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春丽主编;刘体会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2031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在征求部分医学院校师生、医院检验人员和医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编写的,力求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特别强调结合临床实际和拓宽知识面,以准确、简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指导思想,使读者能全面系统的学习《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自学者提供更大的学习和思考空间。本教材共分十五章,与第一版比较有以下特点。1. 在保持传统《临床基础检验学》 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①将目前国内外本学科最新进展、标准化方法及临床开展新项目的相关知识编入教材的各章节中。如精液分析仪、血型鉴定仪、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增加了应用免疫学进行检验等内容。②增加了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验一章,使本教材内容更加完善。③为加深读者对本教材的学习与理解,在血液和尿液章节增加了部分彩图。④本教材增加了英中索引和参考文献,有利于读者自学。2. 为避免与其它学科交叉,保证本教材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删除了以下内容:①根据本套教材的统一规划,以突出本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质量控制及方法学评价,删除了实验操作部分内容(另编实验指导与本教材配套使用)。②为使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紧凑,

第一章 血液学一般检验 1

第一节 概论 1

一、血液生理概要 1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3

三、血液标本的抗凝 5

四、血涂片的制备 6

五、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7

(一)瑞氏染色法 8

(二)吉姆萨染色法 9

六、血细胞显微镜计数法 9

第二节 血液常用检查 11

一、白细胞计数 11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3

三、白细胞形态检查 17

(一)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17

(二)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 18

四、红细胞计数 21

五、血红蛋白测定 22

六、红细胞形态检查 25

(一)正常红细胞形态 25

(二)异常红细胞形态 25

七、血小板计数 27

八、血小板形态检查 29

(一)正常血小板形态 30

(二)异常血小板形态 30

第三节 血液其它检查 30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30

二、血细胞比容测定 32

三、红细胞平均值计算 33

四、红细胞平均直径和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 34

五、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35

六、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36

七、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7

八、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40

第四节 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41

一、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42

(一)细胞计数及体积测定原理 42

(二)白细胞分类原理 44

(三)红细胞测试原理 47

(四)血小板分析原理 47

(五)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配置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48

(六)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流程 48

二、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 48

(一)半自动二分群血细胞分析仪 48

(二)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 49

(三)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49

(四)全自动五分类连接网织红细胞分析仪 50

三、血细胞分析仪报告方式举例 51

四、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直方图临床意义 52

(一)WBC、RBC、PLT、HCT、MCV、MCHC、MCH 52

(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52

(三)血小板参数 52

(四)血细胞体积直方图的应用 53

五、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55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55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 56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57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61

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61

三、凝血因子及血液凝固机制 62

四、血液抗凝及纤溶系统 63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的实验 64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64

二、出血时间测定 64

三、血块退缩试验 65

四、凝血时间测定 66

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67

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67

七、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68

八、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69

九、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70

十、血浆D-二聚体测定 70

第三节 血凝仪及临床应用 71

一、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采用的分析方法及特点 71

(一)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分析方法 71

(二)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的特点 72

二、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的检测原理 72

(一)生物学(凝固)法 72

(二)免疫学方法 73

(三)生物化学法 73

三、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法的临床应用 74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质量控制 74

一、实验方法的选择 74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74

(一)标本的采集 74

(二)抗凝剂的选择及使用 75

(三)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75

(四)标本的分离 75

三、检测试剂的选择 75

四、仪器的选择和校准 76

五、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76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进展 77

一、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一般步骤 77

二、血栓与止血的分子标志物 78

三、血栓与止血检测仪器的应用进展 79

(一)全自动血液凝固仪的应用 79

(二)流式细胞仪的应用 79

(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 79

第三章 血液流变学检查 80

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知识 80

一、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80

(一)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概念 80

(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形式 81

(三)血液的流变特性 81

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82

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常用参数的测定 83

一、血液粘度测定 83

二、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85

三、红细胞聚集性测定 86

四、红细胞电泳 86

第三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质量控制 87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 89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 89

