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概论篇 11
第一章 叩问千年养生经典 11
1.我们为什么要读《黄帝内经》? 11
2.黄帝和岐伯是什么样的人? 12
3.《黄帝内经》是黄帝所作吗? 14
4.是否有《黄帝外经》? 16
5.成书年代之争 17
第二章 《黄帝内经》三大基本学说之一:阴阳学说 17
1.阴阳共生体 19
2.阴阳和合 23
3.当阴阳失去平衡 25
第三章 《黄帝内经》三大基本思想之二:五行学说 25
1.五行的基本内容 27
2.《黄帝内经》五行配脏及其依据 30
3.用五行来说明五脏功能 31
4.用五行说明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 33
5.用五行说明五藏的传变 34
6.用五行解释疾病 36
7.用五行指导治疗 38
8.用五行指导治疗情志病 39
第四章 《黄帝内经》三大学说之三:藏象学说 39
1.藏象统论 41
2.解读“藏象” 42
3.“五藏”不等同于解剖生理系统五脏 43
中篇 养生篇 49
第一章 天年论 49
1.女性的生长周期 49
2.男性的生长周期 50
3.生命的动力 51
4.老化的过程 52
5.四种长寿之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54
6.长寿、短寿之相 56
7.如何长命百岁? 58
第二章 生命的能量 61
1.气,生命的动力 61
2.血,生命的红色营养液 66
3.津液,生命的甘泉 69
4.精,生命之本 71
5.血与气的关系 74
6.津液与气血的关系 78
第三章 藏象与人体 81
1.人的五脏六腑 81
2.心为君主之官 83
3.肺为相傅之官 86
4.肝为将军之官 88
5.脾为谏议之官 90
6.肾为作强之官 93
7.胆为中正之官 96
8.胃为仓廪之官 97
9.小肠为受盛之官 98
10.大肠为传导之官 100
11.膀胱为州都之官 101
12.三焦为决渎之官 102
13.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103
第四章 经络学说 109
1.经络是确实存在的 109
2.经络的作用 111
3.利用经络调养身体 112
4.经络总览图 114
5.十二大经脉之手太阴肺经 116
6.十二大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 118
7.十二大经脉之足阳明胃经 121
8.十二大经脉之足太阴脾经 125
9.十二大经脉之手少阴心经 128
10.十二大经脉之手太阳小肠经 130
11.十二大经脉之足太阳膀胱经 133
12.十二大经脉之足少阴肾经 139
13.十二大经脉之手厥阴心包经 142
14.十二大经脉之手少阳三焦经 144
15.十二大经脉之足少阳胆经 147
16.十二大经脉之足厥阴肝经 152
17.奇经八脉 155
第五章 饮食有节 167
1.饮食养生的作用 167
2.谷气为后天之本 169
3.五味四气归经 172
4.五味与五脏 178
5.五味失和,疾病降至 182
第六章 四季顺养 185
1.春季养生:夜卧早起,心情舒畅 185
2.夏季养长:夜卧早起,最忌发怒 188
3.秋天养收:早睡早起,心境平和 191
4.冬天养藏:早卧晚起,神藏于内 194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97
第七章 五行体质 因人施养 201
1.金型人 201
2.木型人 204
3.水型人 207
4.火型人 210
5.土型人 213
下篇 病邪篇 219
第一章 六气与病邪 219
1.什么是六淫? 219
2.风为百病之始 220
3.寒为损阳阴邪 221
4.暑为盛热阳邪 222
5.湿为浊秽阴邪 223
6.燥为干涩病邪 224
7.热为火热阳邪 225
第二章 七情与病邪 227
1.什么是七情? 227
2.百病生于气 229
3.五志生克 232
4.移精转换疗情志病 234
第三章 起居习惯与病邪 237
1.食饮与病邪 237
2.起居与病邪 239
3.房事与病邪 242
4.房事不宜 244
5.《黄帝内经》中关于性与生殖疾病的记载 247
第四章 治则学说 249
1.治未病 249
2.治病求本,标本缓急 251
3.辩证论治,正治反治 252
4.针灸方剂,对症诊疗 254
5.扶正祛邪 255
6.针灸处方 257
第五章 针灸疗疾病 259
1.针灸学的形成 259
2.《黄帝内经》与针灸 261
3.虚实补泻 263
4.针刺的要领 267
5.人体禁刺的部位 269
6.热证的治法 271
7.咳证的治法 273
8.痛证的治法 275
9.痹证的治法 277
10.痿证的治法 279
11.厥证的治法 281
附录:《黄帝内经》名词解释一览表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