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文选 1
第一单元 1
一、《周易》二则&《周易》 1
二、洪范&《尚书》 6
三、医师章&《周礼》 11
四、学记&《礼记》 14
五、秦医缓和(节选)&《左传》 21
六、《老子》六章&《老子》 25
七、刻意&《庄子》 28
八、重己&《吕氏春秋》 32
九、汤液醪醴论&《素问》 36
十、扁鹊传&汉·司马迁 40
十一、《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班固 46
十二、《伤寒论》自序&汉·张仲景 51
十三、华佗传&南朝·范晔 55
十四、劝医论&南朝·萧纲 61
十五、《本草经集注》序&南朝·陶弘景 65
十六、大医精诚&唐·孙思邈 68
十七、《外台秘要》序&唐·王焘 72
十八、《黄帝内经素问》序&唐·王冰 79
十九、鉴药&唐·刘禹锡 84
二十、《脉经》序&宋·林亿 87
二十一、《圣济总录》序&宋·赵佶 91
二十二、《儒门事亲》后序&金·无名氏 95
二十三、《附广肘后方》序&金·杨用道 100
二十四、《格致余论》序&元·朱震亨 103
二十五、医原&明·方孝孺 105
二十六、李杲传&明·李濂 110
二十七、《类经》序&明·张介宾 113
二十八、《医学源流论》序&清·徐大椿 120
二十九、与薛寿鱼书&清·袁枚 122
三十、禀赋源流总论&清·章楠 126
第二单元 129
一、宝命全形论&《素问》 129
二、九针十二原&《灵枢》 133
三、本神篇&《灵枢》 137
四、皇甫谧传(节选)&《晋书》 140
五、《针灸甲乙经》序&晋·皇甫谧 146
六、取孔穴法&唐·孙思邈 149
七、《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宋·夏竦 152
八、庞安时传&《宋史》 157
九、标幽赋&金·窦默 160
十、《十四经发挥》序&明·宋濂 166
十一、《金针赋》序&明·徐凤 169
十二、《针灸聚英》引&明·高武 171
十三、诸家得失策&明·杨继洲 174
十四、《神灸经论》引言&清·吴亦鼎 178
第三单元 182
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序 (附《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节选)&唐·无名氏 182
二、《诸病源候论》序 (附《金疮病源候》二则)&宋·宋绶 185
三、按摩&《圣济总录》 190
四、《外科精要》序&宋·陈自明 193
五、《世医得效方》序 (附《悬吊复位法》及《用麻药法》)&元·危亦林 196
六、刃伤死 攧死 骨胫髓枯&《永乐大典》 199
七、跌扑伤损论及手伤&明·王肯堂 204
八、募刻《跌损妙方》启&明·孙应科 207
九、《医学心悟》二则&清·程国彭 210
十、手法总论及手法释义&清·吴谦 215
十一、《杂病源流犀烛》二则&清·沈金鳌 218
十二、《伤科补要》二则&清·钱秀昌 220
十三、《理瀹骈文》二则&清·吴尚先 223
十四、《伤科汇纂》自跋&清·胡廷光 226
下编 基础知识 230
第一章 工具书 230
第一节 工具书的种类 230
第二节 工具书常用查检法 243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246
第二章 文字 252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 253
第二节 汉字的起源 254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 255
第四节 汉字的结构 257
第五节 古书的用字 264
第三章 语法 267
第一节 实词及其活用 269
第二节 虚词 283
第三节 句子 292
第四节 词序 295
第四章 词义 301
第一节 词的古义与今义 302
第二节 词义的演变 308
第三节 本义与引申义 312
第四节 在上下文中确定词义 315
第五章 训诂 317
第一节 训诂的重点是解释词义 318
第二节 训诂解释其他语文现象 324
第三节 常用训诂术语 328
第四节 古书的注释体例 331
第五节 反切 338
附录 344
一、历代针灸骨伤医家传 344
二、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