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说明 1
校订说明 3
第一部分 3
一 从一件小事谈起 3
二 章太炎:《国故论衡》 8
三 世道不同了 13
四 鹅湖之会 18
五 回到文澜阁去 23
六 顾颉刚之言 28
七 邹人之子 33
八 从疑古到信古 39
九 也谈《三字经》 46
十 一字之差 51
十一 回想四十八年前事 56
十二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61
第二部分 69
一 《原儒》 69
二 素王的影子 74
三 春秋—战国 79
四 方士—儒生 84
第三部分 91
一 博士与博士弟子 91
二 经今古文之争 96
三 王充—郑玄 101
四 魏晋玄学 106
五 《易》、《老》与《论语》 111
六 经迷 116
第四部分 123
一 先秦诸子 123
二 老庄 128
三 逍遥 133
四 杨墨 138
五 墨家与《墨辩》 143
六 孟荀 149
七 战国百家中之“绝学” 154
八 申商及韩非 159
第五部分 167
一 插说一段闲话 167
二 重谈魏晋玄学 173
三 魏晋风度及文章 178
四 南北 183
五 名教与佛教 188
六 三教 193
七 隋唐佛学 198
八 两篇序文 203
第六部分 211
一 道学初兴 211
二 情与理 217
三 理学研究及其批判 222
四 道学横断面 227
五 道学再解剖 233
六 道学三解剖 238
第七部分 245
一 清初经世之学 245
二 顾、黄、王、颜 250
三 再谈顾、黄、王、颜 255
四 谈读古书(答赵建成先生) 260
第八部分 267
一 皖学 267
二 吴学 272
三 浙东学派 277
四 孔子作《春秋》问题(答荣欣先生) 282
第九部分 289
一 扬学 289
二 扬学二谈 294
三 扬学三谈 299
四 扬学四谈 306
五 扬学五谈 311
六 扬学六谈 316
第十部分 323
一 清末今文学 323
二 二谈清末今文学 328
三 三谈清末今文学 333
四 四谈清末今文学 338
五 五谈清末今文学 343
第十一部分 351
一 启蒙期之思想进路 351
二 前瞻 356
三 又瞻 361
四 三瞻 366
五 述学 371
六 又述 376
第十二部分 383
一 另外一半的开头 383
二 从八股文说起 388
三 八股文的体性 393
四 试帖诗及其他 398
五 补谈八股文 402
六 古文 404
七 谈读古书 409
八 桐城派古文 414
九 “阳刚”与“阴柔” 419
十 唐宋古文 424
十一 再谈唐宋古文 429
十二 韩、柳、元、白 434
十三 二谈韩、柳、元、白 439
十四 唐人传奇文 444
十五 拖上一条尾! 449
十六 明末反复古运动 454
十七 公安派、竟陵派 459
十八 歇在《文心雕龙》的站上 464
后记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