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罗钦顺心性论之形成与意义 1
一、前言 1
二、罗钦顺所处之时代思潮 4
三、「道心与人心」及「性与心」之体用关系 12
四、「性即理」的补强说明 25
(一)定理之客观实有 25
(二)确定「心与性」之别及尽「人与物」之性 38
五、结论 49
第二章 罗钦顺之禅学批评的时代意义 55
一、前言:背景说明 55
二、罗钦顺之禅学批评的对象与目的 62
三、对禅学之心性观的批评 70
(一)对《楞伽经》之「觉」与八识之「本末、真妄」的批评 71
(二)评禅学之「有见于心,无见于性」 82
(三)关于「圣人本天」与「释氏本心」 93
四、结论 103
第三章 罗钦顺格物说之特色及其效果 105
一、前言 105
二、「物即我,我即物」与「物格则无物」之涵义 109
三、「天人物我,原是一理」之理论基础 122
四、「由分殊到理一」之目的及效果 131
五、结论 144
第四章 罗钦顺「理气为一物」说之理论效果 147
一、前言 147
二、「理气为一物」中之理的地位 150
三、理与欲及天命与气质之性的统一 160
(一)理与欲的统一 161
(二)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统一 167
四、太极与阴阳二气之关系 171
五、结论 183
第五章 良知与实体——罗钦顺与欧阳崇—之论争的意义 189
一、前言 189
二、良知是否为实体:论争之焦点与方法 192
三、罗钦顺之实体观的理论基础 206
四、双方之论争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212
五、结论 223
后记 225
参考书目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