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传播与公共性修复初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广惠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6102954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典型的公共问题。中国环保传播的公共性由传媒以环境危机引发。环保传播构建公共性其内障碍主要是传媒业务层面的问题,而消费主义对传媒公共领域的侵蚀,营造了一种奢靡消费的新意识形态;外障碍包括体制、观念与传统几个方面。由此深化环保传播,进行生态启蒙,引导公共参与,促进公民社会发育完善,是中国环保传播公共性构建的最终目的和应循路径。

绪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二 中国环保传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14

三 对主要概念的界定 28

四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37

第一章 中国环保传播与当代公共问题 41

第一节 环保与传媒——双重公共领域 41

一 环境生态:最大的公共物品 42

二 传媒:典型的社会公共领域 45

三“伪公共领域”问题 48

第二节 环境生态——典型的公共性问题 51

一 公共问题的内涵及特征 51

二 环境问题的公共性 53

第三节 环保传播——传媒新议题 55

一 对环境议题认识的曲折性 56

二 传媒环境议题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 58

三 环保传播作为新议题背后的生成机制 64

第二章 中国传媒与环保NGO对公共性的构建 72

第一节 传媒与环保NGO对公共性构建的历史进程 72

一 环保NGO作为“第三部门”崛起 73

二 传媒与环保NGO联手修复公共性 74

三“两栖人”:记者与环保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助推公共性 76

第二节 传媒与环保NGO公共性构建的形式与成效 79

一 推动政府制定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付诸环境治理行动 82

二 民众环保公共意识得到提高 83

三 促进媒介多元公共表达,形成公共议题 85

第三节 传媒呼应环保NGO的公共性构建——以怒江建坝事件为例 86

一 怒江建坝事件大致过程 87

二 传媒助推环保NGO的公共参与 88

三 传媒与环保NGO合作的意义 91

第三章 中国环保传播中公共性构建的内障碍:来自传媒自身的因素 97

第一节 传媒话语中环保公共性表达落差——以传媒劳模人物报道视角 98

一 岗位劳模、影视明星热与环保人物缺位形成落差 98

二 传媒顺从政府的“经济理性” 101

三 传媒对环保人物疏远值得反思 102

第二节“以个别代表一般”:环保传播理念批判 106

一“个别代表一般”往往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107

二 记者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认识能力欠缺 109

三 环境宣传走向迎合受众心理需求 110

第三节 传媒消费主义瓦解公共性 111

一 消费主义与传媒的合谋 112

二 消费主义瓦解公共性从传媒开始 118

三 传媒宣扬的消费主义是反文明的观念与行为 120

第四节 资本对媒介公共性的侵蚀问题 127

第五节 传媒知识分子“公共代言人”缺席 138

一 知识分子公共责任的历史演化 138

二 传媒知识分子公共使命的弱化 141

三 传媒知识分子公共代言背后的尴尬 147

第四章 中国环保传播公共性构建的外障碍:体制、观念与传统的制约因素 151

第一节 地方权力操控传媒的环保传播 151

一 传媒的功能被地方政府单一化为宣传工具 152

二 地方官员意志控制传媒报道 153

三 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传媒受管制的程度 154

第二节 扭曲的政绩观斫伤公共性 156

一 扭曲的政绩观导致环境破坏的两个典型 157

二 扭曲的政绩观对公共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60

第三节“发展才是硬道理”冲击环保传播 162

一 迷恋增长忽略了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前提 163

二 追随西方工业化模式没有及时进行发展的转型 164

三 迷恋增长反映由来已久的弱国心态 165

四 传媒缺乏对西方发展哲学的反思与批判 166

第四节 民众公德匮乏的历史考察 168

一 儒家文化伦理设计对“公德”发育的不利影响 168

二 专制王权的严酷压制扭曲了公共性 171

三 公共性失落导致“囚徒困境” 174

第五章 中国环保传播公共性构建的现代化路径 182

第一节 传媒重塑公共性促进公民社会成长 184

一 公民社会的发展以环境为突破口 185

二 传媒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的得失反差 189

三 充分发挥传媒的社会组织与整合功能 192

第二节 环保传播促进生态文明 195

一 生态文明的概念 195

二 当前的阻力:生态道德的困境 196

三 培养生态文明中的参与观念 199

四 构建以绿色启蒙为依托的生态文明 200

第三节 传媒引领舆论和公众参与 204

一 有效设置环保议程 204

二 引发舆论组织讨论 207

三 善于利用新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力量 210

第四节 传媒要与环保NGO结成同盟 214

一 传媒需要破解对环保NGO的传播“框架”难题 214

二 传媒促进环保NGO介入环境事件与问题之中 217

三 传媒与环保NGO之间的人才流通培养问题 220

第五节 环保传播修复公共性的其他可能路径 223

一 引领村民自治中的公共性 223

二 带动社区自治作为公民社会成长的一个起点 225

三 促进公共性协商对话 227

四 利用民意调查表达公共性 228

结语 230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