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863
第五编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二)——劳技实践教学 863
第一章实践能力培养与劳技课的教学 86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原理 863
一、马克思以前及其所处时代的技术教育 863
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技术教育观 865
三、当代综合技术教育的新特点 869
第二节 劳技课的性质和特点 873
一、鲜明的实践性,技术的基础性和多样性,生动的教育性是中学劳动课的三大属性 873
二、一纲多本,载体教学,学生亲知是中学劳技课教学三大特点 876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 878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定义 878
二、“劳动技术教育”所包含的要点 878
三、对有关劳动技术教育的几个术语的辨析 883
第四节 突出特色是搞好劳技课教学的保证 884
一、突出技术的教与学 884
二、积极组织学生技术操作实习 885
三、重视教学中的物质成果生产 887
四、注意因地制宜 887
第二章 劳技课的准备与组织策略 889
第一节 确定开设项目 889
一、原则性 890
二、科学性 891
三、统筹性 891
四、经济性 892
五、实用性 892
第二节 场地建设与学教具配备 893
一、劳动安全 894
二、劳动保护 894
第三节 备课与教案 896
一、教学计划与课时进度 896
二、中学劳技课备课特点与做法 899
三、几种教案分析 902
第四节 组织教学 908
一、周到的准备 908
二、严密的组织 908
三、明确责任与任务 909
四、安全制度 909
第三章 劳技课的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915
第一节 劳动观念教育 916
一、培养爱劳动的情趣 916
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919
三、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高品德素质 920
第二节 价值观念教育 920
一、利用物质生产,认识金钱、技术、人生的价值 921
二、利用无偿劳动,培养奉献精神 922
三、利用有偿劳动,了解经济规律 923
四、利用各种劳动组织形式,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924
第三节 集体主义教育 925
一、加强学生组织,突出集体作用 926
二、加强纪律约束,突出服从意识教育 927
三、加强实际锻炼,克服心理障碍 928
第四节 竞争观念教育 929
一、引发竞争意识 929
二、明确竞争观念 930
三、优化竞争修养 931
第四章质量评估与成绩考核 932
第一节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933
一、知识理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934
二、实习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934
第二节 学生成绩考核 936
第五章 劳技课的日常教学管理 939
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 939
一、用定位法管理学生 939
二、章程应易懂易行 940
第二节 教学安全管理 941
一、防火安全 942
二、用电安全 942
三、操作安全 942
第三节 财务管理与物品管理 943
一、服从精神 943
二、廉洁精神 943
三、勤俭精神 943
第六章 劳技课的课外活动 946
第一节 中学劳技课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946
第二节 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 948
第三节 课外兴趣小组 950
第四节 课外劳动技能竞赛 952
第七章 自制工具与学教具 954
第一节“简单机械—自行车维修”项目的自制工具与学教具 954
一、飞轮原理演示器 954
二、自行车挂架 955
三、飞轮旋具 956
第二节“电工与电子技术”类的自制工具与学教具 957
一、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护 957
二、无线电技术基础 958
第三节 通用类自制工具与学教具 959
一、防止锤头脱落保护装置 959
二、多功能学生劳技实习课桌 960
附:坚持劳动技术教育是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961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965
第六编 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三)——生产劳动实践 975
第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初创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 975
第一节 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的思想来源 976
一、“五四”运动前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 976
二、革命根据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978
三、前苏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981
第二节 建国初期教育战线面临的主要任务 983
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教育工作指导方针 983
二、改革旧学制,建设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 984
三、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 985
四、几点思考 986
第三节 建国初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989
一、宏观实践 989
二、微观实践 990
三、经验与教训 993
第二章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 995
第一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发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998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所阐明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998
二、“红与专”问题大辩论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的影响 999
第二节1958~1959年教育革命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的探索 1002
一、把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看成是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措施之一 1003
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确立扩大了办学形式,突出表现为不顾实践情况,纷纷创办农业中学、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农民大学等 1003
三、大破大立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方法 1004
第三节1960~1963年调整巩固时期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实践 1006
一、宏观层次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办学规模和办学结构问题上 1006
二、宏观实践领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007
三、在微观领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功不可没 1007
第四节1964~1965年教育战线的热点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 1009
一、1964年教育战线的热潮 1009
二、热潮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1010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 1013
第一节 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14
第二节 开门办学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16
第三节 上山下乡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18
