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演化(1930—1976) 565
第六章 多元文化语境趋同与文学观念归一 565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新潮文化的对立互补 565
第二节 左翼文学观·抗战文学观·自由文学观·人民文学观 574
第三节 传统文化回归与民族文艺形式建构 588
第四节 政治型平民文化与消费型大众文化的对立 599
第五节 苏俄翻译文学渐成主导之势 612
第六节 少数民族文学参与建设现代中国文学共同体 621
第七章 政治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630
文学态势总览 630
第一节 政治制导的现代中国文学 630
第二节 从左翼小说到红色小说 646
第三节 从大众化诗歌到政治化诗歌 657
第四节 从革命散文到“文革”散文 667
第五节 从左翼话剧到“样板戏” 675
第六节 电影文学向政治方向演变 692
文学个案解读 699
第七节 左翼文学巨匠茅盾 699
第八节 张天翼与左翼文学青年 716
第九节 “二萧”和救亡小说 724
第十节 赵树理和农民小说 742
第十一节 孙犁与抗日小说 753
第十二节 杜鹏程与战争小说 772
第十三节 柳青·梁斌·杨沫 787
第十四节 蒙古族作家李准及其主旋律小说 796
第十五节 浩然与文革小说 803
第十六节 蒲风与大众化诗歌 810
第十七节 李季与革命叙事诗 817
第十八节 贺敬之与政治抒情诗 831
第十九节 聂绀弩与《野草》杂文 845
第二十节 刘白羽与颂歌式散文 853
第二十一节 黄宗英与报告文学 865
第二十二节 夏衍与国防戏剧 872
第二十三节 郭沫若与历史剧 879
第二十四节 陈铨与《野玫瑰》 886
第二十五节 《白毛女》与新歌剧 894
第二十六节 汪曾祺与《沙家浜》 907
第二十七节 电影文学《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916
第八章 新潮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922
文学态势总览 922
第一节 新潮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 922
第二节 从生命小说到“地下小说” 930
第三节 从抒情自由诗到“天安门”放歌 937
第四节 从散文多样化到个人秘密写作 947
第五节 从现代话剧到新编历史剧 955
第六节 电影文学的现代性审美取向 963
文学个案解读 974
第七节 生命小说巨匠巴金 974
第八节 满族文学大师老舍 982
第九节 穆时英与现代都市小说 990
第十节 钱钟书其人其文 999
第十一节 徐訏其人其文 1006
第十二节 无名氏其人其文 1014
第十三节 李劼人其人其文 1022
第十四节 路翎其人其文 1030
第十五节 杨逵与吴浊流 1038
第十六节 白先勇与现代主义小说 1046
第十七节 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1054
第十八节 臧克家其人其诗 1061
第十九节 艾青其人其诗 1069
第二十节 胡风与“七月诗派” 1080
第二十一节 纪弦与余光中 1091
第二十二节 穆旦与“中国新诗派” 1102
第二十三节 北岛与“白洋淀诗群” 1113
第二十四节 朱自清与纪游散文 1124
第二十五节 王实味与“文抗”派杂文 1135
第二十六节 丰子恺与《缘缘堂续笔》 1142
第二十七节 现代话剧大师曹禺 1148
第二十八节 李健吾其人其剧 1160
第二十九节 《茶馆》与《洞箫横吹》 1171
第三十节 《关汉卿》与《海瑞罢官》 1179
第三十一节 壮族作家黄勇刹及其歌剧《刘三姐》 1187
第九章 传统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1194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 1194
第二节 沈从文与京派 1200
第三节 《新儿女英雄传》与新章回体小说 1218
第四节 毛泽东的古体诗词 1223
第五节 现代文人的格律诗词 1227
第六节 林语堂与论语派散文 1237
第七节 梁实秋的散文小品 1249
第八节 《阿诗玛》与少数民族文学 1258
第十章 消费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1265
第一节 消费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 1265
第二节 张资平与海派小说 1274
第三节 张爱玲与社会言情小说 1283
第四节 雅俗合流的通俗文学 1293
第五节 现代通俗文学大家金庸 1304
第六节 梁羽生的新武侠小说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