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演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春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09244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逻辑学系统为概念逻辑。概念逻辑的名称来源于司各脱对逻辑学的理解。司各脱认为,概念是言语或词与事物之间的某种中间的东西。既然存在着关于事物的科学以及关于标志着什么词的科学,那么也应当存在着关于概念的特殊科学。这种科学就是逻辑学 。按照司各脱的认识,逻辑学应当是关于概念的科学。概念逻辑由此诞生。它沿着思维研究的传统摸索前行,不断将逻辑理论向前推进。概念逻辑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包容了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而且远远超出了二者的覆盖范围。它考察了信息、概念、方法、关系、命题、推理、语言、创新等各个环节,沟通了这些环节的内在联系,大幅度地拓展了逻辑研究的空间。它的概念系统抵达了思维的边界——感性概念的层次,包容了思维中的一切概念。它的方法系统不再局限于明确概念的方法,而是涵盖了概念全方位运动的方法;它的逻辑关系也是概念全方位运动所形成的三大关系。它的命题系统、推理系统都由这三大关系及其变化形式构成。作为传统逻辑核心内容的三段论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仅仅是其中混合关系推理的特例。数理逻辑所研究的量词命题在这里得到了更完满的解释:一个量词命题是逐指性单称命题一定数量的集合。根据这种关系,

