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7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7
一 无产阶级革命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7
二 没收官僚资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产生 11
三 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和党在过渡时期的革命任务 14
第二节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
一 农业合作化的必然性 17
二 农业合作化的形式和步骤 20
三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阶级路线 25
四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
一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 31
二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和步骤 35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阶级斗争 40
第二章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43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形式 43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43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50
一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0
二 国家与企业在生产资料支配上的关系 53
三 中央和地方在生产资料管理体制上的关系 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60
一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和作用 60
二 我国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 63
三 农村人民公社内部的所有制关系 67
四 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的社员家庭副业 71
第四节 城市工商业中的集体所有制 73
一 城市“小集体”所有制 73
二 城市“大集体”所有制 76
第五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7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结合的特点 85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 85
二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特点 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90
一 劳动人民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90
二 社会主义生产和需要的辩证关系 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 101
一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性 101
二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根本特点 10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08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 108
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11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14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120
一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120
二 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123
三 国民经济其他主要比例关系 126
四 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1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 130
一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依据 130
二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133
三 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 137
四 国家对集体经济的计划领导的特点 14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144
第一节 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144
一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44
二 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155
一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大意义 155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163
一 社会主义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 163
二 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 16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分工、协作和竞赛 171
一 社会主义专业化和协作 171
二 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 17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1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关系 181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关系的必然性 181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关系及其实质 184
三 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特点 1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 191
一 社会主义商品的二重性 191
二 社会主义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93
三 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决定 1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197
一 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 197
二 社会主义货币的职能 199
三 我国的人民币 20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203
一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作用的特点 203
二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204
三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流通中的作用 208
四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和价格政策 211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 2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性质和任务 2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220
一 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 220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民主管理 2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 227
一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和本质 227
二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制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230
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 23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金、成本和盈利 2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资金 239
一 资金的循环 239
二 资金的周转 2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成本 255
一 社会主义产品成本的实质 255
二 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2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 261
一 社会主义企业盈利的实质 261
二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 264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流通 2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流通的特点和作用 268
一 社会主义流通的性质和特点 268
二 社会主义流通的作用 269
第二节 生产资料的计划调拨 272
一 国营企业之间商品交换的特点 272
二 计划调拨的作用 2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 276
一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 276
二 社会主义商业的形式 281
三 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 2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289
一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 289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291
三 社会主义的货币管理 293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 2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95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295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99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财政 305
一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职能 305
二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特点和构成 3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银行和信贷 314
一 社会主义银行的本质和作用 314
二 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职能 318
三 信贷资金和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综合平衡 32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积累和再生产 3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 327
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征 327
二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3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 336
一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36
二 积累和消费的矛盾统一关系 339
三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 3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 347
一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347
二 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35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消费品的分配关系 3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基金的构成 354
第二节 按劳分配规律 356
一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56
二 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359
三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3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 367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367
二 正确处理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则 3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报酬形式 374
一 集体所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374
二 农村人民公社中的劳动报酬形式 37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380
一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380
二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辩证关系 3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385
一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385
二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387
三 发展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92
第三节 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 395
一 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和原则 395
二 利用国际信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 401
一 对外经济援助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401
二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原则和主要方式 40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 407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407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407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411
三 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的阶级关系 4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必然性和条件 419
一 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性 419
二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条件 422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