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思路与方法 3
第一章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 3
第一节 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3
第二节 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相结合 11
第三节 正确选方与用药 13
第四节 中西医相结合 23
第五节 内外治相结合 28
第六节 针药并用 协同作战 31
第七节 合理运用攻与补、急与缓等治疗策略 32
第八节 久病顽疾重视活血化瘀 34
第九节 怪病难病 从痰着手 40
第十节 痰瘀并存与痰瘀同治 47
第十一节 绵缠之病 从湿论治 48
第十二节 泻下通腑 功专力宏 51
第十三节 正在发展的内风学说与熄风法 57
第十四节 “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60
第十五节 分析病人既往治疗 有助于确定新的治疗方法 62
第十六节 深究病机 探索新法 64
第十七节 重视单验方的运用 65
第十八节 学习名老中医经验 68
第十九节 充实理论 开拓思路 70
第二十节 重视心理治疗 71
第二十一节 治养结合 73
第二十二节 勤整医案 不断总结 76
第二十三节 避免西医学理论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干扰 77
第二十四节 提高患者服从医嘱的程度 79
第二章 鼓励创新 发展中医 81
第一节 宽容不同的观点 提倡求异性思维 81
第二节 鼓励提出大胆的假设 优先发表探索性论文 82
第三节 破除落后的研究方法 提倡理论结合实际 83
第四节 正确评价研究成果 杜绝成果造假 84
第五节 积极展开学术争鸣 形成新时代的各家学说 85
第六节 鼓励青年科研人员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86
下篇 临床诊疗 89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89
第一节 感冒 89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97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 105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09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15
第一节 高血压病 115
第二节 原发性低血压 126
第三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27
第四节 过早搏动 130
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 133
第六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41
第七节 冠心病心绞痛 145
第八节 心脏神经官能症 152
第九节 无脉症 156
第十节 雷诺氏病 160
第十一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61
第十二节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164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167
第一节 反流性食管炎 167
第二节 慢性胃炎 170
第三节 胃下垂 173
第四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76
第五节 肠易激综合征 183
第六节 功能性便秘 187
第七节 鼓胀(肝硬化腹水) 193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197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197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201
第三节 肾盂肾炎 206
第四节 肾及输尿管结石 211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14
第六节 前列腺增生 217
第七节 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222
第五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227
第一节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27
第二节 白细胞减少症 230
第三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32
第四节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35
第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239
第一节 糖尿病 239
第二节 特发性水肿 246
第三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248
第四节 经前期综合征 253
第七章 结缔组织疾病 259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259
第二节 皮肌炎 265
第三节 风湿性多肌痛 272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 276
第五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 283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 289
第一节 中风 289
第二节 中风先兆 305
第三节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15
第四节 面神经炎 320
第五节 臂丛神经炎 323
第六节 腕管综合征 325
第七节 腓总神经损害 327
第八节 坐骨神经痛 329
第九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332
第十节 脊髓空洞症 338
第十一节 运动神经元疾病 340
第十二节 散发性脑炎 343
第十三节 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348
第十四节 偏头痛 349
第十五节 内耳眩晕症 355
第十六节 前庭神经炎 357
第九章 精神疾病 361
第一节 神经衰弱 361
第二节 癔病 368
第三节 抑郁症 376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 377
第五节 老年性和早老性痴呆 381
第十章 其他疾病 383
第一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83
第二节 颈椎病 388
第三节 肋软骨炎 392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394
第五节 带状疱疹 396
第六节 寻常性痤疮 399
第七节 复发性口疮性溃疡 402
第八节 变应性鼻炎 406
第九节 鼻窦炎 410
第十节 附睾炎 413
第十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415
第十二节 慢性腰肌劳损 420
第十三节 跟痛症 425
第十四节 慢性喉炎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