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遗产的批判继承 1
关于文艺理论遗产学习的三点意见 6
如何批判继承文学理论遗产 8
中国文学理论简史 19
一 绪论 19
二 文学理论的起源 23
三 汉魏六朝的文学理论 27
(一)汉代 27
(二)魏晋南北朝 30
(三)刘勰 33
(四)钟嵘 36
四 唐代的文学理论 38
(一)唐前期 38
(二)韩愈和柳宗元 40
(三)白居易 42
(四)皎然和司空图 45
五 宋金元的文学理论 49
(一)北宋 49
(二)南宋 52
(三)严羽 55
(四)金元 57
六 明代的文学理论 60
(一)明前期 60
(二)明后期 62
(三)徐渭和汤显祖 64
(四)李贽和冯梦龙 67
七 清代的文学理论 72
(一)清初 72
(二)李渔和毛宗岗 75
(三)清中叶 79
八 近代的文学理论 83
九 结语 89
参考书目 91
陆机的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 93
一 陆机的时代 93
二 陆机的创作理论 96
三 陆机的创作实践 101
关于《文赋》 107
陆机《文赋》二例 110
葛洪的文学观 115
文心雕龙选译 129
内容提要 129
序例 130
引言 134
一 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134
二 文体论 138
三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142
四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47
五 创作论 152
六 有关现实主义的一些论点 158
七 有关浪漫主义的一些论点 163
八 批评论 167
九 作家论 171
十 《文心雕龙》的成就和现实意义 175
卷上 179
一 序志 179
二 原道 189
三 征圣 197
四 宗经 203
五 辨骚 212
六 明诗 222
七 乐府 234
八 诠赋 243
九 谐隐 252
十 诸子 261
卷下 271
一一 神思 271
一二 体性 279
一三 风骨 286
一四 通变 293
一五 定势 301
一六 情采 309
一七 镕裁 317
一八 比兴 324
一九 夸饰 331
二○ 附会 338
二一 总术 345
二二 时序 352
二三 物色 370
二四 知音 378
二五 程器 387
刘勰论创作 395
序例 395
引言 396
一 刘勰以前文学理论的发展简况 396
二 刘勰的生平和著作 400
三 刘勰的文学观 403
四 刘勰的创作理论 407
1.创作的准备 407
2.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 410
3.想象、虚构和夸张 412
4.内容和形式的安排 414
五 刘勰的批评理论与实践 417
译注(略) 421
附录 421
一 《文心雕龙》中有关现实主义的论点 421
二 《文心雕龙》中有关浪漫主义的论点 425
三 刘勰论诗的幻想和夸饰 430
四 《文心雕龙》术语初探 435
刘勰和文心雕龙 449
一 刘勰以前的文学理论 449
二 刘勰的生平和基本观点 455
刘勰的生平 455
刘勰的著作和思想 456
刘勰的文学观 459
三 刘勰的文体论和批评论 465
文体论 465
批评的标准和原理 467
作家论 470
作品论 473
四 刘勰的创作论 477
概说 477
神思(艺术构思)问题 478
体性(风格和个性)问题 483
风骨(文质并茂)问题 487
熔裁(去芜存精)问题 491
附会(安排辞义)问题 493
比兴(两种传统手法)问题 495
总术(写作方法的重要性)问题 496
五 刘勰的地位和影响 500
附记 504
刘勰年表 505
刘勰的生平和思想 510
刘勰的文体论 515
刘勰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519
刘勰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25
刘勰的创作论 531
刘勰有关现实主义的论点 538
刘勰有关浪漫主义的论点 544
刘勰的批评论 549
刘勰的作家论 555
《文心雕龙》中有关浪漫主义的一些论点 559
《文心雕龙》论“道” 565
《文心雕龙》术语用法举例 573
刘勰论诗的幻想和夸饰 583
怎样评价刘勰的世界观 589
重读《文心雕龙》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