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舞蹈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天民,余国芳著
  • 出 版 社:大卷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5
  • ISBN:9573084848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

第十三章 原住民的歌舞风情——台湾传统舞蹈之一 1

第一节 阿美族歌舞风情 9

一、祈神歌舞 11

二、缅怀先民歌舞 14

三、首领之舞 17

四、农事祭仪之舞 18

五、捕鱼歌舞 22

六、筑屋歌舞 23

七、成年和晋级之歌舞 24

八、招赘歌舞 27

九、迎宾歌舞 29

十、休闲自娱歌舞 29

十一、木鼓之舞 31

十二、服饰与歌舞 32

第二节 布农族歌舞风情 34

一、栗祭歌舞 39

二、狩猎歌舞 41

三、出草祭之歌舞 42

四、射耳祭歌舞 43

五、平安祭歌舞 45

六、婴儿祭歌舞 46

七、婚事歌舞 47

八、布农杵舞 48

第三节 卑南族歌舞风情 49

一、农耕祭仪歌舞 53

二、猴祭之歌舞 56

三、大狩猎祭歌舞 57

四、会所之歌舞 59

五、勇士之舞 61

六、妇女互助歌舞 62

七、成婚之歌舞 64

八、女巫之舞 66

九、游戏歌舞 67

第四节 泰雅族歌舞风情 68

一、农事歌舞 78

二、出猎歌舞 80

三、英雄之舞 81

四、迎娶歌舞 82

五、吸烟饮酒歌舞 84

六、黥面之舞 86

七、祭灵与驱邪歌舞 87

八、口簧琴歌舞 88

九、联欢歌舞 90

第五节 赛夏族歌舞风情 91

一、迎灵之舞 103

二、延灵之舞 103

三、娱灵祭之舞 104

四、逐灵祭之舞 105

五、送灵祭之舞 106

六、观光性「矮灵祭」歌舞 108

第六节 鲁凯族歌舞风情 110

一、族源歌舞 119

二、收穫歌舞 120

三、出猎之歌舞 122

四、馘首之舞 124

五、勇士之舞 126

六、巫师祭舞 126

七、恋爱和婚嫁之歌舞 128

八、教育示警之歌舞 130

九、自娱游戏之歌舞 131

第七节邹(曹)族歌舞风情 133

一、祭神歌舞 142

二、「玛雅斯比」祭仪之歌舞 144

三、播种祭歌舞 147

四、收获祭歌舞 149

五、圣火歌舞 151

六、团结之歌舞 152

七、青年勇士之舞 153

八、幽默讽刺之舞 155

第八节 排湾族歌舞风情 155

一、五年祭之歌舞 165

二、农事祭歌舞 171

三、丰收祭歌舞 173

四、人生礼仪之歌舞 176

五、英雄与出征之舞 180

六、巫师之舞 186

第九节 达悟(雅美)族歌舞风情 184

一、农作与丰收祭歌舞 193

二、造船与船下水之歌舞 195

三、捕鱼祭之歌舞 198

四、新屋落成之歌舞 200

五、嫁娶之歌舞 202

六、休闲自娱之歌舞 203

七、达悟(雅美)精神舞(勇士舞) 204

八、甩发歌舞 205

第十节 邵族歌舞风情 207

第十一节 平埔族歌舞遗存 216

第十四章 汉族舞蹈的移植和创新—台湾传统舞蹈之二 227

概述 1

第一节「艺阵」中之舞 234

、狮阵 236

、龙阵 239

、八家将 241

、宋江阵 243

、跳鼓阵 244

、车鼓弄 245

、牛犁阵 246

、高跷阵 247

、布马阵 248

、七响阵 249

、斗牛阵 250

、凉伞锣鼓阵 251

、麒麟阵 251

、水族阵 251

、龙凤狮阵 252

、将爷阵 252

、竹马阵 253

、歌仔阵 253

、桃花过渡 254

、十二婆姐阵 255

、挽茶阵 256

、七番弄 256

、大仙俑仔阵 257

、十三太保阵 257

、水牛阵 258

、烧酒仙 258

、电子琴花车 259

第二节 传统舞蹈中之「古典舞」、「民俗舞」 259

