 245
10.6.1 国家总体技术实力分析 245
10.6.2 关键技术点方面技术实力分析 245
第11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研究 249
11.1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的系统特征 249
11.2 系统动力学介绍 252
11.2.1 系统动力学简介 252
11.2.2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54
11.2.3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 257
11.3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造 258
11.3.1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系统结构图和流图 258
11.3.2 模型变量及Vensim方程 265
11.3.3 模型的初值及参数的确定 276
11.3.4 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成长性研究 293
第12章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研究 314
12.1 由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到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 314
12.1.1 产业化潜力评价是产业化投资决策的基础 314
12.1.2 产业化投资决策是对产业化潜力评价结果的应用 315
12.2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的特点 317
12.2.1 传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317
12.2.2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的原则 319
12.2.3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的阶段及特点分析 321
12.3 基于实物期权的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思维 323
12.3.1 实物期权思维 323
12.3.2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的适用性 325
12.4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决策模型构建思想及基本假设 327
12.4.1 指导思想 327
12.4.2 基本假设 330
12.5 新兴技术产业化两阶段投资决策模型 331
12.5.1 新兴技术产业化投资项目价值的确定 331
12.5.2 新兴技术大规模生产并实施产业化推广阶段投资分析 334
12.5.3 新兴技术中试阶段投资分析 335
12.6 新兴技术产业化两阶段投资决策模型实证分析 336
12.6.1 参数估计与计算 336
12.6.2 敏感性分析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