一、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 89

(一)红细胞血型分类 89

(二)红细胞血型命名 91

二、ABO血型系统 91

(一)ABO血型系统抗原 91

(二)ABO血型系统抗体 93

(三)ABO血型系统的亚型 95

(四)ABO血型鉴定方法及评价 95

(五)ABO血型鉴定质量控制 96

(六)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97

三、Rh血型系统 98

(一)Rh血型系统的命名和遗传 98

(二)Rh血型系统抗原及亚型 100

(三)Rh血型系统抗体 100

(四)Rh血型鉴定方法及评价 100

(五)Rh血型鉴定质量控制 102

(六)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102

四、红细胞其它血型系统 102

五、红细胞血型系统的交叉配血 103

(一)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及评价 104

(二)交叉配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104

(三)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 104

第二节 其它血型系统 105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 105

(一)HLA抗原 105

(二)HLA抗体 105

(三)HLA分型方法 106

(四)HLA检测的临床意义 106

二、血小板血型系统 107

(一)血小板抗原 107

(二)血小板抗体 107

(三)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及评价 108

(四)血小板血型鉴定临床意义 108

三、血清蛋白抗原 108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109

一、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109

(一)发病机制 109

(二)临床表现 109

二、实验室检查 110

(一)产前检查 110

(二)产后患儿血标本检查 111

第四节 自动化血型分析仪 112

一、原理及临床应用 112

二、主要特点 112

三、质量控制 112

第五节 采血、贮血与输血 113

一、采血 113

(一)献血员的检查 113

(二)采血方法 114

二、贮血 114

(一)血液保存液 114

(二)贮存温度与时间 115

三、输血 115

(一)全血输注 115

(二)成分输血 116

(三)自身输血 119

(四)输血反应 120

(五)输血传播性疾病 121

第六节 采血、贮血与输血质量管理 122

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质量标准 122

二、建立岗位责任制及个人技术档案 122

三、血液质量管理 122

第五章 尿液检验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一、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124

(一)肾的结构 124

(二)尿液生成过程 124

(三)尿液的排泄 126

二、尿液分析的目的 126

三、标本的收集、保存与检测后处理 126

(一)尿标本收集 126

(二)尿标本的保存 127

(三)检测后处理 128

第二节 尿液理学检查 128

一、尿液感官检查 128

(一)尿量 128

(二)尿液外观 129

(三)气味 130

二、尿比重测定 130

三、尿液渗透浓度测定 131

四、尿液浓缩稀释试验 133

第三节 尿液常用的化学检查 134

一、尿液酸度测定 134

二、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135

三、尿液糖定性检查 138

四、尿中酮体定性检查 140

五、尿液胆红素定性检查 141

六、尿胆原定性检查 142

七、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查 143

八、尿液亚硝酸盐定性检查 144

第四节 尿液其它蛋白质的检查 145

一、尿中本-周蛋白定性检查 145

二、尿液肌红蛋白定性检查 146

三、尿液清蛋白定量测定 147

四、尿总蛋白定量测定 148

五、尿β2微球蛋白定量测定 150

六、尿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150

第五节 尿液酶的检查 151

一、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 152

二、尿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153

三、尿丙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154

四、尿淀粉酶测定 155

五、尿胰蛋白酶Ⅱ检查 156

第六节 尿液其它化学成分检查 157

一、尿葡萄糖定量测定 157

二、乳糜尿定性检查 158

三、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158

四、尿含铁血黄素定性检查 160

五、尿卟啉定性检查 161

六、尿苯丙酮酸定性检查 161

第七节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临床应用 162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原理 162

(一)仪器检测原理 162

(二)干化学试带测试项目及原理 163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163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163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 164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164

第八节 尿沉渣检查 165

一、1小时尿沉渣计数 165

二、Addis计数 166

三、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 166

四、倒置显微镜检查法 167

五、尿沉渣染色检查法 167

六、尿沉渣分析仪 168

七、尿液有形成分及检查的临床意义 172

(一)细胞 172

(二)管型 174

(三)结晶 176

(四)其它成分 177

第九节 尿液检查的质量控制 177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78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178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178

