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3
第一篇 药物相互作用总论 3
第一章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3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分类 3
第二节 药效学相互作用 4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同化作用 4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异化作用 4
第三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社会药学基础 6
一、社会药学 6
二、医生与药物相互作用 10
三、药师、护士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11
四、社会及病人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11
五、开展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必要性 12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 13
一、相加或协同作用 14
二、竞争性拮抗作用 15
三、化学性拮抗作用 15
第二章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16
第一节 临床药物分子的分类 16
一、无机药物 16
二、有机药物 17
第二节 药物分子的稳定性 20
第三节 解毒反应 20
第四节 药物生物转化的第一步 22
一、微粒体氧化反应 22
二、线粒体氧化反应 27
第五节 药物代谢的第二步——结合作用 29
第六节 药物与受体反应 30
一、受体部位 30
二、受体部位的结构 32
三、药物与受体部位的反应 33
四、药物-受体反应的化学键 34
第三章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相互作用 39
第一节 药物吸收的生理基础 39
一、胃肠道的生理特征 39
二、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生物膜屏障 42
三、药物吸收机理 43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46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 47
二、剂型 50
三、生理因素 51
四、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55
第三节 胃肠道内药物相互作用 55
一、pH对药物的影响 56
二、剂型因素 57
三、药物之间的吸附作用 58
四、配位作用 61
五、药物在肠道的代谢 61
六、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62
第四章 药物在代谢中的相互作用 65
第一节 药物代谢的酶学基础 66
一、肝微粒体氧化酶的组成及功能 66
二、其它药物代谢酶系统 67
第二节 促进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67
一、药物的酶诱导作用 67
二、苯巴比妥的酶诱导现象及其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69
三、药物的酶促相互作用实例 70
第三节 抑制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75
一、药物的酶抑制作用 75
二、药物酶抑相互作用实例 77
第四节 改变肝血流量的药物相互作用 87
第五章 药物在作用部位的相互作用 91
第一节 药物作用与受体 91
一、受体的数目概念 92
二、受体的分类 93
第二节 药物-受体作用的生化基础 98
一、药物分子与受体反应的化学键 98
二、Clark-Ariens-Stephenson模型 100
第三节 药物的同化作用 101
一、心血管药物 101
二、抗感染药物与其它药物的协同作用 103
三、其它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106
第四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药物相互作用 108
一、去甲肾上腺素的活动 108
二、药物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109
三、药物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相互作用 110
四、药物与胍乙啶的拮抗作用 110
第五节 中成药与化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11
一、含醇中成药禁与水合氯醛同服 111
二、含钾中草药与保钾利尿药 111
三、含钙的中成药禁与强心苷合用 112
四、含麻黄碱的中成药禁与MAOI及苯丙胺合用 112
第六节 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 112
一、受体部位的药物拮抗作用 112
二、作用于不同部位的药物拮抗作用 112
三、中成药与化学药物的拮抗作用 113
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及其相互作用 114
第一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及肠-肝循环 114
一、药物的胆汁排泄 114
二、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 115
三、药物的肠-肝循环 116
第二节 药物排泄的肾脏基础 117
一、药物在肾脏的排泄过程 119
二、肌酐清除率 123
三、影响药物肾脏排泄的因素 126
第三节 药物在排泄中的相互作用 129
一、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部位 129
二、改变尿液pH值 133
第四节 药物的溶解性与分子间引力 136
一、分子间引力 136
二、药物与受体的作用力 137
三、体液的pH与药物溶解 138
第七章 药物与营养物的相互作用 142
第一节 药物与维生素相互作用 142
第二节 维生素的毒副作用 145
一、脂溶性维生素 145
二、水溶性维生素 146
第三节 药物与无机元素相互作用 148
一、Fe2+ 148
二、K+ 148
三、Ca2+ 149
四、其它无机元素 149
第四节 药物与营养物相互作用 149
一、药物影响食物的摄取 149
二、药物影响营养物的吸收 150
三、药物影响糖代谢 150
四、药物影响脂代谢 152
五、药物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152
第五节 乙醇与营养物相互作用 153
一、乙醇代谢 153
二、乙醇对肝脏的毒性 154
三、乙醇性营养不良 154
四、乙醇所致的维生素缺乏 155
五、乙醇对无机元素的影响 156
六、乙醇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 156
七、乙醇的其它毒性 156
第八章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安全性 158
第一节 药源性疾病 158
一、药物热 158
二、过敏症和过敏性反应 160
三、药物所致皮肤疾病 163
四、药物所致脉管炎 164
五、药物所致的呕吐 165
六、药物所致耳中毒 166
七、中枢抗胆碱综合征 167
八、药物所致肾毒性 168
第二节 对特殊病人的药物治疗 169
一、孕妇 169
二、哺乳妇女 173
三、老年人 175
第三节 常用药物的安全性 178
一、抗生素 178
二、抗组胺药 181
三、H2-受体拮抗剂 181