、礼容舞 260

、霓裳羽衣舞 261

、飞天舞 261

、天女散花 262

、伎乐天女 263

、凤舞 264

、拂舞 265

、袖舞 266

、绸舞 266

、盘舞 267

、莲舞 268

、扇舞 269

、旗舞 269

、剑舞 271

、刀舞 271

、枪舞 273

、锺馗舞 274

、马鞭舞 274

、刘海儿戏金蟾(钱) 275

、棍舞 275

、连厢舞 276

、凤阳花鼓 277

、太平鼓舞 277

、小放牛(牧童与姑娘) 278

、手绢舞 278

、老背少 279

、扑蝶舞 279

、蚌舞 280

、灯舞 281

、旱船舞 282

、采茶舞 283

、彩球舞 284

、刺绣舞 284

、圈舞(环舞) 285

、木屐舞、农家乐 286

、嘉宾讌舞 286

第三节 其他民族的民俗舞蹈 287

、新疆舞 287

、藏族舞蹈 290

、苗族舞蹈(跳月) 293

、萨满舞 288

、蒙古族舞蹈 291

、板凳舞 293

本章结语 295

第十五章 戏曲舞蹈——台湾传统舞蹈之三 295

第一节 戏曲的沿革与舞蹈 295

一、戏曲的起源 295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舞蹈 296

三、戏曲的音乐 298

四、戏曲的行当、脸谱、行头 300

五、戏曲的舞台 303

六、戏曲的程式化和虚拟性 304

七、台湾传统的戏曲 306

第二节 歌舞小戏 309

第三节 台湾流传的大戏 313

一、南管戏之舞 313

二、九甲戏之舞 317

三、北管戏之舞 318

四、客家采茶戏之舞 323

五、歌仔戏之舞 326

六、京戏之戏曲舞蹈 338

七、豫剧之戏曲舞 353

八、粤剧之戏曲舞 355

九、其他地方戏之戏曲舞 360

第十六章 宗教舞蹈——台湾传统舞蹈之四 365

第一节 儒教与舞蹈 368

一、儒教的形成和演变 369

二、儒礼之乐舞 374

第二节 佛教与舞蹈 385

一、佛教的形成及演变 385

二、佛教之乐舞 390

第三节 道教与舞蹈 399

一、道教的形成与演变 399

二、道教之乐舞 404

第四节 回教之舞蹈 413

一、回教 413

二、伊斯兰的宗教节日 415

第五节 基督教天主教与舞蹈 416

第六节 民间其他信仰之舞 421

一、祭奠无缘孤魂之仪式 421

二、送王船 422

三、「五营神兵」 424

四、城隍爷出巡 425

五、妈祖遶境进香 427

六、炸财神爷(炸寒单爷) 429

七、巫觋之舞 430

本章结语 432

第十七章 现代社会娱乐舞蹈——交际舞、标准舞、流行舞 435

第一节 近代、现代社会的交际舞 436

一、早期的交际舞 436

二、交际舞进入公众的舞厅 438

三、交际舞推展到全世界 440

第二节 国际标准舞 443

一、国际标准舞的由来和赛事 443

二、摩登舞 444

三、拉丁舞 445

第三节 其他现代流行舞蹈 447

一、爵士舞Jazz Dance 448

二、摇摆舞Swing Dance 448

三、摇滚舞Rock and Roll Dance 449

四、扭扭舞The Twist 450

五、阿哥哥舞、灵魂舞 450

六、迪斯可舞Disco 451

七、哈瑟舞Hustle 451

八、霹雳舞Break Dance 452

九、查尔斯登舞Charleston 453

十、柏青架The Pzchngz 453

十一、马苓薯舞The Potatoes 453

十二、泳舞 454

第四节 台湾交际舞的沧桑和兴旺 454

一、特区和地下舞厅之舞 455

二、解禁的前前后后 459

三、参加国际竞技舞活动 468

四、派系林立赛事如潮 471

五、舞步的演化和创造(许仁上、金澎、吴佩倩) 484

六、狂热的街头舞蹈——街舞 489

第五节 大专院校的舞蹈锦标赛 495

一、国际标准舞 495

二、啦啦队和大会舞 507

第十八章 舞蹈教育与出版 512

