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晶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5975217
  • 页数:4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当代艺术美学和思辨形态艺术美学三个角度,对各种形态艺术美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炼出具有艺术公约性的美学理论。该著作是艺术学理论建设的重大学术成果。

上编思辨形态的艺术美学 3

第一章论审美抽象 3

一、“审美抽象”的立义 3

二、知觉作为审美抽象的关键环节 5

三、文学的审美抽象:必须补充的话题 8

第二章论审美构形能力 11

一、何谓“审美构形能力” 11

二、构形的内在视听性质及其整一性、运动感 14

三、构形与审美抽象及“艺术意志” 21

第三章再论审美构形 25

一、构形之不同于艺术想象的特征 25

二、构形与艺术媒介 29

三、构形作为情感表现的途径 33

第四章论审美享受 37

一、审美享受与人的本质力量 37

二、审美享受的幸福感 41

三、审美享受:艺术创造与鉴赏中的形式感敏悟 44

第五章艺术语言作为审美创造的媒介功能 48

一、“艺术语言”何谓 48

二、艺术语言的媒介性质 50

三、艺术语言与审美投射 53

四、文学的艺术语言 58

第六章艺术语言在创作思维中的生成作用 62

一、艺术语言作为构思的工具 62

二、艺术语言与审美构形 66

三、化瞬间为永恒的艺术语言 69

第七章艺术媒介论 73

一、何谓“艺术媒介” 73

二、艺术媒介作为艺术分类的内在依据 78

三、材料感是创作中从内到外的艺术媒介之基质 84

第八章图像的审美价值考察 88

一、图像的价值属性 88

二、图像的消费文化背景 91

三、审美主客体关系中的图像 93

四、图像的价值论批判 98

第九章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 102

一、审美境界的价值属性 102

二、道德境界的至善之美 107

三、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相通 109

第十章审美经验迁转论 112

一、从“韵味”到“震惊” 112

二、身体快感作为审美经验的重要内容 115

三、从形式感到“超真实”的“仿像” 117

第十一章审美情感·自然情感·道德情感 120

一、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20

二、关于道德情感 124

三、崇高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的契合 128

四、三者的转化与升华 132

第十二章自然进入艺术的美学反思 135

一、自然:在艺术品中呈现的宇宙律动 135

二、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价值 139

三、艺术家以审美知觉把握自然 143

第十三章灵性与物性 149

一、艺术创作中的“灵性” 149

二、艺术品的“物性” 154

三、灵性与物性的相互感应 157

中编中国古代艺术美学 165

第一章中国美学中的宇宙生命感及空间感 165

一、“物色”所呈现的宇宙生命 165

二、“元气浑成”的生命内涵 168

三、审美感兴的意向性 170

四、艺术品所内蕴的审美空间 174

第二章审美主体:感兴论的价值生成前提 180

一、感兴作为艺术精品的发生条件 180

二、感兴连通于主体的构形能力 184

三、艺术精品:主体修养与感兴的遇合 188

第三章中国古代诗论的美学品性 195

一、当代美学学理建构的资源向度 195

二、古代诗论的美学品性 197

三、古代诗论的审美抽象高度 201

第四章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审美关系的特征 205

一、“感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方式 205

二、审美主客体在互动中生成审美意象 209

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特殊品格 212

第五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空间 216

一、关于“空间”的新概念 216

二、在古代诗词的场域中感受空间的美学韵味 219

三、审美空间创造的不同方式 222

四、空间的美学意义 224

第六章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视像之美 231

一、“内在视像”之意蕴 231

二、作品中呈现的内在视像 235

三、内在视像的现象学观照 241

第七章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 244

一、神思:艺术创造思维的核心范畴 244

二、审美感兴与审美抽象 247

三、审美意象的创造与物化 250

四、神思与审美情感 254

第八章“感兴”:情感唤起与审美表现 258

一、“兴”情感的唤起 258

二、与心徘徊:兴的审美表现主体功能 262

三、自然发生与审美个性 263

第九章《文心雕龙》审美四题 270

一、《文心雕龙》审美本体论 270

二、《文心雕龙》审美主客体论 273

三、《文心雕龙》审美情感论 276

四、《文心雕龙》审美意象论 278

第十章体物与精微 283

一、“体物”观念的流变 283

二、“精微之笔”的审美价值 289

第十一章“形神”论的现象学之思 293

一、形神关系及其审美内涵 293

二、从现象学角度观“形神” 296

三、“传神写照”的艺术灵思 299

第十二章“兴象”的审美特征 303

一、“兴象”之意蕴 303

二、作为特殊意象的兴象 305

三、兴象的审美特征 310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论诗诗的美学特质 316

一、以辨体意识营构诗学系统 317

二、以诗学立场进行情感批判 322

三、以意象理趣实践诗性言说 326

第十四章论董?的绘画美学思想 329

一、董?的评画意旨 329

二、以“天机”论画的审美理念 332

三、“以物观物”的独特视角 336

第十五章陈献章哲学与其诗歌美学的逻辑联系 338

一、白沙的思想特质及对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拓展 339

二、白沙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呈现 345

三、“自得”的审美创造方法论 349

第十六章“逸”与“墨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主体价值升位 355

一、“逸”的历史性迁替与其美学内涵 355

二、创作主体的游戏态度 359

三、脱略形似而源于造化的生命感 363

四、感兴式的创作契机 365

下编当代艺术美学 371

第一章审美文化的历史机遇 371

一、审美文化的时代性内涵 371

二、审美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373

三、审美价值体系作为“审美文化”的应然状态 377

四、审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380

第二章文学与传媒艺术 385

一、文学的属性与其形态变迁 386

二、传媒艺术与文学的审美运思 389

三、传媒艺术美感的文学提升 392

四、和谐文化建设需要文学与传媒艺术的深度融合 397

第三章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尺度 401

一、“审美文化”内涵及电视作为审美途径 401

二、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特性 409

三、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价值建构 413

第四章文学的审美特性与视觉文化的提升 416

一、视觉审美与文艺学处境 416

二、文学与图像的艺术贯通 418

三、文学的审美特性 421

四、视觉文化的提升之维 425

第五章论电视崇高感 427

一、电视崇高感:美学崇高范畴的时代延伸 427

二、崇高范畴的嬗变 429

三、电视崇高感的要素呈现 432

第六章日常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审美感兴的触媒 442

一、日常生活与艺术的审美感兴 442

二、日常生活与艺术品的生命感 445

三、艺术创作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方式 447

第七章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审美现代性因素 451

一、艺术自律:现代性的表征 452

二、图像时代:文艺学的突破之维 456

三、娱乐:审美文化中的“溶解性的美” 461

参考文献 467

后记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