四、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 182
五、洋地黄 183
六、拟交感药物 184
七、α-受体阻滞剂 185
八、β-受体阻滞剂 186
九、硝酸酯类 187
十、钙拮抗剂 187
十一、苯二氮 188
十二、三环类抗抑郁药 189
十三、减肥药 190
十四、维生素类 191
十五、输液中添加药物问题 192
第二篇 药物相互作用分论 197
第一章 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 197
第一节 全麻药 197
一、乙醚 197
二、安氟醚(恩氟烷) 197
三、异氟醚(异氟烷) 197
四、氟烷 198
五、甲氧氟烷 198
六、三氯乙烯 199
七、氧化亚氮(笑气) 199
八、环丙烷 199
九、硫喷妥 200
十、普尔安(普罗尼地) 200
十一、安泰酮 201
十二、乙咪酯(依托咪酯) 201
十三、氯胺酮(凯他明) 201
十四、羟丁酸钠(γ-羟基丁酸钠) 201
第二节 局麻药 202
一、可卡因 202
二、普鲁卡因 203
三、丁卡因(地卡因) 203
四、阿米洛卡因(戊酯卡因) 203
五、辛可卡因(地布卡因) 204
六、甲哌卡因(甲吡卡因、卡波卡因) 204
七、布比卡因(丁哌卡因、丁吡卡因、麻卡因) 204
八、丙胺卡因 204
第三节 肌松药及其拮抗药 204
一、筒箭毒碱(右旋筒箭毒碱) 204
二、三碘季铵酚(加拉碘铵、弛肌碘) 205
三、本可松(泮侃朗宁) 206
四、琥珀胆碱(司可林) 206
五、十烃季铵(十甲季铵) 207
六、新斯的明 207
七、吡斯的明 208
八、酶抑宁(酶斯的明) 208
九、艾的酚(腾喜龙) 208
十、加兰他敏 208
第二章 镇静催眠药 209
一、苯巴比妥(鲁米那) 209
二、戊巴比妥 211
三、异戊巴比妥(阿米妥) 211
四、异丁巴比妥(布塔巴比妥) 211
五、布他比妥 211
六、司可巴比妥(速可眠) 211
七、水合氯醛 211
八、副醛(三聚乙醛) 212
九、格鲁米特(导眠能、苯哌啶酮) 212
十、安眠酮 213
十一、乙氯维诺(乙基氯烯醇) 213
十二、溴化物 214
第三章 抗癫痫药 215
一、苯妥英(大仑丁) 215
二、扑米酮(扑痫酮、去氧苯巴比妥) 217
三、乙琥胺 217
四、乙酰唑胺(醋氮酰胺) 218
五、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218
六、丙戊酸 219
第四章 精神病用药 220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220
一、氯丙嗪(冬眠灵) 220
二、硫利达嗪(甲硫达嗪) 221
三、美索达嗪(甲砜达嗪) 222
四、奋乃静 223
五、氟奋乃静 223
六、丙氯拉嗪(甲哌氯丙嗪) 223
七、三氟拉嗪(甲哌氟丙嗪) 224
八、布他拉嗪(丁酰拉嗪) 224
九、泰尔登(氯丙硫蒽) 224
十、替沃噻吨(氨砜噻吨) 225
十一、氟哌噻吨(三氟噻吨) 225
十二、氟哌啶醇(氟哌丁苯) 225
十三、氟哌利多(氟哌啶) 226
十四、匹莫齐特(哌迷清) 227
十五、替米哌隆 227
第二节 抗忧郁药与抗躁狂药 227
一、丙咪嗪 227
二、去甲丙咪嗪 228
三、阿米替林 229
四、去甲替林 230
五、普罗替林 231
六、环苯扎林 231
七、多虑平 232
八、阿莫沙平(氯哌氧?) 232
九、麦普替林 232
十、米安舍林 233
十一、苯乙肼 233
十二、异羧肼(闷可乐) 235
十三、苯环丙胺 235
十四、尼亚拉胺 235
十五、哌醋甲酯(利他林) 235
十六、匹莫林(苯异妥因) 236
十七、碳酸锂 236
第三节 抗焦虑药 237
一、氯氮?(利眠宁) 237
二、安定(地西泮) 238
三、去甲羟安定(舒宁) 239
四、氯羟安定(劳拉西泮) 239
五、氟安定(氟西泮) 239
六、硝基安定(硝西泮) 239
七、氯硝安定(氯硝西泮) 240
八、氯?静 240
九、甲丙氨酯(安宁、眠尔通) 240
十、卡来梯(肌安宁) 241
十一、羟嗪(安泰乐) 241
第五章 镇痛药 243
一、吗啡 243
二、羟可酮 244
三、哌替啶(度冷丁) 244
四、安侬痛(安那度) 245
五、芬太尼 245
六、美沙酮(美散痛、阿米酮) 246
七、镇痛新 246
八、甲氧异丁嗪 247
九、右丙氧芬(达尔丰) 247
第六章 抗震颤麻痹药 248
一、苯海索(安坦) 248
二、普环定(丙环定、开马君) 248
三、苄托品 249
四、邻甲苯海明(奥分得林) 249
五、左旋多巴 250
六、苄丝肼(色拉肼) 251
七、卡比多巴(α-甲基多巴肼) 251
八、溴隐替亭(溴麦角隐替亭) 251
九、金刚烷胺 251
第七章 抗偏头痛药 253
一、麦角胺 253
二、甲基麦角酰胺(二甲麦角新碱) 253
三、苯噻啶 253
第八章 中枢兴奋药及脑代谢改善药 254
一、咖啡因 254
二、戊四氮(卡地阿佐) 254
三、多沙普仑(吗乙苯吡酮、吗苯哌酮) 254
四、吡乙酰胺(脑复康) 255
五、吡硫醇(脑复新) 255
第九章 解热镇痛药及抗痛风药 256
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256
二、赖氨匹林(赖氨酸阿司匹林) 257
三、二氟苯水杨酸(双氟尼酸) 258
四、水杨酰水杨酸(双水杨酯) 258
五、水杨酸钠 258
六、水杨酰胺 258
七、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 258
八、安乃近 259
九、保泰松(布他酮) 259
十、羟基保泰松(羟保松) 260
十一、戊烯保泰松(非泼拉酮) 261
十二、甲灭酸(扑湿痛) 261
十三、甲氯灭酸 261
十四、氟灭酸 261
十五、双氯芬酸 262
十六、吲哚美辛(消炎痛) 262
十七、苄达明(炎痛静、消炎灵) 263
十八、舒林酸 263
十九、布洛芬(异丁洛芬、异丁苯丙酸) 263
二十、芬布芬 264
二十一、芬氯酸 264
二十二、非诺洛芬(苯氧布洛芬、苯氧苯丙酸) 264
二十三、酮洛芬 264
二十四、萘普生 265
二十五、炎痛喜康 265
二十六、舒筋灵(甲氧氨酯) 265
二十七、痛灭定(托美汀) 265
二十八、秋水仙碱 266
二十九、丙磺舒(羧苯磺胺) 266
三十、苯磺唑酮 268
三十一、别嘌醇 268
第十章 强心甙 270
一、洋地黄毒甙 270
二、地高辛(狄戈辛) 271
三、β-甲基地高辛 272
四、毛花甙丙(西地兰) 272
五、去乙酰毛花甙丙 272
六、毒毛花甙G(哇巴因) 273
第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与抗心绞痛药 274
一、奎尼丁 274
二、普鲁卡因胺 275
三、丙吡胺(双异丙吡胺、达舒平) 276
四、利多卡因(赛罗卡因) 276
五、美西律(慢心律、脉律定) 277
六、妥卡胺(室安卡因、妥卡律) 277
七、氟卡胺 277
八、茚丙胺(安搏律定、茚满丙二胺) 277
九、普萘洛尔(心得安、萘心安) 278
十、心得平(烯丙氧心安、氧烯洛尔) 279
十一、心得舒(烯丙心安、烯丙洛尔) 280
十二、心得静(吲哚心安、吲哚洛尔) 280
十三、丁苄腈心安(布尼洛尔) 280
十四、氨酰心安(阿替洛尔) 280
十五、甲磺胺心定(索他洛尔) 281
十六、甲氧乙心安(美多心安、美托洛尔) 281
十七、羟萘心安(纳多洛尔) 282
十八、噻吗心安(噻吗洛尔) 282
十九、柳胺苄心定(拉贝洛尔) 282
二十、溴苄铵 282
二十一、胺碘酮(乙胺碘呋酮) 283
二十二、碘苯呋酮 283
二十三、维拉帕米(异搏定、戊脉安) 283
二十四、心可定(双苯丙胺) 283
二十五、硝苯啶(硝苯吡啶、心痛定) 284
二十六、潘生丁(双嘧哌醇胺) 284
二十七、硝酸甘油 284
二十八、丁四硝酯(赤藓醇四硝酸酯) 285
二十九、戊四硝酯(硝酸戊四醇酯) 285
三十、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异山梨醇硝酸酵) 285
三十一、亚硝戊酯(亚硝酸异戊酯) 285
第十二章 周围血管扩张药及降血脂药 287
一、妥拉苏林(苄唑啉) 287
二、氢化麦角碱(安得静) 287
三、布酚宁(苄丙酚胺) 287
四、异舒普林(苯氧丙酚胺) 288
五、烟酸 288
六、罂粟碱(帕帕非林) 288
七、环扁桃酯 288
