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的类型问题 1
第一节 古代的心理学:诺斯替教、德尔图良和奥利金 1
第二节 古代教会的神学论争 15
第三节 化体说的论争 18
第四节 唯名论和唯实论 21
(一)古代的共相问题 22
(二)经院哲学中的共相问题 35
(三)阿伯拉尔的和解企图 45
第五节 路德与兹温格利之间关於圣餐礼的论战 65
第二章 席勒对於类型问题的观点 69
第一节 关於《美育书简》 69
(一)优势功能与劣势功能 69
(二)关於基本本能 101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135
(一)素朴的态度 136
(二)感伤的态度 138
(三)观念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 139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143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157
第一节 乔丹类型学概述 157
第二节 乔丹类型学的专门描述及批判 163
(一)内倾型女性(激情型女性) 163
(二)外倾型女性(冷漠型女性) 166
(三)外倾型男性 171
(四)内倾型男性 175
第五章 诗中的类型问题: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 179
第一节 斯比特勒类型学特征引论 179
第二节 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歌德的普罗米修斯的比较 187
第三节 和解象征的意义 205
(一)婆罗门教关於对立问题的观念 211
(二)婆罗门教关於和解象征的观念 217
(三)做为动力调节原则的和解象征 227
(四)中国哲学中的和解象征 234
第四节 象征的相对性 241
(一)妇女崇拜和灵魂崇拜 241
(二)爱克哈特关於上帝观念的相对性 264
第五节 斯比特勒和解象征的本质 285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学中的类型问题 303
(下册) 319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319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331
第一节 詹姆士的类型学 331
第二节 詹姆士类型观点中特有的二元对立范畴 339
(一)理性主义对经验主义 339
(二)唯理智论对感觉论 344
(三)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 344
(四)乐观主义对悲观主义 345
(五)宗教性对非宗教性 347
(六)意志自由论对宿命论 348
(七)一元论对多元论 350
(八)教条主义对怀疑主义 351
第三节 詹姆士概念的总体批判 351
第九章 传记中的类型问题 355
第十章 类型总论 365
第一节 绪言 365
第二节 外倾型 368
(一)意识的一般态度 368
(二)潜意识态度 372
(三)外倾态度中基本心理功能的特征 377
1.思维 377
2.外倾思维型 382
3.情感 391
4.外倾情感型 393
5.外倾理性型概述 396
6.感觉 399
7.外倾感觉型 400
8.直觉 403
9.外倾直觉型 405
10.外倾非理性型概述 408
第三节 内倾型 411
(一)意识的一般态度 411
(二)潜意识态度 416
(三)内倾型态度中基本心理功能的特征 418
1.思维 418
2.内倾思维型 422
3.情感 426
4.内倾情感型 428
5.内倾理性型概述 431
6.感觉 433
7.内倾感觉型 435
8.直觉 438
9.内倾直觉型 441
10.内倾非理性型概述 443
11.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 445
第十一章 定义 449
1.抽象作用 451
2.感情 453
3.感触性 454
4.阿尼玛 454
5.统觉 454
6.古老式 455
7.同化 455
8.态度 456
9.集体性 459
10.补偿 460
11.具体化 462
12.意识 464
13.建构 464
14.分化 466
15.异化 467
16.自我 467
17.情绪 468
18.对立形态 468
19.外倾 470
20.情感 470
21.移情 473
22.功能 473
23.观念 474
24.认同作用 477
25.同一 478
26.意象 479
27.个体 485
28.个性 485
29.个性化 485
30.劣势功能 487
31.本能 488
32.理智 489
33.内向投射 489
34.内倾 490
35.直觉 491
36.非理性 492
37.慾力 494
38.客观平面 494
39.定向 494
40.「神秘参与」 495
41.幻想 495
42.权力情结 502
43.投射 502
44.理性的 503
45.还原 504
46.自身 505
47.感觉 505
48.灵魂 507
49.灵魂意象 514
50.主观平面 516
51.象征 517
52.综合 525
53.思维 525
54.超越功能 526
55.类型 526
56.潜意识 527
57.意志 529
结语 531
译后记 541
附录:荣格作品中译及全集目录 543
中英名词对照表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