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
第1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3
1.1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研究 3
1.1.1 中幼林抚育发展简史 3
1.1.2 国外林业发达国家中幼林抚育研究进展 4
1.1.3 我国中幼林抚育研究进展 12
1.2 风景游憩林评价及经营抚育研究 17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7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9
1.3 生态公益林质量调控的主要途径 20
1.4 中国生态公益林抚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第2章 研究技术路线 22
2.1 总体技术路线 22
2.2 生态公益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技术路线 23
2.3 生态公益林抚育效果评价研究技术路线 23
2.4 风景游憩林抚育技术研究技术路线 24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6
3.1 研究区域概况 26
3.1.1 北京市公益林现状分析 26
3.1.2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基本状况 28
3.2 研究区域概况 31
3.2.1 林分抚育研究林分树种的确定 31
3.2.2 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与抚育效果评价 33
3.2.3 风景游憩林景观评价及游憩林景观抚育 45
第4章 油松、侧柏公益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 54
4.1 研究地概况 54
4.1.1 密云县穆家峪水漳村林场 54
4.1.2 十三陵林场 55
4.1.3 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试验林场 55
4.2 抚育方法与林木分级的研究 56
4.2.1 林木竞争与林木个体质量的关系 56
4.2.2 油松林木竞争与林木个体质量的关系 58
4.2.3 侧柏林木竞争与林木个体质量的关系 66
4.2.4 油松、侧柏主要竞争因子的对比研究 82
4.2.5 油松、侧柏林木分级及其抚育方法的确定与应用 97
4.2.6 小结 99
4.3 生态公益林密度调控研究 100
4.3.1 油松、侧柏林分密度研究 102
4.3.2 油松、侧柏林LAI计算结果与分析 123
4.3.3 小结 126
4.4 抚育与理想经营模式的研究 127
4.4.1 油松林、侧柏林、栎林块状镶嵌混交林的类型构成及特性 127
4.4.2 油松林、侧柏林、栎林块状镶嵌混交林形成过程 133
4.4.3 油松林、侧柏林、栎林块状镶嵌混交林特点分析 133
4.4.4 低山油松、侧柏和栎类块状镶嵌混交林分析 137
4.4.5 提高北京低山油松、侧柏公益林质量的技术与措施 140
4.4.6 北京油松、侧柏公益林质量调控技术概述 143
4.4.7 小结 145
4.5 结论与展望 146
第5章 油松、侧柏公益林抚育效果研究 148
5.1 抚育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48
5.1.1 胸径变化分析 148
5.1.2 树高变化分析 151
5.1.3 冠幅变化分析 153
5.1.4 单株材积的变化 155
5.1.5 单位面积蓄积量变化分析 157
5.1.6 抚育对林分光响应机制的影响 160
5.2 抚育对林分小气候的影响 162
5.2.1 林分内光合有效辐射的比较研究 162
5.2.2 抚育对林分内空气温度的影响 164
5.2.3 林分内相对湿度的比较研究 166
5.3 抚育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169
5.3.1 抚育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169
5.3.2 抚育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176
5.3.3 抚育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179
5.3.4 抚育对土壤供水特性的影响 183
5.3.5 抚育对土壤渗透特性的影响 185
5.3.6 抚育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193
5.3.7 土壤细菌总量的分析 195
5.3.8 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 196
5.3.9 土壤脲酶活性 200
5.3.10 土壤呼吸特性的分析 204
5.3.11 抚育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05
5.4 抚育对林下枯落物的影响 209
5.4.1 林分枯落物蓄积量 209
5.4.2 枯落物含水量 210
5.4.3 枯落物持水过程 211
5.5 抚育剩余物处理对林分质量的影响 213
5.5.1 侧柏抚育剩余物处理对林分质量的影响 213
5.5.2 刺槐抚育剩余物处理对林分质量的影响 214
5.5.3 结论与讨论 216
5.6 抚育对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17
5.6.1 抚育对油松林分种的多样性的影响 217
5.6.2 抚育对侧柏林分种的多样性的影响 220
5.6.3 不同抚育强度林下植物生态习性的变化 225
5.6.4 不同抚育强度林下植物结构及数量变化 226
5.7 抚育效果综合评价 229
5.7.1 油松抚育效果综合评价 229
5.7.2 侧柏抚育效果综合评价 230
5.8 结论与建议 231
5.8.1 结论 231
5.8.2 建议 234
第6章 风景游憩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 237
6.1 研究地概况 237
6.1.1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237
6.1.2 气候 237
6.1.3 母岩和土壤 238
6.1.4 植被 238
6.2 模型建立与经营原则、抚育技术 238
6.2.1 季相景观模型建立及经营原则 238
6.2.2 林内景观模型建立与抚育技术 252
6.3 风景游憩林经营原则与技术 273
6.3.1 风景游憩林经营的总原则 273
6.3.2 风景游憩林的经营技术原则 273
6.4 风景游憩林抚育评价 276
6.4.1 阳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效果评价 277
6.4.2 阴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效果评价 280
6.4.3 阳坡油松游憩林抚育效果评价 284
6.4.4 阴坡油松游憩林抚育效果评价 287
6.4.5 侧柏—刺槐林不同混交比例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291
6.4.6 侧柏—刺槐混交林林下植被物种数量特征的研究 293
6.4.7 侧柏—刺槐人工混交林空间分布格局 295
6.4.8 侧柏—刺槐林乔灌草各层次物种多样性 298
6.5 结论与展望 300
第7章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模式 303
7.1 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林抚育模式 303
7.1.1 油松幼龄林抚育模式 303
7.1.2 低山阳坡薄土油松中龄林抚育模式 305
7.1.3 低山阴坡厚土油松中龄林抚育模式 305
7.1.4 低山阴坡薄土油松中龄林抚育模式 306
7.1.5 人工侧柏幼龄生态公益林抚育模式 309
7.1.6 低山丛生侧柏幼龄林抚育模式 311
7.1.7 低山阳坡厚土侧柏中龄林抚育模式 312
7.1.8 低山阳坡薄土侧柏中龄林抚育模式 314
7.2 风景游憩林抚育模式 315
7.2.1 低山山桃(山杏)—针叶春景林经营技术模式 315
7.2.2 低山黄栌—针叶秋景林经营技术模式 317
7.2.3 低山阳坡侧柏中龄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 318
7.2.4 低山阴坡侧柏中龄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 320
7.2.5 低山阳坡油松游憩林的抚育模式 321
7.2.6 低山阴坡油松游憩林的抚育模式 322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