第一节 国民中、小学的舞蹈教育 520

一、国民小学舞蹈教育 521

二、国民中学舞蹈教育 522

三、高级中学舞蹈教育 523

第二节 国民中、小学舞蹈实验班 524

一、国民小学舞蹈实验班 527

二、国民中学舞蹈实验班 533

三、高中舞蹈实验班 536

四、舞蹈教育的师资及毕业趋向 540

第三节 民俗技艺教育 544

一、中华民俗技艺训练中心之教育 545

二、国立复兴剧艺实验学校综艺科之教育 546

三、国民中小学之乡土艺术教育 548

第四节 大专院校的舞蹈教育 552

一、中国文化大学舞蹈学系 553

二、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舞蹈学系 556

三、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系 561

四、国立台湾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学系 565

五、台南女子技术学院舞蹈学系 566

六、台北市立体育学院舞蹈学系 567

第五节 舞蹈教学成果展示 567

一、成果展示的意义和实践 567

二、附属舞团的活动 570

第六节 社会之舞蹈教育 579

一、舞蹈研究所、研究社、舞蹈班之沿革 581

二、各时期主要之舞蹈所、社、班 584

第七节 学前舞蹈之教育 593

一、学前舞蹈教育之意义 593

二、起步阶段的幼儿舞蹈 594

三、幼稚教育走上正轨 597

四、幼儿启发舞蹈与韵律操 600

第八节 舞蹈书刊、论文、舞蹈音乐之出版 606

结语 623

参考书目 627

第五编 附录 637

台湾区中华民族舞蹈比赛决赛秩序册 366

前言 1

第一编 史前篇 3

第一章 纪元前的舞蹈——考古及推测之原始舞 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舞蹈 4

一、左镇人 4

二、长滨文化 4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舞蹈 5

一、新石器早期-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前 5

二、新石器中、晚期- 6

第三节 铁器时代 10

一、十三行文化 11

二、万山岩雕中的原始舞蹈图像 11

第四节 原始舞蹈的内容和形式 12

本章结语 14

第二编古代篇 17

第二章 十六世纪前的舞蹈——南岛先民之舞 19

第一节 先秦时期传疑之舞 20

第二节 汉魏时期关注之舞 21

第三节 隋唐时期所见之舞 23

第四节 宋元文献记述之舞 26

第五节 明代经略时期之舞 28

本章结语 31

第三编 近代篇 33

第三章 十七世纪前期的舞蹈——荷、西三十八年之舞 35

第一节 入台的荷兰人及其舞蹈 36

第二节 据台的西班牙人及其舞蹈 37

第三节 传教士及对台湾舞蹈文化的影响 39

第四节 荷西时期原住民的习俗舞 40

第五节 海盗海商集团和汉移民的舞蹈 42

本章结语 44

第四章 十七世纪中后期的舞蹈——明郑二十二年之舞 47

第一节 引入雅乐雅舞 49

第二节 农隙武事之舞 52

第三节 移民社会之舞 54

第四节 平地和山区之舞 56

本章结语 59

第五章 十八、十九世纪的舞蹈——纳入清版图之舞 61

第一节 推行礼仪之舞 63

第二节 从移民到定居社会之舞 69

一、清代的大移民 70

二、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形态 71

三、大陆文化的延伸和变异 72

第三节 原住民社会之舞 76

本章结语 97

第六章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舞蹈——日据五十年之舞 99

第一节 安抚时期之舞 102

一、大陆戏曲歌舞继续入台 102

