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峡江地区市镇历史沿革及人文背景 4
1.1行政区划历史变迁及自然、地理特征 4
1.1.1总述 4
1.1.2重点县域 5
1.2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历史地位 13
1.3当地各文化、习俗融合变化与建筑形态特征 14
第二章 峡江地区传统聚落自然适应性特征 20
2.1自然适应性表现形式之一——地形地貌 20
2.1.1沿江、支流较平缓地带聚落形态特征 20
2.1.2沿江、支流山区、丘陵地带,带状聚集聚落形态特征 27
2.1.3山区点状分布聚落形态特征 37
2.2自然适应性表现形式之二——地域气候 38
2.3自然适应性表现形式之三——地方材料 43
第三章 峡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模式及其与周边地区关联模式 46
3.1关于空间模式比较 46
3.1.1比较对象 46
3.1.2比较角度 46
3.1.3比较方法 46
3.2自然环境因素对空间模式的影响 46
3.2.1对传统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 47
3.2.2对传统聚落形态演变的影响 54
3.3人文环境因素对空间模式的影响 57
3.3.1多元的地域文化 58
3.3.2地域文化对传统聚落形态的影响 58
3.3.3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 60
3.3.4多业态的商贸文化 63
3.3.5商贸文化对传统聚落形态的影响 69
3.3.6商贸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 71
3.4峡江移民与聚落变迁 73
3.4.1历代三峡移民 73
3.4.2三峡移民特点及其对峡江聚落的影响 74
第四章 峡江地区传统民居类型及空间形态 80
4.1地貌特征与民居建筑 80
4.1.1平缓地带的民居建筑 81
4.1.2缓坡地带民居建筑 84
4.1.3陡坡地带民居建筑 86
4.2商业和农业经济与民居形态 92
4.2.1基于商业贸易的沿江城的民居建筑 92
4.2.2基于农业经济的山区村镇的民居建筑 94
4.3地域文化、习俗与民居建筑 98
4.3.1吊脚楼式民居建筑 99
4.3.2封火山墙式民居建筑 103
4.3.3多元风格式民居建筑 105
第五章 峡江地区民居建筑单体形式与功能 114
5.1居住建筑 114
5.1.1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 114
5.1.2“吊脚楼”式民居建筑 120
5.1.3前(下)店(作)后宅民居建筑 124
5.1.4独栋“一”字形民居 126
5.1.5居住环境中的其他重要建筑环境要素 128
5.2祭祀建筑 129
5.2.1祠堂——祭祀祖先 129
5.2.2祠庙 132
5.3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 137
5.3.1牌坊 137
5.3.2亭阁 137
5.3.3塔碑 138
5.3.4桥 141
第六章 峡江地区民居建筑材料与技术 144
6.1木作 144
6.1.1大木作 144
6.1.2小木作 147
6.2石作 148
6.2.1石墙 149
6.2.2柱础及磉礅 150
6.2.3其他应用 151
6.3砖作 151
6.3.1砖墙做法 151
6.3.2特殊做法 152
6.4瓦作 154
6.5土作 155
6.5.1夯土墙 155
6.5.2土坯墙 158
6.5.3三合土地面 160
6.6装饰与彩画作 161
6.6.1雕饰 162
6.6.2灰塑 163
6.6.3彩画作 165
6.7仿西式做法 166
第七章 峡江地区民居保护模式与保护利用策略 170
7.1峡江地区传统民居保护模式 170
7.1.1搬迁保护模式 170
7.1.2原地保护模式 173
7.1.3留取资料保护模式 176
7.2峡江地区传统民居搬迁保护实例分析及其评价 177
7.2.1峡江地区搬迁保护实例分析 177
7.2.2峡江地区搬迁保护实例评价 185
7.3峡江地区传统民居原地保护实例分析及其评价 187
7.3.1峡江地区原地保护实例分析 187
7.3.2峡江地区原地保护实例评价 188
7.4峡江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策略 191
7.4.1专门选址和专门规划 191
7.4.2公开招投标开展文物搬迁保护工作 193
参考文献 194
附录 图片资料来源 196
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