八、氯贝丁酯(安妥明、降脂乙酯) 289
九、消胆胺(考来烯胺、降脂一号树脂) 289
第十三章 抗高血压药 291
一、可乐定(氯压定、110降压片) 291
二、甲基多巴(爱道美) 291
三、利血平 292
四、胍乙啶 294
五、苄甲胍 295
六、异喹胍(胍喹啶) 295
七、优降宁(帕吉林) 296
八、美加明 296
九、安血定(戊双吡铵) 297
十、三甲硫吩(咪噻芬、阿方那特) 298
十一、六烃季铵 298
十二、哌唑嗪(脉宁平) 298
十三、硫酸镁 299
十四、肼酞嗪(肼苯达嗪) 299
十五、二氮嗪(氯甲苯噻嗪) 300
十六、硝普钠 300
十七、甲巯丙脯酸(卡托普利) 300
第十四章 用于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302
一、肾上腺素 302
二、去甲肾上腺素 303
三、间羟胺(阿拉明) 303
四、甲氧明(甲氧胺) 304
五、去氧肾上腺素(苯福林、苯肾上腺素) 304
六、美芬丁胺(甲苯丁胺、恢压敏) 304
七、多巴胺(3-羟酪胺) 305
八、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305
九、酚妥拉明 306
十、酚苄明 306
十一、东莨菪碱 306
第十五章 平喘药 308
一、间羟喘息定(羟喘、异丙喘宁) 308
二、乙基喘息定(异他林) 308
三、酚丙喘宁 309
四、沙丁胺醇(舒喘宁、嗽必妥、索布氨) 309
五、间羟舒喘宁(叔丁喘宁) 309
六、吡丁舒喘宁 309
七、氯丁喘安(丁氯喘、喘舒) 309
八、麻黄碱 309
九、去甲麻黄碱(苯丙醇胺) 310
十、伪麻黄碱 310
十一、茶碱 310
十二、氨茶碱 311
十三、胆茶碱 311
十四、色甘酸钠 311
第十六章 止咳药与祛痰药 312
一、可待因 312
二、氢可酮 312
三、右美沙芬(美沙芬、甲吗喃、右甲吗喃) 312
四、福米诺苯(胺酰苯吗啉) 313
五、氯化铵 313
六、愈创甘油醚(愈创木酚甘油醚) 313
七、溴己新(溴己胺、必嗽平) 313
第十七章 制酸药及治溃疡病药 314
一、碳酸氢钠 314
二、氢氧化铝 314
三、碳酸钙 315
四、碳酸镁 315
五、氢氧化镁 316
六、氧化镁(煅制镁) 316
七、三硅酸镁 316
八、硫糖铝(胃溃宁) 317
九、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317
十、雷尼替丁(甲硝呋胍、糠硝硫胺) 318
十一、甘珀酸钠(生胃酮钠) 318
第十八章 解痉药 319
一、阿托品 319
二、颠茄制剂 320
三、莨菪碱 320
四、溴化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320
五、溴本辛 321
六、胃长宁(甲吡戊痉平) 321
七、安胃灵(羟苯乙铵) 321
八、异丙胺(异丙酰胺) 321
九、双苯马尼 322
十、环己羟丙乙胺 322
十一、双环己胺乙酯 322
十二、克利溴铵(溴甲奎痉平) 323
十三、哌仑西平(哌吡?酮) 323
十四、阿克吐 323
第十九章 止吐药 324
一、赛克静(赛克利嗪) 324
二、茶苯海明(乘晕宁) 324
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 325
四、舒必利(止呕灵) 325
五、曲美苄胺(三甲氧苯酰胺) 325
第二十章 泻药与止泻药 326
一、多库酯钙(钠) 326
二、液状石蜡 326
三、药用炭(活性炭) 326
四、白陶土 326
五、次碳酸机 327
六、苯乙哌啶(地芬诺酯) 327
七、洛哌丁胺 327
八、复方樟脑酊 327
九、阿片酊 328
第二十一章 助消化与食欲抑制药 329
一、胰酶 329
二、乳酶生(表飞鸣) 329
三、右苯丙胺 329
四、苯丁胺 330
五、芬氟拉明(氟苯丙胺) 331
六、安非泼拉酮(二乙胺苯酮) 331
七、苯甲吗啉 331
第二十二章 利胆药 332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333
一、氯噻嗪(克尿塞) 333
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334
三、氢氟噻嗪 334
四、甲氯噻嗪 334
五、氯噻酮 334
六、呋喃苯胺酸(速尿) 335
七、利尿酸(依他尼酸) 336
八、天尼酸(替尼酸) 337
九、汞撒利(撒利汞) 337
十、氨苯蝶啶(三氨蝶呤) 337
十一、氨氯吡咪(阿米洛利) 338
十二、螺内酯(安体舒通) 338
十三、麦妥拉松 339
十四、甘油 340
十五、尿素 340
第二十四章 子宫兴奋药 341
一、麦角新碱 341
二、缩宫素(催产素) 341
第二十五章 抗贫血药 342
一、硫酸亚铁 342
二、葡萄糖酸亚铁 342
三、富马酸亚铁(富血铁) 343
四、铁胆盐 343
五、右旋糖酐铁 343
六、叶酸(维生素M) 343
七、甲酰四氢叶酸钙(叶酸酸钙、柠胶因子) 344
八、维生素B12(氰钴胺) 344
第二十六章 止血药、抗凝血药及与血凝有关的酶制剂 345
一、安络血(安特诺新) 345
二、维生素K 345
三、鱼精蛋白 345
四、肝素 345
五、双香豆素 346
六、新双香豆素(双香豆乙酯) 347
七、新抗凝(醋硝香豆醇) 348
八、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 349
九、苯茚二酮 352
十、抑肽酶 352
十一、糜蛋白酶 353
十二、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 353
十三、链激酶(溶栓酶) 353
十四、尿激酶 353
十五、波罗蛋白酶 353
第二十七章 血浆代用品 354
第二十八章 抗组胺药 355
一、苯海拉明 355
二、苯托沙敏(苄苯醇胺) 356
三、多西拉敏(苯吡甲醇胺) 356
四、美吡拉敏(新安替根) 356
五、曲吡那敏(去敏灵、吡乍明) 357
六、扑尔敏(氯苯那敏) 357
七、溴苯那敏 357
八、非尼那敏(屈米通、抗感明) 358
九、曲普立啶(吡咯吡胺) 358
十、敏克嗪(氯苯甲嗪) 358
十一、异丙嗪(非那根、普鲁米近) 358
十二、异丁嗪(阿利马嗪) 359
十三、甲奎吩嗪(美喹他嗪) 359
十四、赛庚啶 359
十五、酮替芬(噻哌酮) 360
第二十九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合成代用品 361
一、可的松 361
二、氢化可的松(皮质醇) 361
三、氟氢可的松 362
四、泼尼松(强的松) 362
五、氢化泼尼松(泼尼龙) 363
六、甲泼尼龙(甲基氢化泼尼松) 364
七、去炎松(氟羟氢泼尼松) 365
八、地塞米松(氟美松) 365
九、倍他米松 366
十、倍氯米松(培氯松、氯地米松) 366
第三十章 雄激素及同化激素 368
一、睾丸素(睾丸酮) 368
二、甲基睾丸素(甲睾酮) 368
三、氟甲睾酮(氟羟甲睾酮) 368
四、苯丙酸诺龙(多乐宝灵) 369
五、去氢甲睾酮(大力补) 369
六、康力龙 369
七、康复龙(羟甲烯龙) 370
八、乙诺酮(诺乙龙) 370
第三十一章 雌激素、孕激素及口服避孕药 371
一、哌嗪雌酮 371
二、雌二醇 371
三、己烯雌酚(乙 371
四、炔孕酮(妊娠素) 372
五、炔诺酮(妇康片) 372
六、黄体酮(孕酮) 372
七、安宫黄体酮(甲羟孕酮) 372
八、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 373
第三十二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375
一、甲状腺粉 375
二、甲碘安(三碘甲状腺氨酸) 376
三、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 376
四、丙基硫氧嘧啶(丙基硫尿嘧啶) 376
五、甲巯基咪唑(他巴唑) 376
六、卡比马唑(甲亢平) 376
七、碘化钾 376
第三十三章 胰岛激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378
一、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378
二、胰岛素 378