二、民俗舞蹈的保持和延续 107

三、新式歌舞争奇斗艳 109

四、文化运动及新歌舞 111

第二节 皇民化之舞 113

一、皇民化运动 114

二、皇民奉公会的歌舞 115

第三节 校园之舞 117

一、日制的教育 117

二、学校中的舞踊课 118

三、学校歌舞的表演 122

第四节 日本舞踊及对台的影响 123

一、日本的舞踊和歌舞伎 123

二、日本演艺舞团入台及影响 124

第五节「高砂族」之舞 127

一、日本时代的原住民 127

二、田野调查记录之舞 129

本章结语 136

第四编 当代弋篇 139

第七章 四十年代中后期的舞蹈——光复伊始之舞 141

第一节 欢庆光复之舞 142

第二节 戏剧歌舞的管理 144

第三节 过渡期之舞 145

第四节 建省后之舞 147

第五节 培育舞蹈幼芽 151

第六节 本土的第一代舞蹈家 153

本章结语 160

第八章 五十年代的舞蹈——探索与战斗之舞 161

第一节 启动台湾舞蹈新纪元: 163

一「花木兰」的舞蹈创举 164

二台湾省青年服务团文教工作大队的舞蹈活动 181

三舞蹈的劲旅尖兵 186

1.省党部文化工作队的舞蹈活动 188

2.公路党部文化工作队的舞蹈活动 190

3.其他文化工作队的舞蹈活动 191

第二节 革命的艺术战斗晚会 192

一、充满战斗内容的表演 192

二、新颖的战斗形式: 206

三、救国团对战斗舞蹈的推动 217

四、克难运动中的舞蹈演出 220

第三节 推行民族舞蹈 223

一、倡导民族舞蹈 224

二、成立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 225

三、首次民族舞蹈示范演出 229

四、初期确定的民族舞蹈形式 236

第四节 舞蹈有了自己的节日 239

一、确定「五五」舞蹈节 239

二、加强舞蹈基础建设 241

三、建立艺校和民族舞蹈理论讲座、舞团 243

第五节 开展民族舞蹈大竞赛 249

一、舞蹈竞赛的意义 249

二、首届、二届竞赛之盛况 250

三、舞蹈竞赛走向制度化 270

第六节 采集和改进山地歌舞 277

一、考察和采集山地歌舞 280

二、山地歌舞的整理和改良 285

三、山地歌舞风靡全台 292

第七节 起步中的芭蕾 303

一、「芭蕾」之译名 304

二、教授「芭蕾」之舞蹈研究所 305

第八节 民间舞蹈社和娱乐性歌舞团 312

一、限制教舞的风波 312

二、舞蹈研究所(社)纷纷成立 314

三、舞蹈研究所的活动,各种舞蹈会上的表演 316

四、歌舞剧演出的尝试 322

五、民营娱乐歌舞团兴起与变迁 326

六、台湾夜总会的舞蹈 336

第九节 与国外的舞蹈交流 340

一、日本舞踊界来台访问 341

二、美国舞蹈输入台湾 1

三、韩国艺术团访台 345

四、舞蹈家纷赴国外宣扬中华文化 347

第十节 舞蹈服务业的萌动与繁盛 349

一、试制芭蕾舞鞋 350

二、开发舞蹈服饰 351

三、舞蹈服务业的演化 352

第十一节 舞蹈园地的开拓人 354

一 不是舞蹈家的开拓人&何志浩 355

二、开创舞蹈教育的姊妹&高梓高棪 356

三、垦拓台湾舞蹈逾半世纪的伉俪&李天民、余国芳 358

四、力闢蹊径的舞蹈博士&刘凤学 365

五、戏曲舞蹈家&梁秀娟 368

六、学校舞蹈教育家&潘香凝 368

七、「青梅竹马」儿童舞蹈创新者&刘玉芝 369

八、原籍日本的舞蹈家&李惠美 369

本章结语 370

第九章 六十年代的舞蹈——普及与民族之舞 373

第一节 艺工队和文化队的舞蹈 374

一、军中的康乐活动 374

二、国军康乐队大竞赛 375

三、国军新文艺运动和文艺金像奖 383

四、文化工作队依然活跃 400

第二节 中华民族舞蹈竞赛兴旺普及和提升 403

一、舞蹈竞赛的普及与赛况 403

二、强调舞蹈的民族性 409

三、近似命题之比赛 423

四、决赛在各地轮流举办 429

第三节 舞蹈欣赏和表演会 457

一、定期的舞蹈欣赏会 457

