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11
一、本土心理学在三个华人社会中的发展 11
二、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及其建立的目的 24
三、如何才能有效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34
四、本土心理学与人类心理学的关系与定位 41
五、结语 56
第三章 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社会互动的观点 79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79
二、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特征 84
三、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来由 103
四、结语 109
第四章 中国人的家族主义:概念分析与实征衡鉴 119
一、前言 119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概念分析 122
三、研究目的与策略 136
四、家族主义认知量表题目的编拟与选择 137
五、正式量表的编制 146
六、家族主义各成分变项的信度 152
七、家族主义各层次与各成分的关系 153
八、家族主义的强弱程度 158
九、未来的研究方向 162
十、摘要与结论 163
第五章 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理论与测量 177
一、前言 177
二、概念架构 183
三、目的与方法 187
(一)受测样本 188
(二)研究程序 190
四、结果与讨论 196
(一)孝道内涵成分的界定 196
(二)孝道成分变项的信度 207
(三)孝道层次成分的关系 211
(四)各孝道成分上的平均数 220
五、摘要与结论 228
第六章 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方法及发现 245
一、前言 245
二、有关孝道之以往研究的检讨 248
三、孝道之社会态度与行为的研究 253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与发展的研究 261
五、未来孝道研究的方向与课题 271
六、结语:孝道研究的展望与意义 276
第七章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反应:心理学的观点 293
一、前言 293
二、人类对环境变迁的基本适应方式 296
(一)适应变迁的基本反应方式 296
(二)适应变迁的主要心理机制 299
三、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思想反应 305
四、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变方式 313
(一)观念与行为的解离化现象 314
(二)行为与功能的解离化现象 316
(三)器物与用途的解离化现象 318
五、结语 323
第八章 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概念与测量 329
一、前言 329
二、新旧观念的比较 332
(一)对立性或分离性 332
(二)单向度或多向度 334
(三)单范畴或多范畴 334
(四)普同性或本土性 336
三、研究目的与策略 337
四、量表题目的撰写 338
五、预试工作的从事 339
六、心理成分的分析 344
七、内容范畴的厘定 356
八、正式量表的编制 357
九、信度效度的衡鉴 361
十、摘要 371
第九章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能否同时并存? 377
一、前言 377
二、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381
三、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385
四、建构新理论的尝试 396
五、结语 409
第十章 传统价值观、个人现代性及组织行为:后儒家假说的一项微观验证 417
一、前言 417
二、方法 424
(一)受试样本 424
(二)测量工具 426
(三)研究程序 434
三、结果 435
(一)儒家化传统价值观与个人传统性、个人现代性二者的关系 435
(二)儒家化传统价值观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436
(三)儒家化传统价值观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437
(四)个人传统性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441
(五)个人现代性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444
(六)成就动机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448
四、讨论 452
索引 475
汉英对照 475
英汉对照 485
作者学术著作目录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