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生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5500249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本书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

第一章 商鞅变法与秦治国的指导思想 2

第一节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

一、春秋时期重民轻天思想的发展 2

二、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改革 4

第二节 商鞅变法与秦国指导思想的确立 8

一、卫鞅变法与变法的内容 8

二、商鞅变法与秦国的指导思想 11

第三节 秦继续改革与先易后难、远交近攻的策略思想 14

一、先易后难策略思想的出现与作用 14

二、远交近攻策略思想的出现与作用 17

第四节 秦统一前后学术思想政策的演变 23

一、吕不韦当政时期秦学术思想的变化 23

二、秦始皇统一各国的条件与意义 25

三、秦朝速亡的学术思想原因考察 27

第五节 法家学说的发展、蜕变及其历史命运 36

一、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出现与发展 36

二、战国中期以后法家思想的蜕变 41

三、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历史使命 51

第二章 西汉初期的学术与治国思想 60

第一节 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的出现 60

一、汉初刘邦对治国人才与思想的寻求 60

二、无为而治思想的提出与推行全国 65

第二节 文景时的无为而治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69

一、令民铸铁、开矿,促进工商业发展 70

二、减轻徭役、田租,发展农业生产 72

第三节 以法治国、恢复发展道德与学派文化 75

一、废除秦暴政苛法内容概述 75

二、汉初以法治国的历史特点 78

三、重视道德建设、关心民众疾苦 81

四、初步恢复与发展学派文化 86

第四节 汉初学术思想政策中应探讨的两个问题 89

一、道家思想在汉王统一国家过程中的作用 89

二、文景时期其他学派的作用与影响 93

第五节 从无为而治治国到“仁政”的实现 98

第三章 汉武帝时期学术与治国思想的演变 102

第一节 罢黜百家与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时间考 102

一、“罢黜百家”始于何时考 102

二、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时间考 105

三、公孙弘举贤良对策时间考 109

结语 112

第二节 汉武帝尊儒术、重法治与悉延百端之学 113

一、尊儒术 114

二、重法治 122

三、悉延(引)百端之学 128

四、武帝在思想文化上的失误 134

第三节 汉武帝搜求遗书与倡导诗、赋的贡献 140

一、搜求、收藏遗书对思想、文化的贡献 140

二、乐府歌诗与汉赋的发展 144

第四节 论武帝“悉延百端之学”与董仲舒的区别 152

一、汉武帝与董仲舒对法家态度的区别 153

二、“灭息”百家学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吗? 156

三、结语 161

第四章 董仲舒的神学思想与思维模式新探 164

第一节 董仲舒的神学思想与对匈奴的态度 164

一、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中的神学思想 164

二、《汉书·仲舒传》夸大董仲舒功绩的事例考 167

三、董仲舒有“有王佐之材”吗? 171

第二节 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巫术的关系 173

一、董仲舒“天人感应”说与巫术文化 173

二、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内容与遭遇 176

三、关于天人感应说的评价问题 180

第三节 董仲舒的天人关系、阴阳五行说与“原始思维” 183

一、董仲舒对天人关系与天人感应的论证 184

二、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 188

三、应注意不同思维方式、方法的作用不同 192

第四节 董仲舒的历史观与天人感应说 194

一、董仲舒的历史观 194

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社会前进的动力 196

三、天人感应说在武、昭、宣时期的遭遇 197

四、方士与董仲舒神学思想的异同 199

第五章 元、成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与西汉的衰亡 204

第一节 宣帝时“霸王道杂之”与“纯任德教”之争 204

一、“霸王道杂之”与“纯任德教”之争的内涵 204

二、汉元帝“纯任德教”的社会后果 210

第二节 外戚王氏专权与王莽篡汉立新 216

一、外戚王氏专权打击正直朝臣事例考 217

二、王莽专权与篡权立新 221

第六章 西汉后期谶纬的发展及其在东汉的兴衰 230

第一节 西汉后期谶纬神学的内容与出现 230

第二节 谶纬神学在政治上的作用与后果 234

第三节 反对谶纬的意见与谶纬的衰败 246

附录论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也谈思想方法问题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