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主体和陪体 2
1.1什么是单一的主体 2
1.2怎样理解复合主体 5
1.3突出主体的方法 6
1.3.1给主体以位置上的优势 6
1.3.2利用视线指向突出主体 7
1.3.3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10
1.4陪体的作用 11
第2章 景别——不同意境的表达 16
2.1景别的分类 16
2.1.1远景 16
2.1.2全景 18
2.1.3中景 21
2.1.4近景 23
2.1.5特写 25
2.2景别视觉效果的对比 27
2.2.1视觉的虚实 27
2.2.2视觉的距离性 28
2.2.3视觉的刺激性 29
2.2.4心理感受 30
第3章 前景和背景 32
3.1前景的作用 32
3.1.1有力地烘托主题 32
3.1.2加强空间感和透视感 33
3.1.3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34
3.1.4对比 34
3.1.5加强画面的地位感 35
3.1.6均衡画面 36
3.1.7增加装饰美 36
3.1.8制造朦胧美 37
3.2前景的表现手法 38
3.2.1虚化前景 38
3.2.2实化前景 38
3.2.3夸张前景 39
3.2.4遮挡式前景 39
3.2.5填充式前景 40
3.3如何选择背景 41
3.3.1把握特征 41
3.3.2力求简洁 42
3.3.3影调对比 44
第4章 拍摄的方向和高度 48
4.1拍摄的方向 48
4.1.1正面构图 48
4.1.2侧面构图 50
4.1.3斜侧构图 52
4.1.4背斜侧构图 54
4.1.5背面构图 55
4.2拍摄的高度 56
4.2.1.平角构图 57
4.2.2.俯视构图 59
4.2.3.仰视构图 61
第5章 影调——造型中最基本的元素 64
5.1影调的分类 64
5.1.1高调 64
5.1.2低调 65
5.2影调的作用 66
5.2.1影调的造型作用 66
5.2.2影调的心理暗示作用 67
5.2.3影调的气氛表现作用 71
第6章 点、线、面——摄影构图的重要元素 76
6.1造型基本元素之一——点 76
6.1.1点的性质和作用 77
6.1.2点的错觉 79
6.1.3点在摄影中的应用 81
6.2造型基本元素之二——线 83
6.2.1线的性质和种类 83
6.2.2线的错觉 87
6.2.3线在摄影中的应用 88
6.3造型基本元素之三——面或形 91
6.3.1面的种类及其所表现的性格 91
6.3.2图与底 92
6.3.3形的错觉 93
6.3.4形在摄影中的应用 95
第7章 色彩——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视觉元素 100
7.1色彩的三要素 100
7.1.1明度 100
7.1.2色相 102
7.1.3纯度 102
7.2色彩对比 103
7.2.1明度对比 103
7.2.2色相对比 109
7.2.3纯度对比 113
7.2.4冷暖对比 119
第8章 对比——画面中最活跃的元素 124
8.1变化产生差异 124
8.2利用大小进行对比 125
8.3利用明暗进行对比 129
8.4利用形状进行对比 135
8.5利用方向进行对比 136
8.6利用情绪进行对比 139
8.7利用质感进行对比 141
第9章 表现手法——画面中的审美元素 144
9.1留白 144
9.1.1突出主体 144
9.1.2创造意境 145
9.1.3呼应 147
9.1.4运动的余地 148
9.1.5面积与比例的关系 148
9.2简洁 149
9.2.1简洁风格 149
9.2.2保持简单 150
9.2.3构图 151
9.2.4色彩 152
9.2.5线条 153
9.2.6纹理 153
9.2.7建筑 153
9.2.8讲故事 154
9.3情趣 156
9.3.1人 156
9.3.2物 158
9.4新奇 160
9.4.1不合常规的拍摄角度 160
9.4.2特殊结构的对象 161
9.4.3细节 161
9.4.4凝固动态 162
9.4.5后期合成 162
第10章 节奏——摄影造型中的韵律感 164
10.1重复形成的节奏 164
10.1.1重复 164
10.1.2间隔的重复 166
10.1.3复合结构的重复 167
10.2交替形成的节奏 170
10.3渐变形成的节奏 171
10.4辐射形成的节奏 173
第11章 动态——给画面增添动感美 178
11.1速度 178
11.1.1交通工具 178
11.1.2人的运动 181
11.1.3动势 182
11.2力量 184
11.2.1人的运动 184
11.2.2建筑 186
11.2.3象征意义 188
11.3变迁 189
11.3.1人像题材 189
11.3.2建筑 191
11.3.3自然 192
第12章 质感——刻画物体的肌理 196
12.1触觉和视觉的相互关系 196
12.2身边物体的质感 197
12.2.1纸张的质感 197
12.2.2织物的质感 199
12.2.3建筑物的质感 201
12.2.4植物的质感 205
12.2.5风化物的质感 208
12.2.6群体物质的质感 210
第13章 虚实——深化作品的内涵 212
13.1模糊——创造朦胧的写意画 212
13.1.1模糊摄影的表现形式 212
13.1.2模糊摄影的拍摄技巧 217
13.2抽象——耐人寻味的情感表达方式 222
13.2.1抽象的特征 222
13.2.2获得抽象 223
第14章 从单一到统一 236
14.1通过组合求统一 236
14.2通过对比求统一 241
14.3通过一体化求统一 242
14.4通过流畅线条求统一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