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本刊创办十周年 1
祝贺与希望&唐弢 1
一点感想&王信 2
从国际性的学术期刊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加坡〕王润华 4
一帆风顺&〔捷克〕高利克 张汕译 12
深爱·感谢·希望&马良春 14
回忆及思考&林非 41
今天研究现代文学的意义在哪里?&支克坚 17
十年&刘纳 21
益友良师&康林 22
蹒跚十年&王瑶 23
廿世纪中国文学 25
弗洛伊德主义与中国二十世纪文艺美学&尹鸿 25
史诗:一个令人神往而又充满艰难的诱惑——对《子夜》式史诗小说的探索&秦志希 47
现代小说家的“意境”追求&方锡德 64
英国随笔与中国现代散文&〔英〕卜立德 81
论胡适对中国话剧运动的贡献&宋剑华 99
茅盾的《虹》和“易卜生命题”&丁尔纲 117
作家作品研究 132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小说&严家炎 132
浮光掠影嚣孤魂——析三十年代作家穆时英&周毅 140
马路的喧闹与书斋的雅静——徐訏小说艺术风格初探&程亦骐 150
沈宝基,中国的象征派实验诗人&王友轩 170
在抗日战争中发展的大后方散文创作&尹鸿禄 187
名著重读 206
社会解放程式:对女性“自我”确立的回避——重读《白毛女》及此类型的作品&刘慧英 206
述评 223
新时期丁玲小说研究漫评&袁良骏 223
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 244
创造社与日本——青年田汉与那个时代&〔日〕小谷一郎著 刘平译 244
书评 259
一代人的超越与局限——评“新人文论”兼及“新”代评论家&祝振强 259
“回到鲁迅那里去”——评钱理群《心灵的探寻》&王吉鹏 269
茅盾文学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读《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黎舟 274
拓展与深化——读《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冷柯 279
“视界融合”的反思——读《中美文化在戏剧中交流——奥尼尔与中国》&季进 283
资料 288
老舍致徐霞村两笺考述&陈梦熊 288
郑振铎对老舍的评价及其他&陈福康 292
论文摘编 296
鲁迅“弃医从文”新论——兼论鲁迅革命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周葱秀 296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看法与设想 唐湜 297
“脱了轨道的星球”——论创造社作家张资平 朱寿桐 298
婚恋生活的投影与折光——《伤逝》新论 李允经 300
论五四文学中的西化倾向——兼谈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外倾心态的调节机制和活力 袁国兴 301
徐志摩对西方现代诗艺的汲纳 夏春豪 302
《野草》与“梦” 陈锦标 303
论臧克家诗歌美学系统 龙泉明 305
动态 307
《二十世纪中外文学比较史》正在编写中 汤哲声 307
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 宋永毅 308
新书林 310
曹禺剧作艺术探索 炳 310
大后方戏剧论稿 炳 310
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 炳 311
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 茸 311
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 茸 312
胡适传 茸 313
编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