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特征 8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8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征 10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3
一、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3
二、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1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8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特点 2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 26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7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点 29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3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33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5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35
一、毛泽东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5
二、邓小平对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37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9
四、党的十六大对思想路线的进一步发展 4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4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42
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43
三、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5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47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7
二、与时俱进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客观要求 49
三、坚持和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基本要求 51
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先导的各方面的创新 52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5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问题 5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科学预测 55
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 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59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59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深刻内涵 61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重大意义 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6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66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9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7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75
第一节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7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7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7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78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贡献 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2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82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83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 86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 86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87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88
一、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88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8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93
第一节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93
一、“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及其任务 93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5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特点 97
第二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99
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99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1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 104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举措 105
一、科教兴国战略 105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107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 10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112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11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16
四、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2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2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 12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127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27
二、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政策 129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30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3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33
一、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133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5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7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8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40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40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42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42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143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44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44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45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147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48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48
二、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150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52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15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15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57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 159
第二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6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16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161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164
四、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166
第三节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7
一、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67
二、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69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0
第十章 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理论 172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72
一、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7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74
三、“一国两制”理论的基本内容 177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其意义 179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179
二、江泽民对“一国两制”理论的新发展 182
三、“一国两制”理论的重大意义 18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战略 188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 188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188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91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3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93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94
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6
第三节 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 198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98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0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04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 204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207
三、各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 208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1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12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12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15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16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16
二、新时期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17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具体任务 218
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1
后记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