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
常民规范性 7
重新正视阶级 18
理论和经验的影响 22
章节摘要 27
2.从习癖到伦理气质 31
导言 31
修订「习癖」概念 34
结论 73
3.肯认与分配 77
导言 77
肯认、平等与「他者化」 ( othering ) 81
有条件的(conditional)和无条件的(unconditional)肯认 89
肯认和分配的连结 95
结论 99
4.阶级的概念:话说从头 105
导言 105
话说从头 108
布尔迪厄的阶级取径 115
「客观阶级」与性别 122
拓展布尔迪厄的经济资本概念:对身分敏感以及不受身分影响的机制 127
结论与启示 139
5.社会场域的斗争 143
导言 143
社会场域的斗争为何? 145
差异与顺从 153
益品的性质 157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159
内部益品与外部益品 166
不平等以及内部/外部益品的分配 175
雅(the posh)与善/好(the good) 181
许诺与「雅」及「善/好」 188
结论 197
6.道德情感、不道德情感与阶级 205
导言 205
初论 209
道德情感和阶级 211
不道德情感和阶级 243
结论 249
7.对阶级的反应Ⅰ:平等主义、尊重/可敬、阶级自尊心与道德划界 251
导言 251
希望平等或希望平凡 254
可敬与尊重 262
阶级自尊心 269
道德界线与偏见 271
结论 276
8.对阶级的反应Ⅱ:解释、合理化和困窘 279
导言 279
解释和合理化:反社会行为 281
细腻的区分:反对行为及反对身分 292
对阶级本身的反应:对阶级感到矛盾(ambivalence)与不安 299
结论 315
9.结论与启示 317
哲学/方法论问题 318
一种有所保留的伦理自然主义 325
历久不衰的阶级意义 334
参考书目 347
索引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