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3
二、本文之主题与目的 4
第一章 作为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成德之学 17
第一节 哲学抑或宗教:牟宗三对中国哲学的定位 18
第二节 道德的形而上学何以必要 30
一、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实践上的必然性 32
二、哲学之最高义与形上学之必要 34
三、道德意识与宗教意识 44
第三节 道德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46
一、道德的形而上学之本旨及其理论困难 46
二、道德的形而上学述略 50
三、形上实体之论证与说明 58
第四节 道德的形而上学之为教 69
一、牟宗三的存在感受 69
二、儒家的命论与德福问题 75
第二章 作为价值文化哲学的成德之学 81
第一节 「世界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哲学——劳思光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相关思考 82
一、哲学与中国哲学 84
二、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93
第二节 以价值文化哲学为中心的儒学重建 97
一、作为价值文化哲学的孔孟之学 98
二、价值之根源与主体之确立 103
三、以价值文化哲学为中心之宗教、形上学批判 107
第三节 作为价值文化哲学的儒学如何安顿现实人生 137
一、义命分立 140
二、理分之冲突与承当精神 144
三、唐君毅论「超越的信仰」及其对传统儒学精神之推进 148
第三章 儒家现代化如何可能?——牟宗三对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思考 155
第一节 儒学第三期之发扬 158
一、现代社会之病痛及儒家的回应之道 158
二、儒学第三期之开展 166
第二节 儒家现代化之证立 171
一、牟宗三的历史文化观 171
二、中西文化精神论析 174
三、儒家现代化之道 183
第四章 从儒学精神之重建到文化的二重结构观——劳思光文化哲学的内在发展 189
第一节 儒学精神之重建——劳思光早期文化哲学论析 192
一、价值之本义与文化的超越安立 193
二、文化的普遍理念 197
三、中西文化精神之特性及其缺陷 201
四、儒家文化精神拓展之方向 206
第二节 文化的二重结构观——劳思光晚期文化哲学之转进 210
一、黑格尔模型文化观 212
二、文化的二重结构观 222
三、劳思光对现代文化的省思 229
第五章 劳思光对牟宗三哲学的超越及其限度 237
第一节 心性与天道或内在与超越:牟宗三与劳思光的儒学诠释 238
一、从文本诠释的角度看 242
二、从诠释架构之理论融贯性的角度看 254
第二节 劳思光对牟宗三文化哲学的批评及其突破 261
结语 劳思光与新儒家:劳思光哲学之定位 269
参考书目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