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3
凡例 5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章 建置 区域区划 34
第一节 建置 34
第二节 区域 35
第三节 区划 35
第四节 驻团单位 40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3
第一节 地形地貌 43
第二节 气候 43
第三节 水资源 59
第四节 土壤 60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 62
第六节 自然灾害 63
第三章 团场开发 68
第一节 垦荒奠基 68
第二节 水利开发 72
第三节 土地开发 73
第四节 改造中低产田 74
第四章 农业体制结构 7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76
第二节 经济结构 77
第五章 种植业 80
第一节 耕地 80
第二节 种植结构 81
第三节 种植业分区 81
第四节 主要作物及产量 82
第五节 种植技术 88
第六节 小麦种植“冬改春”与模式化生产 90
第七节 种子 91
第八节 肥料 93
第九节 植物保护 95
第十节 丰产竞赛 98
第十一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99
第六章 林业 103
第一节 植树造林 103
第二节 林型结构 106
第三节 树种 育苗 106
第四节 效益 108
第五节 果园 110
第六节 管理 112
第七章 养殖业 113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14
第二节 畜禽品种 饲养量 114
第三节 品种改良 117
第四节 饲养管理 121
第五节 饲料 122
第六节 疫病防治 123
第七节 经营承包责任制 128
第八节 畜牧产品及销售 130
第八章 农田灌溉 1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34
第二节 水系分布 135
第三节 灌溉制度 136
第四节 灌溉效益 137
第五节 劳力组织 140
第六节 灌溉技术 140
第九章 农业机械 141
第一节 机械 141
第二节 作业 142
第三节 队伍 143
第四节 管理 144
第五节 农机修理 149
第六节 油材料管理 149
第七节 技术革新 150
第十章 副业 庭院经济 151
第一节 副业 151
第二节 庭院经济 152
第十一章 工业 156
第一节 工业体制与结构 156
第二节 工业门类及厂家 158
第三节 技术设备 生产能力 165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与更新改造 166
第五节 管理 168
第六节 电力 172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 173
第一节 道路 173
第二节 交通运输工具 175
第三节 汽车运输 177
第四节 运输管理 180
第十三章 建筑业 村镇建设 183
第一节 机构 183
第二节 建筑队伍 184
第三节 勘察设计 184
第四节 建筑施工 185
第五节 经营体制 186
第六节 村镇建设 187
第七节 房产管理 188
第十四章 商贸 190
第一节 商饮服务业 190
第二节 物资供销 195
第三节 农产品销售 203
第四节 粮油供销 204
第十五章 团场经济结构 210
第一节 工业农业的比例关系 210
第二节 “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11
第三节 “五大”物资生产、流通部门的比例关系 212
第十六章 计划管理 214
第一节 计划编制 214
第二节 计划执行 215
第三节 统计工作 218
第十七章 财务 220
第一节 机构 221
第二节 制度 221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22
第四节 财务大检查 223
第五节 清产核资 223
第六节 审计监督 224
第十八章 劳动 工资 230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30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232
第三节 工资管理 234
第四节 培训 236
第五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237
第六节 劳动保险 职工福利 239
第十九章 土地管理 242
第一节 机构 242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 242
第三节 土地使用申报登记 242
第四节 土地使用费征收 243
第五节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43
第二十章 中国共产党一五○团场组织 24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45
第二节 党委工作部门 248
第三节 党员 250
第四节 党代会 253
第五节 思想政治工作 255
第六节 纪律检查 266
第七节 干部工作 267
第八节 信访工作 271
第九节 业余党校 271
第二十一章 重大政事 272
第一节 “反右倾”及甄别 2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7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 273
第四节 “揭批查”运动和“双打”斗争 275
第五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276
第六节 整党 277
第七节 经济体制改革 278
第二十二章 行政 280
第一节 团场行政领导 280
第二节 团场行政工作部门 283
第三节 营级行政机构 288
第四节 连级行政机构 288
第二十三章 工会 29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90
第二节 会员 290
第三节 职代会 工代会 290
第四节 工会主要活动 291
第五节 妇女工作 292
第二十四章 共青团 29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94
第二节 组织发展 295
第三节 团代会 296
第四节 主要活动 297
第五节 知青工作 299
第六节 少先队工作 300
第二十五章 政法 301
第一节 治安保卫 301
第二节 司法行政 309
第二十六章 人民武装 312
第一节 机构 312
第二节 民兵 312
第三节 预备役部队 313
第四节 训练 314
第五节 兵役 316
第二十七章 教育 318
第一节 教育行政 318
第二节 学校管理 319
第三节 幼儿教育 319
第四节 小学教育 320
第五节 中学教育 323
第六节 职业教育 326
第七节 成人教育 327
第八节 教师 328
第九节 教育经费 329
第十节 勤工俭学 330
第二十八章 科技 339
第一节 机构队伍 339
第二节 科普活动 340
第三节 科技活动 340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 342
第二十九章 文化 体育 347
第一节 文化 347
第二节 新闻 352
第三节 体育 355
第三十章 医疗卫生 358
第一节 机构 358
第二节 队伍 359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360
第四节 卫生防疫 361
第五节 妇幼保健 367
第六节 医疗技术 368
第七节 医疗管理 369
第八节 医药 370
第九节 医疗制度 371
第三十一章 人口 372
第一节 人口来源 372
第二节 人口变动 373
第三节 人口结构 375
第四节 民族 379
第三十二章 计划生育 381
第一节 管理 381
第二节 宣传教育工作 383
第三节 晚婚 晚育 节育 384
第四节 奖励 处罚 385
第三十三章 民政 387
第一节 优抚工作 387
第二节 社会救济与福利 387
第三节 婚姻登记 388
第四节 殡葬管理 389
第三十四章 人民生活 390
第一节 工资 290
第二节 住房 391
第三节 生活消费 391
第四节 风俗习惯 393
第三十五章 社会新风 397
第一节 艰苦创业精神 397
第二节 绿化团场 397
第三节 敬业爱岗 398
第四节 民族团结 399
第五节 爱国拥军 399
第六节 关心下一代 400
第七节 捐资助学 401
第八节 见义勇为 401
第九节 助人为乐 402
第十节 家庭美德 403
第十一节 公仆情 405
第十二节 拾金不昧 407
第三十六章 人物 409
第一节 人物传 409
第二节 人物简介 415
第三节 人物表 人名录 423
附录 434
一、辑补 434
二、重要文献资料辑存 444
三、诗词 歌谣 谚语 466
四、回忆录 472
表格索引 478
后记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