三、甲苯磺丁脲(甲糖宁) 380
四、氯磺丙脲 381
五、醋环己脲 382
六、妥拉磺脲(托拉酰胺) 383
七、优降糖(格列本脲) 384
八、苯乙双胍(降糖灵) 385
九、二甲双胍 385
第三十四章 调节电解质平衡用药 386
一、氯化钠 386
二、氯化钾 386
三、枸橼酸钾 386
四、氯化钙 386
五、葡萄糖酸钙 387
第三十五章 维生素 388
一、维生素A 388
二、维生素D2(骨化醇) 388
三、骨化三醇 388
四、维生素E 389
五、维生素B2(核黄素) 389
六、维生素B6(吡多辛) 389
七、烟酰胺 390
八、泛酸 390
九、维生素C(抗坏血酸) 390
第三十六章 抗生素 392
第一节 青霉素族抗生素 392
一、青霉素(苄青霉素、青霉素G) 392
二、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 393
三、苯氧甲基青霉素(青霉素V) 393
四、甲氧苯青霉素(甲氧西林) 393
五、乙氧萘青霉素(萘夫西林) 394
六、苯唑青霉素(苯唑西林) 394
七、邻氯青霉素(氯唑西林) 394
八、双氯青霉素(双氯西林) 395
九、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 395
十、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396
十一、羧苄青霉素(羧苄西林) 396
十二、羧噻吩青霉素(替卡西林) 396
第二节 头孢菌素族抗生素 397
一、头孢噻吩(噻孢霉素、头孢菌素Ⅰ) 397
二、头孢噻啶(头孢菌素Ⅱ) 397
三、头孢氨苄(苯甘孢霉素、头孢菌素Ⅳ) 398
四、头孢唑林(头孢菌素V) 398
五、头孢拉定(头孢环己烯、头孢菌素Ⅵ) 398
六、头孢克罗(头孢氯氨苄) 399
七、头孢孟多(头孢羟苄四唑) 399
八、头孢西丁(头孢甲氧噻吩) 399
九、头孢匹林(头孢吡硫、头孢菌素Ⅷ) 399
十、头孢羟氨苄 400
第三节 四环素族抗生素 400
一、四环素 400
二、土霉素(氧四环素) 401
三、金霉素(氯四环素) 401
四、去甲金霉素(地美环素) 401
五、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402
六、甲烯土霉素 402
七、二甲胺四环素(米诺环素) 402
第四节 氨基甙类抗生素 403
一、链霉素 403
二、新霉素 403
三、卡那霉素 404
四、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404
五、庆大霉素 405
六、妥布霉素 405
七、西梭霉素(紫苏霉素、西索米星) 406
第五节 其他抗生素 406
一、红霉素 406
二、三乙酰竹桃霉素(醋竹桃霉素) 407
三、林可霉素(洁霉素) 407
四、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407
五、多粘菌素B 408
六、多粘菌素E(抗敌素) 408
七、万古霉素 409
八、杆菌肽 409
九、氯霉素 409
第二卷 411
第三十七章 磺胺药及其他抗菌药 411
一、磺胺嘧啶 411
二、磺胺二甲嘧啶 411
三、磺胺异恶唑 411
四、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 412
五、磺胺对甲氧嘧啶(消炎磺) 413
六、磺胺多辛(周效磺胺) 414
七、磺胺地托辛 414
八、磺胺甲二唑 414
九、柳氮磺吡啶 414
十、甲氧苄氨嘧啶(甲氧苄啶) 415
十一、酞磺胺噻唑 415
十二、琥珀磺胺噻唑 415
十三、呋喃妥因(呋喃呾啶) 416
十四、呋喃唑酮(痢特灵) 416
十五、萘啶酸 417
十六、吡哌酸(吡卜酸) 417
十七、乌洛托品 417
第三十八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419
一、异烟肼(雷米封) 419
二、乙硫烟胺 420
三、对氨基水杨酸 420
四、利福平(甲哌利福毒素) 421
五、乙胺丁醇 421
六、氨硫脲(结核氨) 422
七、吡嗪酰胺 422
八、卷曲霉素 422
九、环丝氨酸 423
十、氨苯砜 423
第三十九章 抗真菌药 424
一、两性霉素B 424
二、灰黄霉素 424
三、制霉菌素 425
四、咪康唑(美康唑) 425
五、益康唑 425
六、酮康唑 425
第四十章 抗寄生虫病药 427
一、哌嗪 427
二、左旋咪唑 427
三、噻苯咪唑(噻苯达唑) 427
四、呋喃丙胺 427
五、氯喹 428
六、羟氯喹 428
七、氨酚喹(阿莫地喹) 428
八、奎宁 428
九、伯氨喹(伯喹) 429
十、乙胺嘧啶 429
十一、巴龙霉素 430
十二、甲硝唑(甲硝基羟乙唑、甲硝达唑、灭滴灵) 430
第四十一章 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药 431
一、甲氨蝶呤(氨甲蝶呤、氨甲叶酸) 431
二、氟尿嘧啶 432
三、巯嘌呤(乐疾宁) 432
四、硫唑嘌呤(依木兰) 432
五、硫鸟嘌呤 433
六、羟基脲 433
七、阿糖胞苷 434
八、长春新碱(醛基长春碱) 434
九、门冬酰胺酶 434
十、环磷酰胺 435
十一、氮芥 435
十二、塞替派 435
十三、卡氮芥(氯乙亚硝脲) 436
十四、罗氮芥(环己亚硝脲) 436
十五、链佐星(链脲菌素) 436
十六、白消安(马利兰) 436
十七、丙卡巴肼(甲基苄肼) 436
十八、丝裂霉素(自力霉素) 437
十九、博来霉素(争光霉素) 437
二十、顺铂(顺氯氨铂) 438
二十一、更生霉素(放线菌素D) 438
二十二、阿霉素(羟基红比霉素) 438
二十三、米拉霉素(光神霉素、光辉霉素) 438
第四十二章 眼科用药 439
一、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439
二、毒扁豆碱 439
三、异氟磷 440
四、后马托品 440
五、碘苷(疱疹净) 440
第四十三章 放射造影剂 441
一、碘番酸 441
二、碘苯扎酸 441
三、碘甘卡酸 441
四、碘芬酸 441
五、碘他拉酸 441
六、泛影酸钠 441
七、甲泛葡胺 442
第四十四章 解毒用药 443
一、解磷定 443
二、青霉胺 443
三、双硫醒(双硫仑、戒酒硫) 443
第三篇 临床医生安全用药 447
第一章 一般用药常识 447
第一节 用药的基本知识 447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447
二、药物作用与疾病的关系 448
三、药物的常用剂型 449
四、药物的用法 451
五、药物剂量 452
六、药品的有效期、失效期及批号 453
七、辨别真假及劣药 454
八、识别变质药品 454
九、药物的不良反应 456
十、药物的依赖性 457
十一、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的人体系统 458
十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459
十三、防止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461
十四、滥用药的害处 462
十五、吃错药的处理 463
十六、微量元素 464
第二节 对人体器官有损害的药物 466
一、对心脏有损害的药物 466
二、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467
三、对胃肠道有损伤的药物 468
四、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469
第三节 小儿用药知识 469
一、小儿用药的特点(初生至3岁) 469
二、小儿应用补剂应注意的问题 471
三、小儿发热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472
四、小儿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473
第四节 妇女用药知识 474
一、妇女用药的特点 474
二、孕妇用药注意事项 475
三、乳妇用药注意事项 476
第五节 老年人用药知识 477
一、老年人用药的特点 477