二、花团锦簇的舞蹈发表和表演会 461

三、节庆和纪念会之舞蹈演出 464

第四节 土风舞与中国联欢舞的兴起 472

一、「土风舞」的兴起 472

(一)土风舞的源起 472

(二)土风舞的正式引进 473

(三)土风舞的普及与创新 478

(四)推行台湾土风舞具有贡献者 478

二、「中国联欢舞」的出现 481

(一)中国联欢舞之由来 481

(二)中国联欢舞之编制 482

(三)中国联欢舞示范讲习与推广 485

(四)万人联欢舞大会及影响 486

三、康辅活动中的「唱和跳」 501

第五节 观光舞蹈和电影舞蹈 504

一、开创舞蹈文化观光先河 504

二、观光舞蹈的实验性演出 510

三、夜总会的观光舞蹈 520

四、电影与舞蹈 524

第六节 发展中的舞蹈团体 533

一、成立中华民族舞蹈学会 533

二、日益兴旺的舞蹈研究社 541

第七节 开创舞蹈学府和史论研究 545

一、高等舞蹈学府的建立 545

台湾的第一个舞蹈科(中国文化学院) 546

公立的第一个舞蹈科(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557

二、舞蹈史论研究的起步 563

第八节 舞蹈的输入和输出 565

一、国外来台的舞蹈团 565

二、华侨和华裔舞蹈团的献演 570

三、成功的舞蹈演出 573

舞蹈家出国教学和访问演出 573

1968年墨西哥奥林匹克世运会·世界文化展览——组「中华民国舞蹈团」赴会 573

本章结语 582

第十章 七十年代的舞蹈——引进与现代之舞 585

第一节 自强活动之舞 586

一、自强活动的意义 586

二、艺工队、文宣队、文艺队的自强活动 587

三、多种形式自强舞蹈晚会 588

四、自强舞的创作和表演 589

第二节 民族舞蹈推进中的新课题 593

一、对民族舞蹈之探讨 593

二、寓意深远的制作与演出 595

三、美哉中华,舞蹈的历史 597

四、民族舞蹈登上大雅之堂 608

五、边疆舞的收集与改编 614

六、创立自己的国舞 617

第三节 山地舞受到重视 623

一、展开系统的田野调查 623

二、综合性的表演 624

三、原住民舞蹈比赛 625

四、山地歌舞展 627

五、文化村之建设和活动 629

第四节 土风舞方兴未艾 632

一、土风舞的队伍不断扩大 632

二、创作内容日益丰富 633

三、土风舞之活动 635

第五节 芭蕾舞水准之提昇 638

一、外国芭蕾舞团对台之影响 638

二、各种小品和选粹的演出 638

三、芭蕾舞展 639

四、全幕芭蕾本土版的尝试 640

第六节 现代舞在台湾的崛起 642

一、现代舞之解释 642

二、国外现代舞团之引入和影响 644

三、台湾现代舞之启航 646

四、云门舞集和新古典舞团 651

第七节 文艺的推展和活动 658

一、举办文艺季 659

二、开展艺术服务社会活动 661

三、舞蹈社团的辅导及活动 664

四、各种形式的舞蹈演出 666

五、恢复娱乐歌舞团的申办 670

六、设立舞蹈「飞凤奖」·七十年代舞蹈「飞凤奖」得奖者 671

李昌霞、江金凤、简子爱、杨桂香、王丽珠、林淑蕙、宓克琳(义大利神父)(1976年) 673

施德蕾、李英秀、卢锡良(1977年) 674

陈隆兰、蒋啸琴、林克美、锺千代、张淑华、柯丽美(1978年)杨素珍、许惠美、李慧美、温淑美、朱秀华、郭惠良、张淑珠、罗楚莹(1979年) 674

姚明丽、黄丽薰、蔡翠钗、谌琼华(1980年) 674

第八节 舞蹈竞赛之改进和丰富 677

一、新的竞赛内容和方式 677

二、舞蹈类别新诠释 677

三、分区轮流举办赛事 679

四、历年竞赛举例(1970-1979) 680

第九节 舞蹈担负起国民外交使命 718

一、出国演出的管理 718

二、代表国家的舞蹈使者 721

(一)1970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中国日」——组「中华民国访日艺术团」 722

