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前进攀高峰——记拔尖人才汪正章先生(赵立泰) 1
序文(商宗岳) 11
引言 15
内篇 19
哲学·美学 19
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9
美是生命力的外化形象 45
功利主义美学不足取 57
文艺理论 65
试论文学盛衰的规律及其因素 65
试论文学的人道精神 81
就“两结合”创作方法与陆一帆同志商榷 94
论逻辑思维对文艺创作的意义 102
文艺对象论 112
关于新时期文艺“提高”与“普及”的思考 123
“雅俗共赏”并非文艺规律——兼与毛广和同志商榷 130
直笔者不掩恩不虚美 143
正确处理文学遗产 147
外国文学 159
与卞之琳先生商榷哈姆雷脱的性格问题 159
现当代文学 174
从鲁迅的《故事新编》谈历史小说的创作问题 174
重评萧涧秋 188
弘扬“文艺为人生”和基督博爱精神——纪念许地山诞辰110周年 194
反映改革时代的新人形象 202
意味隽永 体态玲珑——评申身哲理诗《露珠集》 210
古典文学 218
论卢挚的散曲创作 218
论窦娥形象及其深层意蕴 231
关汉卿散曲创作新探 243
论高文秀杂剧《遇上皇》 259
愤世嫉俗闲袖手——白朴散曲论 267
马致远杂剧《汉宫秋》新辨——兼论王昭君形象 272
《汉宫秋》的汉元帝形象体现亡国之恨 283
《汉宫秋》的毛延寿形象映现了元代君昏吏奸情状 288
马致远与张可久的散曲比较 291
论张养浩散曲创作 304
酸、甜斋散曲论 314
诸葛亮的形象体现济世安民的政治理想——兼谈曹操形象的意义 324
评析《三国演义》的“忠义”观念 335
《水浒传》评析 345
驱瘟神檄——驳“半个红学家”的梦呓 356
贾宝玉离尘出家原因探析 368
重评薛宝钗 379
破模式 脱窠臼——明清戏剧盛衰简评 390
古代文学思想评述 398
宋濂文学思想探析 398
方孝孺文学思想初探 413
刘伯温文学思想初探 425
王阳明文学思想浅探 430
李梦阳文学思想简论 435
何景明文学思想简论 444
康海文学思想初探 451
王廷相文学思想探析 459
王九思文学思想浅论 470
徐祯卿文学思想浅探 475
祝枝山文学思想浅论 484
王世贞文学思想论析 489
谢榛文学思想论析 503
中国特色文艺理论 511
亟需推动中国式民族化文艺理论体系的建立 511
文学的审美效应 530
附《文艺魅力论》评介(王达津) 538
万取一收 541
绘声绘色以及通感技法 553
文学源泉论 566
论文学的娱乐性能 576
论文学的真实性及其虚幻形态 585
试论古典哲理诗的艺术感染力 602
外篇 613
古代汉语 613
浅谈古代汉语几种特殊动词的语法规则 613
陆机《文赋》重点句段释析——古文论注释应遵从古汉语的语法 618
《古代汉语》(修订本)指瑕 639
教育学 650
论天职——教书为了育人 650
警钟:教育潜伏着危机 658
审美教育谈 663
新闻编辑学 667
新闻要求新和真 667
高校学报编审纵论 670
宗教学 677
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负面影响 677
社会观察 682
刍议评模范、评职称之误区及良策 682
根治腐败坠落 执政清廉为民 688
另篇 701
感恩与纪念 701
母恩难忘 701
感念家父与世无争的榜样 705
李何林先生“牛棚”轶事 707
一代宗师学问渊博 栽培后生不辞辛劳——纪念王达津先生九十诞辰 713
乡言村语(旧体诗词) 716
生查子·食无易 716
唐多令·夏愁 716
诉衷情·怀全球 716
鹊桥仙·赤丹 717
减字木兰花·勇攀 717
时空流 717
抚剑 717
希望 717
春归 718
幼苗 718
预感 718
消愁 718
采桑子·读经 718
蹉跎 718
耕牛 719
豆箕泣 719
采桑子·耩地 719
踏莎行·耠地 719
误锄 719
食野菜 719
遇乞 720
减字木兰花·怨春 720
虞美人·伤秋 720
谢春池·咏冬 720
护林诗组(五首) 720
“双百”吟(二首) 722
傲骨 722
信念 722
新诗诵 723
青春的热望 723
风暴肆虐 726
夜行 727
播种 729
萌芽 730
反抗 731
长城吟 732
讥皇威 735
降苦降难观世音 737
舵手颂 739
烈士颂 741
飘扬,血染的军旗 745
附录 749
王达津教授关于接受访问学者的信函(附)南开大学资格证明 749
美学大师高尔泰:《文艺魅力论·代序》 750
河北师大教授、著名诗人从药汀赋诗致意 751
《南开学报》编审梁志诚先生致函 751
《中华戏曲》副主编窦楷先生致函 752
天津外贸学院刘鑫全教授致函 753
1985年第四期《渤海学刊》文摘 753
青春(刘修银录勉) 754
跋语 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