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周易》经传结构与战国秦汉散文的体制 1
第一节 对卦式结构形态 2
第二节 包举宇宙式结构 8
第三节 序在书末的体例 13
第四节 经传合编与论说文 18
第二章 《尚书》的文体分类及行为与文本的关系 23
第一节 前人的分类 23
第二节 篇章命名方式与文体分类 26
第三节 六体名义辨析及篇章归属 28
第四节 名与体例及行为与文本的关系 38
第三章 从《尚书·尧典》诸篇看早期历史叙事文体的特征 46
第一节 叙事与记言 46
第二节 结构体制 49
第三节 语言风格 55
第四章 《尚书》典体文与秦汉封禅文 61
第一节 典体文发展的两条线索 61
第二节 封禅文的文体特征与文化生态 64
第三节 本典与仿制:经典的形成及文学观念的变化 77
第五章 《尚书》训体与《史》《汉》书志及《七发》 83
第一节 训的内涵及体类特征 83
第二节 训与《史》《汉》书志体 94
第三节 训与谏诫文及《七发》 102
第六章 文学观念与文体的生成——以春秋辞令为例 109
第一节 引“言”与“立言”:重“言”观念 109
第二节 “辞不可以已”与“辞其何益”:两种相反的言辞观 114
第三节 以“文”论辞令:对辞令文学性的重视 119
第四节 “择言以教”与“能辞为宝”:言辞能力的培养 122
第七章 经学阐释与文体的生成——以《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繁露》为例 126
第一节 “辩而裁”与“博而切”:两种相异的阐释文体 126
第二节 “依经以辨理”与“合经以立义”:先秦与汉初两种经学阐释方式 131
第三节 “义由例出”与“体由义出”:阐释法引出观念与观念生成阐释法 137
第八章 经学师受与文体的生成——以西汉诏策为例 140
第一节 帝王之师及其所受之学 140
第二节 经学师受与帝王人格类型 151
第三节 诏策的内容、体制与帝王的经学师受 154
第四节 诏策的风格与帝王的经学师受 163
第九章 文体的多源性——以《说苑》《新序》《列女传》三书为例 175
第一节 三书体例与先秦诸子 175
第二节 三书体例与说经方式 179
第三节 以事言理的思想表达方式考源 183
第十章 文体的分合交叉——以蔡邕碑文为例 188
第一节 碑文的兴起及体制特征 188
第二节 碑文与铭诔的分合交叉 192
第三节 蔡邕的修史情结与其碑文创作 196
主要参考书目 201
后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