(二)中华少年国剧团 728

(三)中华乐舞艺术团 728

(四)中国文化学院「华冈舞蹈团」 734

(五)国立台湾艺专「中华舞蹈团」 736

三、青年友好访问团之舞 741

四、其他民间歌舞团的出访 746

五、国外来台的舞蹈团演出呈多样化 750

本章结语 757

第十一章 八十年代的舞蹈——开放与多元之舞 759

第一节 民族舞蹈展新姿 760

一、展现出舞蹈的不同风格和内涵 760

二、在舞展中显示多元性、综合性 762

三、民族舞剧融入新元素 765

四、「传统与创新」舞蹈发表会 767

五、延续原住民舞蹈风采 773

第二节 现代舞呈现多元风貌 779

一、老舞团的新型态 779

二、佼佼者自立门户 781

三、归国者带回的新面向 784

四、前卫和小剧场运动 786

五、新生代之新创作 789

六、来自香港的现代舞 790

第三节 台湾芭蕾的转折 791

一、推出芭蕾名剧 791

二、成立新的芭蕾舞团 793

三、开创中国的芭蕾舞 795

开创中国芭蕾舞 795

首演中国芭蕾舞剧-「龙宫奇缘」(晚霞)(马思聰作曲) 795

第四节 台湾土风舞获得社会和国际公认 804

一、休闲的普及活动 804

二、社区土风舞观摩 804

三、大专院校的土风舞 807

四、土风舞走出国门 811

第五节 三军舞蹈活动的变化 812

一、舞艺提昇增加艺术性、娱乐性 813

二、国军新文艺「金像奖」 813

三、劳军和军民联欢之舞 819

第六节 文艺节之舞蹈 820

一、全国文艺季之舞展 820

二、台北市艺术节之活动 836

三、舞蹈节之盛会 839

四、举办国际艺术节 850

第七节 艺术归乡文化拜拜 860

一、艺术归乡之活动 860

二、假日广场之表演 862

三、民俗艺术的推展 864

四、祭孔与祭祖之舞 868

释奠礼之舞 868

祭祖盛典之舞 869

第八节 舞蹈比赛之改进与实况 876

一、1980年,中华民族舞蹈比赛实况 876

二、1981年,中华民族舞蹈比赛实况 878

三、1983年,1984年中华民族舞蹈赛况 878

四、1985年,1986年中华民族舞蹈赛况 880

五、1986年,1987年中华民族舞蹈赛况 881

六、1988年,1989年中华民族舞蹈赛况 883

第九节 文化建设和舞蹈奖项 884

一、文建会和两厅院对舞蹈的影响 884

二、教育部设立民族艺术薪传奖 886

三、八十年代舞蹈「飞凤奖」得奖者 890

张秀琴、许金祝、陈玉秀、王丽琴、叶振华、陈春惠、谢翠娟、郭美江(1981年) 891

吴金树、周惠丹、吴素芬、蔡光代、潘美云、郭穗莲、张秀如(1982年) 892

黄健、石玉娇、陈富美、江映碧、林世雯、胡松德(1983年) 894

陈云庆、李维、廖末喜、侯美金、谢美世(1984年) 895

伍曼丽、刘黎瑛、蔡丽华、张鸿云、万裕民、洪仁威(1985年) 896

陈智惠、蔡淑苗、林淑玉、林丽珍、李致慧、王玉英(1986年) 898

赖春满、易天华、林淑祯、刘清雯(1987年) 899

赖惠真、徐玉珍、曾素珍、朱丽姬、胡民山(1989年) 900

第十节 台湾舞步跳遍世界 901

一、活跃的中国青年友好访问团之舞 901

二、大专院校舞蹈团出访 905

三、赴国外参加舞蹈节和比赛 907

四、五大洲舞团带来的新经验 908

本章结语 921

第十二章 九十年代的舞蹈——迈向新世纪的舞蹈 923

第一节 民族舞蹈的再开发 924

一、努力从源头汲取 925

二、创作精緻的新舞蹈 902

三、仿古之重建和创作 931

四、挖掘本土资源 933

(一)、原住民舞蹈文化受到重视 933

