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平仄 1
一 四声 1
二 平仄 2
三 调平仄 5
第二篇 押韵 11
四 诗韵与通押 11
五 诗韵与选韵 14
六 押韵戒法 15
第三篇 对仗 18
七 对仗 18
八 对仗规则 21
九 对仗种类 23
第四篇 体别 42
十 律诗 42
十一 律绝 60
十二 排律 72
十三 古体诗 74
十四 杂体诗 83
第五篇 题材与命题 95
十五 题材 95
十六 命题方法 97
第六篇 章法 104
十七 近体诗章法 104
十八 古体诗章法 122
十九 一题数首诗章法 127
第七篇 表现手法 130
二十 起笔振题法 130
二十一 承笔醒题法 132
二十二 转笔扼题法 133
二十三 合笔束题法 135
二十四 欲擒故纵法 136
二十五 渐进描写法 137
二十六 对面托题法 139
二十七 背面敷粉法 141
二十八 旁面衬题法 142
二十九 对比反衬法 143
三十 虚实相间法 145
三十一 首尾呼应法 147
三十二 小中见大法 149
三十三 开门见山法 151
三十四 双管齐下法 152
三十五 内心独白法 153
三十六 一形三神法 154
三十七 声东击西法 155
三十八 勾连式手法 156
三十九 渲染烘托法 157
四十 铺垫托题法 159
四十一 以动衬静法 160
四十二 用典衬托法 161
四十三 承意相对法 161
四十四 寓庄于谐法 162
四十五 铺叙对照法 163
四十六 通体写景法 164
四十七 移步换形法 167
四十八 一句一绝法 168
四十九 情景分写法 169
五十 情景兼到法 174
五十一 乐景哀情法 175
五十二 通体写情法 177
五十三 情随景移法 178
五十四 叙事抒情法 178
五十五 叙事描写法 180
五十六 咏物明体法 181
五十七 咏物暗体法 183
五十八 怀古感今法 184
五十九 颂中有讽法 186
六十 赋体表达法 187
六十一 赋前兴结法 189
六十二 赋中作比法 190
六十三 叙事说理法 190
六十四凭空落笔法 191
六十五 描写议论法 192
六十六夹叙夹议法 194
六十七铺垫抒感法 196
六十八 情事景一体法 197
六十九 情事议一体法 199
七十 形象描写法 201
七十一 寄寓形象法 202
七十二 白描手法 203
七十三 悬念手法 205
七十四 问答手法 206
七十五 虚拟手法 208
七十六 比兴手法 209
七十七比喻手法 212
七十八 拟人手法 216
七十九 移情拟人法 219
八十 象征手法 220
八十一 夸张手法 222
八十二 回溯手法 225
八十三 倒文手法 226
八十四 抑扬手法 227
八十五 用典手法 229
八十六 数法并用 237
第八篇 句法 240
八十七 一般句法 240
八十八 特殊句法 243
第九篇 炼句 247
八十九 炼句 247
九十 炼句技巧 252
第十篇 诗歌常用修辞方式 266
九十一 省略 266
九十二 谐音 270
九十三 参互 271
九十四 转类 274
九十五 节缩 275
九十六 借代 276
九十七 排比 279
九十八 反诘 281
九十九 较物 283
一○○移觉 283
一○一 藏词 288
一○二 顶针 289
第十一篇 字法 292
一○三 炼字 292
一○四 诗眼 298
第十二篇 含蓄 301
一○五 含蓄 301
一○六 含蓄与其它手法同用 309
第十三篇意境 314
一○七 炼意 314
一○八 意境可共 335
附录: 《佩文诗韵》(摘录)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