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交涉与宋代儒学复兴 以智圆、契嵩、宗杲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淑芬著
  • 出 版 社:台湾:大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9867712370
  • 页数:63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方法 1

第二节 智圆的为学旨趣及尊儒宗孔思想的形成 15

一、宋初君臣三教并重的态度 16

二、智圆三教并治的学术涵养 25

第三节 儒者的尊韩排佛与契嵩护法思想的形成 32

第四节 儒佛的交游与宗杲儒学思想的形成 42

一、宗杲与士大夫的交游 43

二、儒佛的交涉与禅法、理学的合流 50

第二章 尊韩与非韩 71

第一节孤山智圆的「尊韩」与宋初佛门的儒学活动 74

一、智圆「尊韩」的儒学背景—文衰道弊 75

二、智圆推尊韩愈「救文弊扶道统」 79

三、智圆对韩愈「文」、「道」的继承与发挥 84

四、智圆对韩愈排佛之因应 97

五、儒佛交游与宋初佛门之儒学活动探源 105

(一)、智圆以「尊儒复古」与儒者交游 106

(二)、宋初佛门之儒学活动探源 111

第二节明教契嵩的「非韩」与北宋中期的儒学发展 123

一、契嵩「非韩」的学术环境与〈非韩子〉的撰作目的 124

二、契嵩〈非韩子〉内容探究(上)—引证经籍以驳斥韩愈的文章经术 131

(一)、道与教之辨 132

(二)、性与情之别 145

(三)、夷夏之争 155

三、契嵩〈非韩子〉内容探究(下)—折衷于圣贤以质疑韩愈的出处进退 163

第三节 大慧宗杲的「论韩」与南宋佛门的「尊韩」与「非韩」 174

一、理学的开展与韩愈其人其学之下降 176

二、南宋佛门的「尊韩」与「欧阳修、李觏亲佛」记载之流传 183

(一)、「韩愈参禅问道」之公案的形成与流行 183

(二)、欧阳修、李觏亲佛典故的流传 190

三、南宋佛门的「非韩」与「诋欧阳」 200

(一)、《韩文公别传》 200

(二)、《欧阳外传》 214

四、宗杲「论韩」的特色与意义 230

本章小结 238

第三章 宋代佛门的儒家道统论述 241

第一节孤山智圆的儒家道统论述 243

一、道论的内涵与性质 243

二、道统系谱与传道圣贤 255

(一)、总论道统系谱 256

(二)、论孔子之后的传道圣贤 264

1、论孟子、荀子 264

2、论扬雄、王通 271

三、智圆道统论的时代义涵 281

第二节 明教契嵩的儒家道统论述 286

一、道论的内涵与性质 286

(一)、论道之实相 288

(二)、论儒家之道 292

二、道统系谱与传道圣贤 299

(一)、总论道统系谱 300

(二)、论孔子之后的传道圣贤 306

1、论孟子、荀子 306

2、论扬雄、王通 310

(三)、道统授受的方式 317

三、契嵩道统论的时代义涵 320

第三节 大慧宗杲的「佛法心印」及其与程、朱「道统论」的关系 326

一、宗杲道论的内涵与性质 327

(一)、论道之实相 328

(二)、论儒家之道 333

二、宗杲的「佛法心印」与「自悟自得」 344

三、宗杲的「佛法心印」与程、朱「道统论」之比较 350

(一)、传道之主体与授受之方式:「以心传心」与「密旨心传」 351

(二)、明道之路径:「自悟自得」与「自得之学」 360

本章小节 366

第四章 儒佛交涉与宋代《中庸》之发展 369

第一节 孤山智圆对《中庸》的论述 373

一、智圆对《中庸》义理的诠释与运用 375

(一)、《中庸》与「过犹不及」 375

(二)、《中庸》与「大中之道」 386

(三)、《中庸》与其他义理的发挥与运用 393

二、儒佛的会通与《中庸》在宋初的发展 397

第二节明教契嵩对《中庸》的论述 413

一、《中庸》在北宋中期的转变与开展 415

(一)、《中庸》由外王向内圣之开展 415

(二)、《易》、《庸》言与性与李翱〈复性书〉的影响 420

二、契嵩对《中庸》义理之阐述 437

(一)、《中庸》与「外王之道」 438

1、《中庸》与「礼乐刑政、仁义智信」 438

2、《中庸》与「中正皇极」 446

(二)、《中庸》与「内圣之道」 453

1、《中庸》与「诚明」思想 455

2、《中庸》与「性情论」 464

三、儒佛的对抗与《中庸》与北宋中期的发展 472

第三节 大慧宗杲对《中庸》的论述 482

一、儒佛的交流与《中庸》在北宋中期后之发展 483

二、宗杲对《中庸》的阐述 489

(一)、《中庸》与佛教义理的会通 489

(二)、《中庸》义理与禅法的合流 492

本章小结 495

第五章 儒学复兴与宋代佛教的调和思想 499

第一节 孤山智圆的三教调和论 501

一、迹异道同,言殊理贯 502

二、治世化民,共为表里 506

三、儒佛互证,义理兼采 513

(一)、礼乐与戒律并论 515

(二)、恻隐与慈悲互证 522

四、生死观的会通 525

第二节 明教契嵩的儒释会通思想 529

一、以「入善成治」的外王事功会通儒佛 530

(一)、五常与五戒异号而一体 532

(二)、二教圣人迹异而心同 539

(三)、王道与佛道其用无二 547

二、以《易》、《庸》的内圣领域绾合儒佛 551

第三节 大慧宗杲的三教圆通思想 560

一、事异理同,迁善远恶 561

二、禅儒合流,正人心术 565

三、一体同观,殊途同归 573

本章小结 580

第六章 结论 583

论文参考文献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