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小沙渡:普罗社区的变迁 705
第一章 小沙渡地区的概貌和工业化进程 705
第一节 小沙渡的地理位置和地名演变 705
一、地理方位和名称的由来 705
二、小沙渡地名的演变 706
第二节 小沙渡工业化进程 708
一、小沙渡工业区的形成和动因 708
二、个案研究:内外棉在小沙渡的拓展和经营 714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 726
第一节 小沙渡城区的扩展和建设 726
一、越界筑路 726
二、公用事业的发展 729
三、口述:老上海印象中的小沙渡房地产业和典当行 733
第二节 小沙渡城区的宗教场所 735
一、玉佛寺 736
二、沪西清真寺 737
第三节 小沙渡城区的日本侨民 741
一、日侨的来源 741
二、日侨的生活 741
第四节 小沙渡城市化进程中的“两重天” 746
一、“药水弄”——典型的棚户区 746
二、“大自鸣钟”——沪西商业中心 754
第三章 工人生存状况和工人运动 759
第一节 小沙渡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 759
一、工人来源及工作环境 759
二、工人收入与日常生活 765
三、工人的教育、婚姻信仰、文化娱乐 77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小沙渡的早期活动 775
一、小沙渡工人登上历史舞台 775
二、马克思主义在小沙渡的传播 777
三、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建立 779
第三节 如火如荼的小沙渡工人运动 782
一、从“二月”罢工到“五卅”运动 782
二、继承传统,抗争不断 789
三、小沙渡工人运动的特点 792
结语 795
参考资料 798
第十编 闸北:从“自治模范”到棚户区第一章 乡野闸北 807
第一节地 域社会概况 807
一、吴淞江变迁与闸北成陆 807
二、名称由来与地域范围 808
第二节 传统的社会生活 813
一、闸北的传统社会——早期的居民、生产与生活 813
二、近代化因素的侵入 816
第二章 新城闸北 818
第一节 交通的完善 818
一、城市化的启动与公路网络的形成 818
二、铁路车站的设立与闸北交通的发展 824
三、闸北交通建设的特点 827
第二节 工商业的繁荣 830
一、“华界工厂发源之大本营”的形成 830
二、沪北商业中心——低消费商业区 839
三、新式产业与社会变迁 841
第三节 社会事业的发展 845
一、闸北的文化街 845
二、教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851
第四节 闸北的工人群体 859
一、境遇有别的工人们 859
二、抗争:工人运动 865
第三章 棚户闸北 871
第一节 战火浩劫 871
一、“一·二八”战火 871
二、“八·一三”浩劫 877
第二节 兵燹后的沉沦 881
一、闸北的“棚户化”和“空心化” 881
二、城区形象的巨变——《申报》里的闸北 891
结语:闸北何以兴?何以衰? 899
参考资料 904
第十一编 提篮桥:近代租界的另类区域第一章 传统社会中的提篮桥 911
第一节 提篮桥地区的地理环境 911
一、地域概貌 911
二、名称由来及地域范围 913
第二节 开埠前的提篮桥社会 917
第二章 近代提篮桥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 920
第一节 美租界的形成和发展 920
第二节 道路和公用设施的发展 922
第三节 繁荣街市中的“下只角” 928
第三章 码头、民族工业和工人生活 932
第一节 码头区的发展和成型 932
一、江边码头的设立 932
二、船舶修造业的发展 937
三、码头区的成型 940
第二节 民族工业的兴起 945
一、五金业的基地 945
二、民族机器工业的发源地 951
三、卷烟业的重镇 956
第三节 工人生活 963
第四章 监狱和犹太难民社区 967
第一节 “灰色堡垒”——提篮桥监狱 967
一、提篮桥监狱的设立 967
二、租界时代的“西牢”及审判战犯的“刑台” 971
三、两个“提篮桥”的互动 976
第二节 “诺亚方舟”——犹太难民社区 979
一、犹太社区的形成 979
二、犹太难民的社会生活 983
三、城区空间中的“犹太因素” 990
结语 995
参考资料 998
第十二编 淮海路:法租界的上海摩登第一章 淮海路概况 1005
第一节 淮海路沿革 1005
第二节 商业街 1009
第三节 白俄与淮海路的商业 1017
第二章 淮海路的社会结构 1020
第一节 淮海路的民居 1020
一、里弄 1021
二、高层公寓和花园洋房 1026
第二节 淮海路居民社会结构 1030
第三节 外侨 1034
第三章 淮海路居民的日常生活 1041
第一节 小菜场 1041
一、八仙桥菜场 1043
二、其他菜场 1047
第二节 饮食 1051
一、菜馆 1052
二、咖啡馆 1054
第三节 公园 1059
一、复兴公园 1063
二、其他公园 1068
第四节 淮海路居民的日常娱乐 1071
一、兰心戏院 1071
二、黄金大戏院和国泰电影院 1075
三、舞厅 1077
结语 1080
参考资料 1088
第十三编 八仙桥:商街、黑金与帮会第一章 八仙桥的来历 1099
