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专利创造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1
第一节 技术的概念 1
一、技术的基本概念 1
二、技术的基本要素 8
三、技术的基本属性 13
第二节 发明创造的科学实质 20
一、发明创造的基本过程 21
二、发明创造的形成机理 23
第三节 专利法上的创造性概念 37
一、专利法上的创造性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局限性 37
二、专利法上的创造性概念的科学化 40
第四节 专利法上创造性的判断标准 49
一、专利法上已有的创造性判断标准及其局限性 49
二、专利法上创造性分析应有的逻辑尺度 51
三、专利法上创造性分析的基本类型 61
第二章 专利审查中的专利创造性分析 65
第一节 专利创造性分析的先行审查条件(一)——客体范围制度审查 65
一、申请专利的主题首先应当属于技术 65
二、申请专利的主题应当符合专利法律类型的要求 72
三、申请的专利不得违反基本法律秩序 72
四、申请专利的主题不得属于专利法特别予以排除的范围 74
第二节 专利创造性分析的先行审查条件(二)——先申请制度审查 77
一、排除重复申请 78
二、禁止重复授权 81
三、不得超范围修改专利申请文件 84
第三节 专利创造性分析的先行审查条件(三)——公开制度审查 87
一、公开充分要求的基本理论依据 87
二、专利说明书应当充分公开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相关的全部技术要素 89
三、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完整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92
四、《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与第三款之间的关系 98
第四节 专利创造性分析的先行审查条件(四)——实用性制度审查 99
一、申请专利的技术应当具有实用性 99
二、实用性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关系 101
三、实用性的判断与新颖性、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的关系 103
第五节 作为专利创造性分析依据的现有技术 104
一、评价专利创造性的现有技术的概念 104
二、现有技术公开的时间标准 107
三、现有技术公开的一般标准 110
四、与现有技术公开相关的保密义务判断标准 111
五、现有技术公开内容的可分离性 119
第六节 专利创造性分析的初级审查——新颖性差异分析 120
一、新颖性差异分析的性质 120
二、新颖性差异分析不应当以抵触申请为依据 122
三、新颖性差异分析的逻辑尺度 123
四、新颖性差异的特殊类型分析 126
第七节 专利创造性分析的终极审查——非显而易见性差异分析 128
一、非显而易见性差异分析的性质 128
二、非显而易见性差异判断的主体标准 129
三、非显而易见性差异判断的客体标准 131
四、技术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于非显而易见性差异分析的影响 137
五、发明过程有关因素对于非显而易见性差异分析的影响 143
第三章 专利撰写中的专利创造性分析 147
第一节 专利检索中的专利创造性分析 147
一、以专利创造性分析理论作为专利检索工作的理论指导 147
二、依据检索目的具体确定评价标的技术与评价依据技术 148
三、分析检索对象的相关性质,以此为依据确定检索方向 149
四、指向检索目标的逻辑论证方式的选择 155
第二节 专利权利要求撰写中的专利创造性分析 156
一、第一发明点的确定 156
二、技术方案的提炼与概括 163
三、技术方案之间关系的处理 172
第三节 专利说明书撰写中的专利创造性分析 178
一、证明专利申请的创造性是专利说明书撰写的第二大任务 178
二、专利说明书撰写中如何体现专利的创造性 179
第四章 专利权属判断中的专利创造性分析 188
第一节 创造性贡献分析的基本标准 188
一、创造性贡献分析的结果尺度 188
二、创造性贡献分析的因果关系尺度 191
三、创造性贡献分析的时间尺度 192
第二节 创造性贡献的因素分析 195
一、物质因素的创造性贡献分析 195
二、技术因素的创造性贡献分析 198
三、构思因素的创造性贡献分析 199
第三节 职务发明创造的判断 201
一、职务发明创造的概念 201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判断标准 203
第四节 专利权利归属的交叉关系 209
一、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交叉关系 209
二、并行开发关系中的交叉关系 212
三、先后开发关系中的交叉关系 214
第五章 专利侵权判断中的专利创造性分析 216
第一节 权利要求的解释 216
一、权利要求解释学说的缺陷 216
二、权利要求各种解释依据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218
三、权利要求解释的理论基础 222
四、权利要求中特殊技术特征的解释 227
五、权利要求不予解释或者终止解释的条件 230
第二节 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230
一、全部技术特征原则确立之前的司法纷争 230
二、全部技术特征原则的基本内容与认定尺度 234
三、全部技术特征原则适用的类型化分析 236
四、全部技术特征原则的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 237
第三节 相同认定与相同侵权判断 238
一、相同认定的判断标准 238
二、相同侵权判断与专利新颖性判断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 240
三、相同认定、相同侵权及其与其他侵权判断原则之间的关系 242
第四节 等同认定与等同侵权判断 242
一、等同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局限性 243
二、等同认定的逻辑尺度 244
三、等同分析过程中被控替代行为的显而易见性分析 249
四、等同替代具体方式分类分析 252
五、等同认定、等同侵权及其与其他侵权判断原则之间的关系 255
第五节 禁止反悔原则 256
一、禁止反悔原则的法律性质 256
二、禁止反悔原则适用标准的分析与评价 257
三、禁止反悔原则适用应有的法律标准 258
第六节 已有技术抗辩 266
一、已有技术抗辩的正当性 266
二、已有技术抗辩的独立效力 267
三、已有技术抗辩原则应有的标准 267
四、已有技术抗辩的技术范围 270
第七节 从属技术抗辩 271
一、原告专利技术为从属技术时的抗辩 271
二、被控技术为从属技术时的抗辩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