二、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事项 478
三、老年人应注意维生素A、D、C、E的缺乏 479
四、老年人也应补点钙 480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安全应用 482
第一节 抗生素类药物安全应用 482
一、抗生素概述 482
二、青霉素分类 483
三、青霉素的光辉历程 484
四、不同品种的青霉素如何选用 485
五、使用青霉素必须注意的问题 486
六、新型青霉素是否就比普通青霉素好 486
七、青霉素G依然是抗菌的主力军 487
八、青霉素V钾的特点与用途 488
九、舒巴坦与克拉维酸有何用途,其优点是什么 488
十、碳青霉烯类药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 489
十一、头孢菌素怎样分类,各有哪些品种 490
十二、头孢菌素的优劣与分代有什么关系 491
十三、口服头孢菌素有几种,怎样应用 492
十四、头孢菌素怎样选用 493
十五、头孢菌素有哪些商品名,各有何主要用途 494
十六、头孢菌素有哪些不良反应,使用中注意什么 495
十七、氨基糖苷类药包括哪些,在不良反应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496
十八、卡那霉素有几种制剂,怎样使用 497
十九、阿米卡星与核糖霉素的用途与特点 498
二十、庆大霉素及几种相似药的应用 499
二十一、四环素类药物有哪些品种,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00
二十二、米诺环素是目前作用最强的四环素类药物 500
二十三、氯霉素的独到之处,但需慎用 501
二十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几种,用于哪些疾病 502
二十五、利君沙与红霉素的应用 502
二十六、吉他霉素及类似药的应用 503
二十七、罗红霉素的治疗作用如何,有何特点 504
二十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何避免或减轻 505
二十九、去甲万古霉素的作用特点与用途 506
三十、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507
三十一、磷霉素有何用途 508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安全应用 508
一、磺胺类药的抗菌消炎作用经久不衰 508
二、治疗脑膜炎的首选药——磺胺嘧啶(SD) 509
三、复方新诺明与磺胺甲噁 510
四、外用磺胺类药简介 511
五、使用磺胺类药应注意的事项 512
第三节 喹诺酮类药物安全用药 512
一、吡哌酸主要用于哪些疾病 512
二、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氟喹诺酮 513
三、氟喹诺酮——各种“沙星”的应用 513
四、使用喹诺酮类药注意什么 515
第四节 其他抗菌药物安全应用 516
一、呋喃妥因主要用于泌尿系感染 516
二、呋喃唑酮——痢特灵有新用途 516
三、甲硝唑——广泛应用的抗厌氧菌药 517
四、替硝唑的用途及其特点 519
五、黄连素的若干新用途 519
第五节 抗结核病药物安全应用 521
一、抗结核病药物有哪些 521
二、抗结核病的一线药——链霉素与异烟肼 521
三、抗结核病的二线药——卷曲霉素与乙胺丁醇 523
四、利福平是抗结核的常用药 524
五、强效抗结核药——利福定与利福喷丁 525
六、抗结核病讲究联合用药 526
七、应用抗结核药注意什么 526
第六节 抗真菌药物安全应用 527
一、抗真菌药的分类,主要品种与制剂 527
二、两性霉素B为深部抗真菌药 528
三、唑类抗真菌药简介 529
四、氟胞嘧啶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530
五、用于浅表真菌病的外用制剂 531
六、抗真菌新药——特比萘芬 532
第七节 抗病毒药物安全应用 532
一、阿昔洛韦的作用如何,用于哪些疾病 532
二、阿糖腺替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533
三、利巴韦林的作用特点与如何应用 533
四、金刚烷胺与吗啉胍的应用 534
五、局部应用的抗病毒药 534
第三章 抗寄生虫药物安全应用 535
第一节 寄生关系及演化 535
一、演化中的寄生现象 535
二、寄生虫的演化 536
第二节 寄生虫生物学 537
一、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 537
二、寄生虫的分类 539
第三节 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539
一、寄生虫的营养 539
二、寄生虫的代谢 540
第四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541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541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542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542
一、免疫应答类型 543
二、寄生虫抗原 543
三、免疫应答 544
四、免疫逃避 547
五、超敏反应 548
第六节 寄生虫病特点 550
一、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550
二、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550
三、多寄生现象 551
四、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551
第七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552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552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554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555
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56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557
第八节 寄生虫病原检查技术 558
一、粪便检查 558
二、血液检查 567
三、排泄物与分泌物等的检查 570
四、其他器官组织检查 572
第九节 抗疟药物安全应用 574
一、控制疟疾症状用哪些药,怎样应用 574
二、防止疟疾复发与传播的伯氨喹 577
三、预防疟疾的乙胺嘧啶 577
第十节 抗滴虫药物安全应用 578
一、甲硝唑及其制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578
二、哌硝噻唑的作用与正确用法 578
第十一节 抗血吸虫药物安全应用 579
一、吡喹酮的用途及安全使用 579
二、抗血吸虫新药的正确应用 579
第十二节 抗丝虫药物安全应用 580
一、乙胺嗪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580
二、抗丝虫新药——呋喃嘧酮 581
第十三节 驱肠虫药物安全应用 581
一、哌嗪及其制剂的正确使用 581
二、双羟萘酸噻嘧啶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582
三、广谱驱虫药——左旋咪唑与甲苯咪唑 582
四、肠虫清是广谱驱虫新药 583
五、主要用于蛲虫的噻苯唑 583
六、氯硝柳胺的应用 583
七、强效灭绦药——鹤草酚 584
第四章 神经系统药物安全应用 585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安全应用 585