第一节 八仙桥地域社会的形成 1099
一、名称由来和地域范围 1099
二、发展概况与沿革 1102
第二节 八仙桥地区的早期形态 1105
一、农业社会 1105
二、民众的生活方式 1106
第二章 租界扩张后的八仙桥地区 1110
第一节 法租界的扩张及影响 1110
一、炮声后的租界:一个特殊的社会 1110
二、法租界三次扩张及八仙桥地域范围的演变 1112
三、近代市政的出现 1115
第二节 由传统到近代的八仙桥 1119
一、八仙桥道路房屋的发展 1120
二、八仙桥娱乐业的起兴 1122
三、八仙桥日渐繁盛的商业 1131
四、八仙桥社会生活的变化 1135
第三节 近代教育机构的出现及影响 1145
一、“洋学堂”的崛起和中法学堂的设立 1145
二、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 1148
三、教育机构对八仙桥地区的影响 1150
第三章 八仙桥城市化特征的多面剖析 1155
第一节 八仙桥的社会结构 1155
一、华洋交错的原因和居民分布的特点 1156
二、八仙桥居民的社会生活 1161
三、八仙桥的居民流动及其职业特点 1173
第二节 八仙桥与黑社会 1180
一、龙蛇共舞的繁华之地 1181
二、黑社会的巢穴 1185
三、畸形繁荣的“烟、赌、娼” 1195
尾声:八仙桥地区的新生(1949—1952) 1206
参考资料 1210
第十四编 江湾:“新”市区的前世今生第一章 江湾的早期城市化 1217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历史沿革 1217
一、地名由来 1217
二、行政沿革与地域范围 1223
第二节 海邦雄镇——江湾城市化的起步 1226
一、小市千家聚水浜——江湾的市镇经济 1228
二、中有前朝阁老厅——江湾的社会结构 1232
三、有约招提茶话去——江湾的文教与市镇生活 1235
第二章 江湾的近代城市化 1238
第一节 传统市镇的近代转型 1239
一、机制工商业的兴起 1239
二、交通网络的完善 1243
三、社会领域的新气象 1250
四、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1252
第二节 由市镇到城区 1255
一、靠城吃城——江湾与上海经济领域的互动 1255
二、沪北卫星城——江湾与上海社会领域的互动 1260
三、上宝边界之争 1272
第三章 江湾——大上海的梦想 1279
第一节 聚焦江湾——未来的大上海市中心 1279
一、缘起 1279
二、规划 1284
第二节 江湾五角场新貌 1290
一、路网交错 1291
二、大上海的中心区 1293
三、江湾五角场的生活 1311
第三节 评价 1315
第四章 江湾的沉沦、挣扎与现实 1318
第一节 梦想与现实之间 1318
第二节 东洋乐园 1323
第三节 挣扎与新生 1326
结论 1330
参考资料 1333
第十五编 浦东:城市化的兴起与困惑第一章 传统社会中的浦东 1343
第一节 黄浦江的形成 1343
第二节 上海开埠前的浦东 1347
一、浦东释名 1348
二、浦东古代社会发展概况 1350
第二章 近代浦东城区变迁 1357
第一节 近代浦东城市化历程概论 1357
一、浦东城市化发轫期(1843—1894) 1358
二、浦东城市化发展期(1895—1937) 1358
三、浦东城市化停滞期(1937—1949) 1360
第二节 浦东工业区 1361
一、船舶修造业中心 1362
二、码头仓栈业 1365
三、工业格局 1370
第三节 近代浦东市政建设 1375
一、地方组织与浦东市政 1375
二、政府与浦东市政 1382
第四节 近代农业 1389
一、农业 1389
二、畜牧业 1390
三、园林业 1393
第五节 宗教活动 1396
第三章 城市化压力下的浦东人 1399
第一节 浦东居民的二元社会生活 1401
一、居民结构 1401
二、居住形态 1402
第二节 浦东士绅 1410
一、热心教育卫生事业 1410
二、捐资造桥筑路 1413
第三节 浦东工人运动 1415
一、浦东工人运动活跃的原因 1416
二、浦东工人运动个案分析 1418
结语:黄浦江功能的转变与浦东城区功能定位 1424
参考资料 1429
第十六编 高昌庙:引领上海城市巨变的城区第一章 高昌庙概况 1437
第一节 地理方位与区域沿革 1437
一、地理方位 1437
二、区域沿革 1439
第二节 由庙到城 1443
一、制造局迁入前的高昌庙 1443
二、制造局的迁入 1447
三、高昌庙城区的界定 1453
第二章 近代高昌庙发展的原动力——江南制造局 1456
第一节 工业为先 1457
一、由虹口到高昌庙 1457
二、工业区构想 1460
第二节 工人天地 1467
一、工人来源 1467
二、日常生活 1472
三、工人斗争 1477
第三节 西学重镇 1481
一、广方言馆与翻译馆 1481
二、两馆的贡献 1484
第四节 个案:文化弄堂——桂墅里 1493
一、近代新学 1494
二、桂墅里的归宿 1497
第三章 近代高昌庙衰败的主因素——战乱 1499
第一节 兵燹不断 1500
第二节 繁荣不“在” 1504
一、劫难:“八·一三”事变 1504
二、城区衰败 1509
结语:因上海世博会而再兴 1516
参考资料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