第四节“五七道路”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20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 1026
第一节 拨乱反正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026
一、重新评价建国后17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 1027
二、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重申与发展 1028
三、恢复和发扬“勤工俭学”的优良传统 1029
第二节 几个教育理论问题的讨论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发展 1030
一、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 1030
二、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的讨论 1032
三、关于教育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讨论 1035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 1038
一、基础教育改革 1039
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1040
三、高等教育改革 1041
第四节 新时期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的发展 1043
一、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的广泛开展 1043
二、产学合作的实践 1045
三、农科教结合的探索 1046
四、普通教育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1048
第七编 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四) ——家校合作教育 1053
第一章 家校合作:实践能力培养的实现与时代的呼唤 1053
第一节 今日家庭和学校面对的新时代 1053
一、竞争与合作的时代 1053
二、新科技革命的时代 1054
三、转变与跨越的时代 1055
第二节 今日学校和学校教育 1057
一、学校教育的理想 1057
二、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理想能实现吗 1059
第三节 今日家庭和家庭教育 1061
一、中国家庭的现代演进 1061
二、家庭教育:缔结中华民族的未来 1064
第四节 今日儿童 1071
第二章 家庭和学校: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天然合作者 1075
第一节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075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 1076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 1079
第四节 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冲突与协调 1081
第五节 家校合作中“学校应当领导家庭” 1083
第三章 家校合作的理想 1085
第一节家校合作: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1085
第二节 家校合作:促进“教育社会”之诞生 1088
第三节 家校合作: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 1090
第四章 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 1092
第一节 家校合作活动的分类 1092
一、按合作活动中家长担任的角色分类 1092
二、按家长参与的活动层次分类 1095
三、按家校合作活动的目的分类 1096
第二节 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意识 1097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 1097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 1098
第三节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098
一、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1099
二、家校合作实践中的偏差 1101
第四节 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 1103
一、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1103
二、确保家校交流渠道畅通 1105
第五章“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 1123
第一节 制定“以校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分析框架 1123
一、校内外环境分析 1124
二、策划和组织 1124
三、分工和指导 1124
四、执行 1124
五、评估 1125
第二节“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 1125
一、访问学校 1125
二、幼儿园——家庭合作活动 1126
三、小学——家庭合作活动 1129
四、中学——家庭合作活动 1133
第六章“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 1136
第一节 制定“以家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分析框架 1136
一、家庭内外环境分析 1136
二、策划和组织 1137
三、分工和指导 1137
四、活动计划的执行 1137
五、评估和反馈 1137
第二节“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活动 1138
一、家长教育 1138
二、家长与儿童发展中心 1140
三、家长咨询委员会 1141
四、家庭学习活动 1141
五、家访 1143
第八编 实践教学的主渠道(一) ——小学学科实践教学 1149
第一章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 1149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技能 1149
一、怎样进行词语教学 1149
二、怎样进行句子教学 1153
三、怎样进行段和篇的教学 1161
第二节 作文教学和听说教学 1171
一、怎样指导学生审题 1171
二、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一段话 1178
三、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1184
第二章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 1192
第一节 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技能 1192
一、怎样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1192
二、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及动手操作 1197
第二节 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 1204
一、怎样进行计算教学 1204
二、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214
三、怎样培养学生运用所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0
第三章 小学自然实践教学 1228
第一节 课堂教学实验技能 1228
一、如何指导学生实验 1228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230
三、如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1233
四、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236
第二节 教学实践活动指导 1239
一、如何建立红领巾气象站 1239
二、如何建立自然角 1241
三、如何搞好科技夏令营 1245
第四章 小学思想品德实践教学 1248
第一节 学段式实践教学 1248
一、低年级教学模式 1248
二、中年级教学模式 1251
三、高年级教学模式 1255
第二节 疏导式实践教学 1258
一、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258
二、活动游戏教学模式 1259
三、讲解议论教学模式 1260
四、故事讲述教学模式 1261
五、行为训练教学模式 1262
第五章 小学劳动课实践教学 1264
第一节“自我服务劳动”课型实践教学 1264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64
二、操作程序 1265
三、实现条件 1265
第二节“手工制作”课型实践教学 1267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67