第六章 粪便检查 180

第一节 概述 180

第二节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180

一、量 180

二、外观 181

三、气味 182

四、酸碱度 182

五、寄生虫及结石 182

第三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 182

一、细胞 183

二、寄生虫卵及原虫 183

三、结晶 184

四、细菌 184

五、食物残渣 184

第四节 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查 185

一、粪便隐血试验 185

二、粪胆色素定性检查 187

第七章 脑脊液检查 188

第一节 概述 188

一、脑脊液的生成 188

二、脑脊液的生理功能 188

三、适应证和标本采集 188

第二节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 189

一、颜色 189

二、透明度 190

三、薄膜或凝块 190

第三节 脑脊液常用化学检查 190

一、蛋白质检查 190

(一)蛋白质定性检查 191

(二)蛋白质定量测定 191

二、葡萄糖定量测定 192

三、氯化物定量测定 193

四、谷氨酰胺定量测定 194

第四节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194

一、细胞计数 194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95

第五节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196

第六节 脑脊液检查质量控制 198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 198

二、遵守操作规程,统一操作方法和报告方式 198

三、建立良好的室内质控制度,保证质控工作落实 198

四、脑脊液质控物的制备 199

第七节 脑脊液检验进展 200

一、脑脊液蛋白分子谱检查 200

(一)CSF蛋白电泳 200

(二)免疫球蛋白测定 200

(三)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201

(四)其它蛋白测定 201

二、脑脊液酶类检查 201

(一)肌酸激酶测定 202

(二)乳酸脱氢酶测定 202

(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202

三、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202

第八章 浆膜腔积液检查 203

第一节 概述 203

一、浆膜腔积液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203

二、浆膜腔积液检查目的 204

三、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04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一般性状检查 204