(二)、编纂「台湾原住民舞蹈集成」 934

(三)、乡土民俗的推展 941

五、乡土民俗艺术之研究 941

六、原住民成立舞团 943

七、各具特色的其他民族舞团 949

第二节 追寻台湾芭蕾的创作 952

一、力求跳脱传统巢臼 952

二、寻找本土的新模式 957

三、立足硬鞋基础上的探索 959

四、爵士登上舞台 961

五、其他舞团的芭蕾演出 963

第三节 现代舞百花绽放 966

一、向深层次追求探索 966

二、回归自然与东方身体观 970

三、本土和关注社会诉求之舞 976

四、舞蹈剧场的新浪潮 980

五、跨界和实验性的演出 986

第四节 民间舞蹈社团的综合演出 994

一、参与文艺季的演出 994

二、舞蹈节之献演 995

三、传统民艺舞大展示 999

四、专题性舞蹈活动 1002

五、快乐缤纷的儿童舞蹈活动 1004

1.彩色世界变变变的儿童舞蹈活动 1004

2.「童心·童玩·舞童年」联合舞展 1007

3.活跃的儿童舞蹈世界 1008

第五节 大专院校舞蹈科系 1010

一、舞蹈工作者的摇篮 1010

二、中国文化大学舞蹈学糸 1011

三、台湾艺术大学舞蹈学糸 1012

四、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糸 1016

五、台湾体育学院舞蹈学糸 1018

六、台南女子技术学院舞蹈学糸 1019

七、台北体育学院舞蹈学糸 1020

第六节 转型中的台湾区中华民族舞蹈竞赛 1020

一、出现存废危机 1020

二、应变中的措施 1021

三、改进的办法 1022

四、应变中的小插曲 1023

五、历年台湾区中华民族舞蹈比赛成果 1024

第七节 新型的舞蹈赛事和活动 1025

一、全民舞蹈新世纪 1025

二、武林至尊舞蹈创作比赛 1031

三、优良传统民族舞蹈比赛 1032

四、舞跃大地舞蹈创作比赛 1035

第八节 舞蹈奖项及得主 1040

一、民族艺术薪传奖 1040

二、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1041

三、九十年代舞蹈「飞凤奖」 1043

张淑媖、王淑美、洪淑玲、张雪白(1991年) 1043

王广生、赖秀峰、陈华(1993年) 1043

游好彦、刘品丽、何丽美、刘绍炉、张月珍、苏明珠、杨桂娟、李超、魏沛霖、赖泱漩(1994年) 1045

陈克宁、郑碧如、林秀贞、颜翠珍、赖素娟、周美伶、王琼瑢(1995年)蔡雪慧、许春香、卢翠滋、李燕萍(1996年) 1047

黄丽华、陈丽莉(1997年) 1049

陈清美、丁翠苓、王俪娟、陈学绵、简淑茵、张肇壮、杜美锦(1998年) 1050

阎仲玲、阎中媛、苏丽英、周美燕、孙翠玲、欧阳慧珍、陈丽娟、林淑惠(1999年) 1050

郑维怜、王湘瑾、萧如玲、李佳璟、黄美惠、杨淑芬(2000年) 1054

张永煜、杜玉玲、锺百合(2001年) 1054

许仁上、林淑敏、林郁晶、潘丽君(2002年) 1054

曾照薰、黄美兰、洪惠昭、罗雅柔、游月说、吴贞霖、郑月锂、杨智强(2003年) 1054

李清秀、陈永佳、萧君玲(2004年) 1054

四、从事舞蹈教学成绩优异贡献奖(2000年) 1054

第九节 地球村之舞蹈交流 1056

一、舞蹈交流之开放 1056

二、外国芭蕾的经典风姿 1057

三、后现代的强烈冲击 1061

四、外国民俗舞团的启示 1065

五、在国际上打出知名度 1068

六、两岸的舞蹈交流 1070

本章结语 1078

结语 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