二、操作程序 1267
三、实现条件 1268
第三节“家务劳动”课型实践教学 1270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70
二、操作程序 1270
三、实现条件 1271
第四节“公益劳动”课型实践教学 127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72
二、操作程序 1273
三、实现条件 1274
第六章 小学社会课实践教学 1277
第一节“历史常识”课型实践教学 1277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77
二、操作程序 1278
三、实现条件 1279
第二节“地理常识”课型实践教学 128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82
二、操作程序 1283
三、实现条件 1284
第三节“法律常识”课型实践教学 1285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85
二、操作程序 1286
三、实现条件 1287
第四节“社会生活常识”课型实践教学 1289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89
二、操作程序 1289
三、实现条件 1291
第七章 小学英语实践教学 1294
第一节“情境”实践教学 1294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94
二、操作程序 1295
三、实现条件 1296
第二节“画、演、说、唱”课堂实践教学 1298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298
二、操作程序 1298
三、实现条件 1299
第三节 能力培养“四环节”实践教学 1302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302
二、操作程序 1302
三、实现条件 1303
第四节“交际会话”课实践教学 1305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305
二、操作程序 1306
三、实现条件 1307
第八章 小学体、音、美实践教学 1311
第一节 小学体育实践教学 1311
一、体育游戏课教学模式 1311
二、体育亲授课教学模式 1315
第二节 小学音乐实践教学 1318
一、低年级唱游课教学模式 1318
二、中高年级唱游课教学模式 1323
第三节 小学美术实践教学 1327
一、美术四步教学法 1327
二、美术设计制作课型教学模式 1328
三、美术绘画兴趣课型教学模式 1331
四、美术基础知识课型教学模式 1335
第九编 实践教学的主渠道(二) ——中学学科实践教学 1341
第一章 中学语文实践教学 1341
第一节 实用文教学 1341
一、记叙文教学 1341
二、说明文教学 1345
三、议论文教学 1348
四、应用文教学 1352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 1355
一、文言文教学的内容 1355
二、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361
第三节 文学作品教学 1367
一、诗歌教学 1367
二、散文教学 1371
三、小说教学 1374
四、剧本教学 1379
五、童话、寓言、民间故事教学 1382
第四节 语文知识短文教学 1386
一、语文知识短文教学的内容 1386
二、语文知识短文教学的方法 1388
第五节 作文教学 1392
一、作文训练的过程 1392
二、作文训练的方式 1402
三、实用文的作文训练 1408
第六节 课外阅读与活动 1414
一、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1414
二、语文课外活动 1418
第二章 中学数学实践教学 1424
第一节 数学能力的培养 1424
一、运算能力的培养 1424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432
第二节 数学课外活动 1438
一、如何组织和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1438
二、如何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 1444
第三章 中学英语实践教学 1456
第一节 语言技能训练 1456
一、听前准备活动 1456
二、听力中的练习活动 1458
三、听后练习 1460
四、补充听力材料 1460
五、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1461
第二节 交际能力与交际能力测试 1463
一、口头测试 1465
二、听力测试 1467
三、书面测试 1468
第四章 中学物理实践教学 1471
第一节 物理教学的一般方法 1471
一、讲解 1471
二、讨论 1472
三、实验 1473
四、练习解题 1477
五、复习 1483
六、辅导和自学 1485
七、参观 1486
八、中学物理课外活动 1487
第二节 物理教学的选择与设计 1488
一、教学方法的特征与分类 1488
二、实践教学方法设计的一般程序 1492
第五章 中学化学实践教学 1495
第一节STS教育和活动课教学 1495
一、怎样在化学教学中进行STS教育 1495
二、怎样组织化学活动课教学 1502
三、怎样搞好化学竞赛辅导,培养更多尖子学生 1507
第二节 实践能力培养 1513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513
二、怎样进行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1518
第六章 中学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1521
第一节 启发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521
一、启发式在讲授法中的应用 1521
二、启发式在谈话法中的应用 1523
三、启发式在讨论法中的应用 1525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几种主要的学习方法指导 1527
一、认真读书 1527
二、集中思想听课 1528
三、记好听课笔记和记忆 1528
四、善于思考问题 1530
五、应用理论说明实际问题 1530
第三节 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1530
一、传授知识的方法 1531
二、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1535
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方法 1538
第七章 中学历史实践教学 1542
第一节 历史课堂教学 1542
一、怎样讲授历史人物 1542
二、怎样讲授乡土史 1545
第二节 组织课外历史教育活动 1555
一、课外历史教育活动的种类 1557
二、课外历史教育活动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1558
三、开展课外历史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1560
四、历史兴趣小组的组织和活动 1561
五、课外历史教育活动的形式 1562
第八章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 1568
第一节 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 1568
一、怎样安排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 1568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 1577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584
第二节 通过地理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589
一、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589
二、地理课外活动的原则 1590
三、地理课外活动的类型 1591
四、地理课外活动设计举例 1595
第九章 中学生物实践教学 1601
第一节 生物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1601
一、怎样指导好学生实验 1601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1608
三、怎样指导学生自学和阅读课外读物 1614
第二节 生物教学大课堂 1624
一、怎样组织课外活动 1624
二、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野外采集和制作标本 1630
第十章 中学体音美实践教学 1640
第一节 体育实践教学 1640
一、体育亲授课教学模式 1640
二、体育复习课教学模式 1643
三、体育起微引深教学法 1645
四、体育立体式程序教学法 1649
第二节 音乐实践教学 1652
一、音乐综合课教学模式 1652
二、音乐六阶段教学法 1653
第三节 美术实践教学 1655
一、美术知识课教学模式 1655
二、美术绘画课教学模式 1658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 1661
四、美术设计课教学模式 1663
五、美术手工制作课教学模式 1666
六、简笔画四步教学法 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