一、外观 204

二、比重 205

三、酸碱度 205

第三节 浆膜腔积液常用化学检查 205

一、蛋白质检查 205

(一)粘蛋白定性检查 205

(二)蛋白质定量测定 206

二、葡萄糖定量测定 206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显微镜检查 206

一、有核细胞计数 206

二、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207

第五节 浆膜腔积液病原学检查 208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进展 208

一、浆膜腔积液检测指标 209

(一)乳酸脱氢酶 209

(二)腺苷脱氨酶 209

(三)淀粉酶 209

(四)纤维连接蛋白 209

(五)γ-干扰素 210

(六)肿瘤坏死因子 210

(七)肿瘤标志物 210

(八)染色体检查 210

(九)其它 210

二、浆膜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指标 211

(一)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诊断指标及标准 211

(二)良性与恶性积液的鉴别诊断指标 211

(三)门静脉高压腹水和无门静脉高压腹水鉴别诊断指标 212

第九章 精液检查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第二节 精液一般性状检查 214

一、外观 214

二、量 214

三、液化时间 214

四、粘稠度 214

五、酸碱度 215

第三节 精液显微镜检查 215

一、精子活力分析 215

二、精子计数 216

三、精子形态及生精细胞形态的观察 216

(一)精子形态观察 216

(二)生精细胞形态观察 218

四、精液中其它细胞成分检查 219

五、精子凝集检查 219

六、精子尾部低渗肿胀试验 219

第四节 精液常用的化学检查 220

一、精浆果糖测定 220

二、精浆α-葡糖苷酶测定 221

三、精浆游离左旋肉毒碱测定 221

四、精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测定 221

五、精浆酸性磷酸酶测定 222

六、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 222

七、精浆锌测定 222

第五节 精液的微生物学检查 223

第六节 精液的免疫学检查 223

一、抗精子抗体测定 223

二、精浆免疫抑制物质测定 224

三、精浆免疫球蛋白测定 225

第七节 精液检查的质量控制 225

第八节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及临床应用 226

第十章 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的检查 228

第一节 概述 228

第二节 宫颈粘液评价指标 229

一、粘液量 229

二、粘稠度 229

三、羊齿状结晶 229

四、成丝性 230

五、细胞数量 230

六、酸碱度 230

第三节 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检查的试验 231

一、性交后试验 231

二、体外试验 233

第四节 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检查的质量控制 234

第十一章 前列腺液检查 236

第一节 概述 236

第二节 一般性状检查 236

一、量 236

二、外观 236

三、酸碱度 237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237

一、直接涂片检查 237

二、涂片染色检查 237

第十二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第二节 常用阴道分泌物检查 239

一、一般性状检查 239

二、清洁度检查 240

三、病原学检查 240

(一)阴道毛滴虫 240

(二)真菌 241

(三)加德纳菌 242

(四)淋球菌 242

(五)衣原体 243

(六)病毒 244

(七)梅毒螺旋体 245

第三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的质量控制 245

第十三章 羊水检查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一、羊水的来源及代谢 246

二、羊水的成分 246

三、羊水标本的采集 247

四、羊水检查的目的 247

第二节 羊水的一般性状检查 247

一、量 247

二、颜色 248

第三节 胎儿成熟度检查 248

一、胎儿肺成熟度检查 248

二、胎儿肾成熟度检查 249

三、胎儿肝成熟度检查 249

四、胎儿皮脂腺成熟度检查 250

五、胎儿唾液腺成熟度检查 250

第四节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 250

一、染色体核型诊断 250

二、羊水细胞性染色质检查 250

三、羊水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251

第十四章 其它体液检查 253

第一节 滑膜液检查 253

一、一般性状检查 253

二、显微镜检查 253

三、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254

第二节 泪液检查 254

一、一般性状检查 254

二、显微镜检查 254

三、生化与免疫学检查 255

四、微生物学检查 255

第三节 唾液检查 255

一、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255

二、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255

第四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56

一、胃液检查 256

(一)标本采集 256

(二)一般性状检查 256

(三)化学检查 257

(四)显微镜检查 258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58

(一)一般性状检查 258

(二)显微镜检查 258

第五节 痰液检查 259

一、标本采集和保存 259

二、一般性状检查 259

三、显微镜和免疫学检查 259

四、微生物学检查 260

第十五章 脱落细胞及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一、正常上皮细胞形态 261

(一)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261

(二)柱状上皮细胞 263

(三)成团脱落的上皮细胞 264

二、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 264

三、良性病变的上皮细胞形态 265

(一)上皮细胞的增生、再生和化生 265

(二)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265

(三)核异质 265

(四)异常角化 266

四、肿瘤细胞形态 266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266

(二)鳞癌 268

(三)腺癌 268

(四)未分化癌 269

五、非上皮细胞成分 270

第二节 细胞病理学检查的基本技术 271

一、标本采集 271

二、涂片制作 271

(一)常用的制片方法 271

(二)固定 272

(三)染色 272

三、涂片观察及报告方式 272

(一)涂片观察方法 272

(二)报告方式 273

四、细胞病理学检查的质量控制 273

第三节 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274

一、标本采集 274

二、阴道正常细胞形态 274

(一)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274

(二)柱状上皮细胞 275

(三)非上皮细胞成分 276

三、阴道上皮细胞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276

(一)雌激素水平对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276

(二)女性不同年龄阶段阴道细胞学的变化 277

四、女性生殖道炎症的细胞形态 277

五、宫颈癌细胞形态 278

(一)鳞癌 278

(二)腺癌 279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279

一、标本采集与制片 279

二、正常及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 279

(一)正常间皮细胞 279

(二)退变间皮细胞 280

(三)异形间皮细胞 280

(四)非上皮细胞 281

三、浆膜腔积液内的恶性肿瘤细胞形态 281

(一)浆膜腔积液的肿瘤细胞来源 281

(二)各型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 281

第五节 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282

一、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282

(一)标本采集的要求 282

(二)采集标本的方法 283

(三)制片方法 283

二、尿液中正常细胞形态 283

三、泌尿道炎症病变细胞形态 284

四、泌尿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 284

第六节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285

一、标本采集与制片 285

二、食管正常细胞形态 285

三、食管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 285

四、食管癌细胞形态 286

第七节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286

一、标本采集与制片 286

(一)标本采集 286

(二)标本的制备 286

(三)标本采集与制片的注意事项 287

二、痰液中正常细胞形态 287

三、痰液中炎症变性的细胞形态 287

四、痰液中的非上皮细胞形态 288

五、痰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形态 288

(一)鳞癌 288

(二)腺癌 289

(三)未分化癌 289

第八节 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 289

一、标本的采集与制片 290

二、乳腺涂片常见的正常细胞形态 290

三、乳腺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 290

四、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形态 291

第九节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 291

一、标本采集与制片 291

二、正常淋巴结细胞形态 291

三、淋巴结良性病变的细胞形态 291

四、淋巴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 292

(一)恶性淋巴瘤 292

(二)淋巴结转移癌 293

参考文献 294

英中文索引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