前言 1

一、逻辑研究的两种视角 1

二、逻辑科学的变革前夜 3

三、概念逻辑的探索方向 5

1.概念的结构 6

2.思维方法的系统 6

3.概念间的关系及关系命题 7

4.关系推理 8

第一章 概念的系统 11

一、井中的月亮存在吗 11

1.人所感知的究竟是什么 11

2.信息是什么 15

3.形象的本质 18

4.何物存在 23

二、概念的结构 27

1.单独概念的结构 27

2.普遍概念的结构 32

3.集合概念的位置 36

三、概念的相对性 37

1.横向概念的相对性 38

2.纵向概念的相对性 44

3.概念的相对确定性 48

四、辨证逻辑的位置 51

1.两种逻辑的区别 52

2.两种逻辑的联系 55

五、晨星与暮星同一吗 57

1.逻辑中的“同一”问题 57

2.质疑“含义”与“指称” 59

3.晨星与暮星不同 63

4.摹状词与专名不同 65

六、集合论悖论——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 67

1.考察“集合”概念 68

2.考察“自身”一词 70

3.考察“不属于自身的那些类构成的类” 70

第二章 思维方法 73

一、思维方法的系统 73

1.什么是思维方法 73

2.思维方法的种类 75

二、呈现方法 77

1.什么是呈现 77

2.呈现的种类 78

3.呈现所构成的逻辑关系 84

三、比较方法 90

1.什么是比较 90

2.比较的种类 93

3.比较所构成的逻辑关系 95

四、分析方法 98

1.什么是分析 98

2.分析的种类 99

3.分析所构成的逻辑关系 101

五、综合方法 102

1.什么是综合 102

2.综合的种类 103

3.综合所构成的逻辑关系 105

六、抽象方法 106

1.抽象的形象 106

2.形象的抽象 110

3.抽象所构成的逻辑关系 115

七、限制方法 118

1.概念限制 118

2.关系限制 128

第三章 概念间的关系及关系命题 135

一、关系逻辑的视野 135

1.关系逻辑的历史视野 135

2.关系逻辑的新视野 136

二、概念间的关系 141

1.传统逻辑的5种关系 141

2.概念系统的两大方向、3种关系 144

三、命题的结构 146

1.“两分法”的弊端 147

2.倡导“三分法” 150

3.逻辑形式系统的构成元素 154

四、简单命题 155

1.纯关系命题 155

2.量词命题 158

3.概念限制的命题 159

4.关系限制的命题 159

五、复合命题 160

1.联言命题 160

2.选言命题 161

3.假言命题 163

4.因果关系命题 165

5.负命题 165

六、“是”的逻辑新解 166

1.“是”的解释统一于关系 167

2.“是”所表达的3种关系 169

第四章 简单命题推理 178

一、比较关系推理 178

1.相等关系推理 178

2.差异关系推理 179

3.相似关系推理 181

4.比较关系传递性推理 183

二、类属关系推理 184

1.概念抽象的推理 184

2.概念限制的推理 185

三、陈述关系推理 186

1.追索推理 187

2.预测推理 190

四、混合关系推理 191

1.陈述关系与类属关系的混合推理 191

2.比较关系与陈述关系的混合推理 192

3.比较关系与类属关系的混合推理 192

五、归纳——命题的综合 193

1.归纳推理与归纳问题 193

2.在归纳中其他思维方法的作用 196

六、演绎——命题的分析 205

1.演绎推理与演绎问题 205

2.演绎推理的新认识 209

七、类比——相似关系的推理 215

1.什么是类比推理 215

2.类比推理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218

第五章 复合命题推理 223

一、联言推理 223

1.分解式推理 223

2.组合式推理 224

二、选言推理 224

1.相容选言推理 224

2.不相容选言推理 225

三、假言推理 227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227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228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230

四、负命题推理 231

1.简单命题的负命题等值推理 231

2.复合命题的负命题等值推理 232

五、因果关系及其推理 233

1.因果关系语句 233

2.因果关系 235

3.因果关系的种类 238

4.因果关系推理 238

第六章 逻辑的基本规律 241

一、同一律 242

1.同一律的内容 242

2.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42

3.同一律的作用 243

二、矛盾律 243

1.矛盾律的内容 243

2.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43

3.矛盾律的作用 243

三、排中律 243

1.排中律的内容 243

2.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44

3.排中律的作用 244

第七章 语文逻辑 245

一、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245

1.思维与语言不是同时产生的 246

2.思维与语言的本性不同 248

3.思维的“物质外壳”不是语言 249

4.语言的“标签”作用 250

二、语词与概念的联系 251

1.语词与概念没有必然联系 252

2.语词没有概括功能 255

3.语词与概念的“暂时联系” 257

三、汉语句的逻辑之根 261

1.简单命题的语句 262

2.复合命题的语句 266

四、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逻辑解释 269

1.疑问句的逻辑形式 270

2.祈使句的逻辑形式 272

3.感叹句的逻辑形式 272

五、文体的逻辑划分 273

1.文体划分的逻辑困惑 273

2.文体分类的逻辑系统 276

六、文章的逻辑结构 281

1.结构要素 281

2.结构种类 282

七、记叙的逻辑 284

1.过程叙述 285

2.状态描述 288

八、说明的逻辑 289

1.定义说明 289

2.分析说明 290

3.综合说明 292

4.比较说明 293

九、议论的逻辑 294

1.立论的逻辑 295

2.驳论的逻辑 297

第八章 创新思维的方法 299

一、创新并不神秘 300

1.人人都有创新力 300

2.想象活动也是思维活动 301

3.创新思维属于常规逻辑思维 303

4.自主创新呼唤民族的自信 304

二、观察与创新 305

1.观察是认识的源泉 305

2.观察是发现的手段 307

3.观察是发明的前提 308

4.观察需要科学精神 309

三、分析与创新 312

1.静态分析中的创新 312

2.动态分析中的创新 313

3.系统分析中的创新 314

4.借助于科技手段的分析创新 316

四、综合与创新 317

1.再造性综合的创新 317

2.创造性综合的创新 320

五、抽象、归纳与创新 321

1.属性认识的创新 322

2.规律认识的创新 323

六、演绎、限制与创新 324

1.演绎的创新作用 324

2.限制的创新作用 326

七、联想、选择与创新 326

1.联想与选择的逻辑特征 326

2.联想与选择在创新中的作用 328

八、类比与创新 330

九、假说的逻辑分析 331

1.假说的逻辑特征 331

2.假说的创新作用 333

3.假说的逻辑检验 335

4.假说的一个实例:《地壳运动的原动力》 337

附录:地壳运动的原动力 339

1.地壳岩石圈热胀冷缩规律 340

2.对地壳运动现状的解释 341

3.地壳岩石圈热胀冷缩的证据 342

4.先有两大山脉,后有三大海洋的依据 345

5.三项预言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