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前提 5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 12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构成 12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15
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17
第三节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9
一、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19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4
第二章 辩证的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7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27
一、世界观是人类探索世界本质问题的精神升华 27
二、唯物主义及其同唯心主义的对立 29
三、近代唯物主义的成就与缺陷 33
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 35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 37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7
二、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39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1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42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2
二、意识的能动性 47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一般特点 49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灵魂 53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53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53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57
三、唯物辩证法是揭示世界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61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65
一、矛盾是对立的统一 65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9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2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77
一、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77
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80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84
一、辩证的否定 84
二、否定之否定 87
第四章 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规律 91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91
一、人类社会的自然前提 91
二、社会历史的起点和基础 93
三、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96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复杂结构 98
一、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98
二、社会政治结构 101
三、社会意识结构 103
第三节 社会发展动力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106
一、社会发展动力 106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13
三、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5
第四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116
一、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116
二、社会形态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118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20
第五章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123
一、社会历史是主体人的客观活动过程 123
二、人的本质及其属性 124
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126
第二节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28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128
二、个人的历史作用 131
三、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134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 137
一、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 137
二、历史主体的自觉选择 139
第六章 人类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 144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144
一、实践是能动的反映论的基石 144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147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50
四、实践在主体反映客体中的决定作用 152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54
一、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54
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58
三、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 160
第三节 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164
一、真理的客观性 164
二、真理的辩证性 167
三、真理的具体性 170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1
第四节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 173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73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174
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175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180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 180
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80
二、商品的二因素及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82
三、货币及其流通规律 185
四、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88
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191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91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193
三、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 19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195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95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97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198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202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04
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04
二、剩余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205
第八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20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08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基 208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加深 210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形式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21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 213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 213
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214
三、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 215
四、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21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221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 221
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限制 224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限制 226
第四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爆发 234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234
二、资本主义在经济危机的困扰中运行 235
三、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236
第九章 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240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40
一、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240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244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46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250
一、资本输出及其战后的新特点 250
二、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253
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联合与斗争 255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57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 260
一、“股权分散”没有改变垄断资本统治的实质 260
二、“管理民主化”没有改变雇佣劳动者的地位 262
三、“福利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工人阶级的状态 263
第十章 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阶级实质 26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267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 267
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特点 269
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272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75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275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277
三、资产阶级的平等权利 281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83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理论基础 283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287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演变趋势和深刻危机 288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及社会面貌 291
一、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91
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陷入了深刻危机 294
第十一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9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必然趋势 296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96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是历史的必然 298
三、战后世界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01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303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变革 303
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304
三、战后无产阶级自身的新变化没有改变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革命性 306
第三节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 308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08
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09
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 311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313
一、战略和策略的重要性 313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 314
三、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31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3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防线的迂回突破 318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具体进程的推测 318
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 320
三、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3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326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326
二、人类历史发展的跳跃性和曲折性 3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带来的高难度课题 331
一、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上的艰难性 331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33
三、改造小农经济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艰巨任务 335
第四节 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探索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艰辛历程 338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338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341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43
第五节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 346
一、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是对私有制社会的否定 346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346
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47
四、社会主义国家是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伟大力量 34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民族特色 350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 350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350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关系 3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355
一、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55
二、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56
三、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成果 359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361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361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6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366
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366
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 369
三、“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37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7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具体表现 372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性质 3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76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376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79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82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82
二、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84
第四节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387
一、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87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388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90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