一、中枢兴奋药安全应用 586
二、抗帕金森病药安全应用 604
三、镇静催眠药安全应用 616
四、抗癫痫药安全应用 633
五、治疗精神障碍药安全应用 647
六、镇痛药安全应用 686
七、解热镇痛、抗炎及抗痛风药安全应用 705
第二节 植物神经系统药物安全应用 749
一、拟胆碱药 750
二、抗胆碱药 758
三、拟肾上腺素药 770
四、抗肾上腺素药 788
第三节 麻醉药及其辅助用药安全应用 806
一、全身麻醉药 807
二、局部麻醉药 815
三、骨骼肌松弛药 821
第五章 循环系统药物安全应用 824
第一节 防治心绞痛药安全应用 824
一、防治心绞痛药物的分类 824
二、抗心绞痛速效药的应用 824
三、抗心绞痛长效药的应用 825
四、介绍几种可用于心绞痛的钙拮抗剂 825
五、预防心绞痛怎样用药 826
六、硝酸甘油有哪些剂型及用法 827
七、常用于治疗心绞痛的β-受体阻滞剂有 827
八、防治心绞痛怎样配伍用药 828
九、使用硝酸甘油注意些什么 829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安全应用 829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常用品种有哪些 829
二、常用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药物有哪些, 830
三、期前收缩用什么药为宜 831
四、β-受体阻滞剂有哪些可用于心律失常, 832
五、钙拮抗剂有哪些品种可用于心律失常 833
六、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834
七、利多卡因与美西律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834
八、普罗帕酮及类似药怎样使用 835
第三节 降血压药安全应用 836
一、降血压药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836
二、什么是高血压病的阶梯治疗,怎样用药 837
三、曲克芦丁如何应用 838
第三卷 839
第六章 消化系统药物安全应用 839
第一节 概述 839
一、西医对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的认识 839
二、中医学对消化系统生理和病理的认识 840
三、常用消化系统中成药的分类 842
第二节 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药安全应用 844
一、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844
二、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 844
三、用药注意事项 845
四、治疗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中成药 846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药安全应用 867
一、消化性溃疡概述 867
二、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分型 867
三、用药注意事项 868
四、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中成药 869
第四节 慢性腹泻药安全应用 876
一、慢性腹泻概述 876
二、慢性腹泻的中医分型 876
三、用药注意事项 877
四、治疗慢性腹泻常用中成药 877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药安全应用 883
一、细菌性痢疾概述 883
二、细菌性痢疾的中医分型 883
三、用药注意事项 884
四、治疗细菌性痢疾常用中成药 884
第六节 功能性便秘药安全应用 890
一、便秘概述 890
二、功能性便秘的中医分型 890
三、用药注意事项 891
四、治疗功能性便秘常用中成药 892
第七节 阑尾炎药安全应用 903
一、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 903
二、阑尾炎的中医分型 903
三、治疗阑尾炎常用中成药 904
第八节 肥胖症药安全应用 905
一、肥胖症概述 905
二、肥胖症的中医分型 905
三、治疗肥胖常用中成药 906
第九节 慢性肝炎药安全应用 906
一、慢性肝炎概述 906
二、慢性肝炎的中医分型 907
三、用药注意事项 908
四、治疗慢性肝炎常用中成药 908
第十节 急性胆囊炎药安全应用 929
一、急性胆囊炎概述 929
二、急性胆囊炎的中医分型 930
三、用药注意事项 930
四、治疗急性胆囊炎常用中成药 930
第十一节 肝硬化腹水药安全应用 932
一、肝硬化概述 932
二、肝硬化腹水的中医分型 933
三、用药注意事项 933
四、治疗肝硬化腹水常用中成药 934
第十二节 尿路感染药安全应用 940
一、尿路感染概述 940
二、尿路感染的中医分型 940
三、尿路感染的用药注意事项 941
四、治疗尿路感染常用中成药 941
第七章 呼吸系统药物安全应用 946
第一节 概述 946
第二节 感冒药物安全应用 947
一、感冒概述 947
二、感冒的中医分型 948
三、用药注意事项 949
四、治疗感冒常用中成药 949
第三节 咳嗽药物安全应用 978
一、咳嗽概述 978
二、咳嗽的中医分型 979
三、用药注意事项 980
四、治疗咳嗽常用中成药 981
第四节 喘息药物安全应用 1003
一、喘息概述 1003
二、喘息的中医分型 1004
三、用药注意事项 1005
四、用于喘息的常用中成药 1005
第五节 中暑药物安全应用 1012
一、中暑概述 1012
二、用药注意事项 1013
三、常用解暑中成药 1013
第六节 清热降火药物安全 1018
一、“上火”概述 1018
二、用药的注意事项 1019
三、治疗“上火”的常用中成药 1019
第八章 泌尿系统药物安全应用 1029
第一节 高效利尿药安全应用 1029
一、呋塞米(速尿、呋喃苯胺酸) 1029
二、布美他尼(丁尿胺) 1030
三、依他尼酸(利尿酸) 1030
第二节 中效利尿药噻嗪类安全应用 1031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氯克尿塞) 1031
二、苄氟噻嗪 1032
三、氯噻酮(海固通) 1032
第三节 低效利尿药安全应用 1032
一、螺内酯(安体舒通) 1033
二、氨苯蝶啶(三氨蝶啶) 1033
三、乙酰唑胺(醋唑磺胺、醋氮酰胺) 1034
第四节 使用利尿药应注意的问题 1034
一、利尿药经常用于水肿病人 1034
二、不同病因引起的水肿应恰当选用不同的利尿药 1035
第九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安全应用 1036
第一节 变态反应概述 1036
一、变态反应 1036
二、抗变态反应药物 1036
第二节 常用抗组胺药简介 1036
一、氯苯那敏(扑尔敏) 1037
二、苯海拉明(苯那君) 1037
三、异丙嗪(非那根,抗胺荨) 1037
四、去氯羟嗪(克敏嗪,克喘嗪) 1038
第三节 赛庚啶与苯噻啶的应用 1038
一、赛庚啶 1038
二、苯噻啶 1039
第四节 无镇静作用的抗过敏药 1039
一、阿司咪唑(息斯敏) 1039
二、阿伐斯汀(新敏灵) 1040
第五节 色甘酸钠的作用与使用 1040
第六节 抗过敏新药——酮替芬 1041
第十章 维生素类药物安全应用 1042
第一节 维生素与健康 1042
第二节 正常人需要多少各种维生素 1042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多种功用 1043
一、防治坏血病 1043
二、贫血的辅助治疗 1043
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治疗 1044
四、可用于防治铅、汞、砷等慢性中毒 1044
五、常用于高热、感染、应激状态等加大消耗量时的补充 1044
六、治疗克山病 1045
七、维生素C与致癌物质 1045
八、维生素C对肝炎、肝硬变的影响 1045
