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学术背景 1
1.1.1 当代建筑复杂而矛盾 1
1.1.2 当代空间观念变化 2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4
1.2.1 哲学的空间研究 4
1.2.2 建筑空间理论和实践 6
1.2.3 其他相关研究 9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1.4 本书框架 13
第2章 当代建筑多媒介传播与多元解读 15
2.1 媒介建构的建筑 15
2.1.1 建筑的媒介化存在与传播 17
2.1.2 建筑的媒介化感知与解读 19
2.2 当代的建筑传播 20
2.2.1 当代建筑传播特征 20
2.2.2 作为艺术品的建筑空间的传播模式 26
2.3 走向建筑的多元解读 36
2.3.1 传统的解读方式 36
2.3.2 后现代的解读方式 36
2.3.3 走向多元解读方式 38
2.4 小结 40
第3章 建筑空间·“像” 42
3.1 建筑空间 44
3.1.1 空间 44
3.1.2 建筑空间 48
3.2 多元建筑空间之“像” 63
3.2.1 “像” 64
3.2.2 多元建筑空间之“像” 66
3.3 建筑空间·“像” 86
3.3.1 能指·所指 88
3.3.2 对象·符号 92
3.3.3 参照物·能指 93
3.3.4 建筑空间·“像” 94
3.4 小结 98
第4章 “像”重构丰富空间 100
4.1 引子:多元媒介中的故宫之“像” 100
4.1.1 网络中的故宫 100
4.1.2 二维静帧图像中的故宫 102
4.1.3 移动影像中的故宫 103
4.1.4 虚拟实在中的故宫 107
4.1.5 “像”建构的故宫空间 108
4.2 空间概念重构与丰富 109
4.2.1 时空重构 111
4.2.3 事件性 113
4.3 空间知觉重构与丰富 114
4.3.1 空间知觉主体的重构 114
4.3.2 空间知觉的重构丰富 117
4.4 空间句法的重构丰富 121
4.4.1 空间尺度重构 121
4.4.2 空间限定重构 124
4.4.3 空间组织重构 132
4.5 小结 140
第5章 “像”异化沉淀空间特质 141
5.1 案例:国家民族形象建筑空间之“像” 142
5.1.1 建国初十大建筑空间之“像” 142
5.1.2 亚运会建筑空间之“像” 153
5.1.3 奥运建筑空间之“像” 159
5.2 案例分析:“像”中的国家民族形象建筑空间 166
5.2.1 不同媒介中“像”建构的空间 167
5.2.2 “像”中的空间特质沉淀 169
5.2.3 “像”中的建筑空间的演变 172
5.3 空间特质的异化沉淀 173
5.3.1 意识形态的嵌入及演化 174
5.3.2 空间特质的选择性聚焦 175
5.3.3 空间特质的强化 176
5.3.4 空间特质的沉淀 178
5.4 反思 182
5.5 小结 183
第6章 空间策略 184
6.1 认知策略 184
6.2 创作策略 185
6.2.1 场域与建筑设计 185
6.2.2 创作策略 186
6.3 观念策略 188
6.3.1 多元与模糊 188
6.3.2 事件与情境 194
6.3.3 互动与可变 198
6.4 生成策略 204
6.4.1 多感官感知 204
6.4.2 形态探索 206
6.4.3 尺度再构 209
6.4.4 界定变异 210
6.4.5 序列重组 214
6.4.6 人与道具 228
6.5 小结 231
第7章 结语 232
7.1 “像”的价值评判 232
7.1.1 两种观点 233
7.1.2 “花园原理”与时尚建筑 235
7.2 尾声 238
参考文献 240
图表索引 249
附录:故宫印象调研 256
后记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