第四节 维生素A的作用与用途 1045
第五节 小儿与老人更需要维生素D 1046
第六节 维生素AD滴剂有什么优点,怎样应用 1047
第七节 B族维生素有几种,各有何作用与用途 1047
一、维生素B1(硫胺素) 1048
二、维生素B2(核黄素) 1048
三、维生素PP(烟酸) 1048
四、维生素B6(吡多辛,吡多醇) 1048
五、维生素B12(氰钴胺) 1049
六、叶酸(维生素M) 1049
第八节 维生素AD丸的应用 1050
第九节 维生素E的特殊功效 1050
第十节 维生素使用过多对人体也会有害 1051
第十一章 激素类药物安全应用 1052
第一节 皮质激素类药安全应用 1052
一、激素概述 1052
二、糖皮质激素有哪些常用品种,有何药理作用 1052
三、糠皮质激素常用于哪些疾病,如何应用 1054
四、最常用的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简介 1055
五、常用激素的外用制剂 1056
六、不可乱用激素 1056
第二节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安全应用 1057
一、性激素药物概述 1057
二、雄激素的用途与应用 1058
三、雌激素可用于哪些疾病 1059
四、使用性激素注意什么 1060
五、短效避孕药的使用 1060
六、长效避孕药的使用 1061
七、外用避孕药的使用 1062
第三节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安全应用 1063
一、普通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063
二、中效胰岛素安全应用 1064
三、长效胰岛素安全应用 1065
四、甲苯磺丁脲的作用及应用方法 1065
五、降糖灵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1066
六、美吡达与达美康 1066
第十二章 抗生素药物安全应用 1068
第一节 概述 1068
一、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068
二、临床用药能力是执业药师的必备技能 1073
三、执业药师的基本功 1077
四、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087
第二节 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机制及其对策 1091
一、耐药性概述 1091
二、细菌产生钝化酶的耐药机制 1094
三、药物作用靶位发生突变或被修饰的耐药机制 1105
四、细胞膜渗透性改变和外排泵系统的耐药机制 1108
五、细菌菌膜形成的耐药机制 1113
第三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21
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安全应用 1121
二、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28
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129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31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131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134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138
第五节 四环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40
一、四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140
二、四环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41
三、四环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142
第六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44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特征与新上市品种的评价 1144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149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150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152
第七节 其他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54
一、多肽类、多烯类、林可类、环桥类和蒽环类抗生素 1154
二、其他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181
三、其他类抗生素的安全应用 1189
四、其他类抗生素与肾功衰竭 1193
第八节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1195
一、抗生素与保健品的相互作用 1195
二、抗生素与中药的联用 1196
第九节 抗生素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203
一、抗生素在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204
二、抗生素在分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210
三、抗生素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213
四、抗生素在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217
五、受体部位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221
第十节 抗生素疗效与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用药剂量、剂型、时间节律、进食和联合应用的关系 1222
一、概述 1222
二、抗生素疗效与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的关系 1224
三、抗生素疗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1227
四、抗生素疗效与给药剂型的关系 1231
五、抗生素疗效与时间节律的关系 1245
第四篇 相关标准法规 1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251
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 1258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 1261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 1265
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1270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1277
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 1281
中医师、士管理办法(试行) 1284
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 1288
第四卷 1291
《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说明 129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1293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1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1314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1317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1322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1325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133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13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3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135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1372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1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13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13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39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 1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节录) 1425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1430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1437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1442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1446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1451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456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467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1481
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1484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业组名录(试行) 148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 1488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 14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49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 15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150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15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节录) 15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 1521
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 1523
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 1527
人民检察院法医工作细则(试行) 1529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费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1534
放射性疾病名单 1535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38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46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和治疗方案 1551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62
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检查规范 1568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71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1575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 1578
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84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86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93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6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607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609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613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620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 1627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 1640
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 1667
X、γ、β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 1686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1697
矿工氡子体个人累积暴露量估算规范 1703
染色体畸变分析估计生物剂量 1705
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方法 1720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172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与内容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