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1
中国性别研究之再思考&贺萧(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1
从上海史研究看魏斐德治史方法&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 14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吗?——再论西方“唱盛中国”&卢汉超(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 24
跨世纪的美国中国学(1990—2010)&侯且岸(北京师范大学) 42
北美中国学走向 62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研究&柯娇燕(美国达特茅斯学院) 62
北美中国历史研究的历史与走向&许倬云(美国匹兹堡大学) 71
创新与求变:欧美中国史研究的传承与新潮&王晴佳(美国罗文大学) 79
美国学者对中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进程、特点和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朱政惠(华东师范大学) 94
美国中国学研究与中美关系&仇华飞(同济大学) 114
文学、人材培养、专题史 126
美国对中国古典及当代作品翻译概述&李国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126
认知与建构——北美学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季进(苏州大学) 141
美国之中国研究博士论文教育的现状(2004—2009)&徐鸿(美国匹兹堡大学) 157
美国中国学中的“革命主题”&龚咏梅(华东师范大学) 176
新清史与中华帝国问题——又一次冲击与反应?&李爱勇(华东师范大学) 190
汉学家研究 213
哈佛第一任中文教习戈鲲化之新史料&邬国义(华东师范大学) 213
卫三畏中国观研究&马少甫(榆林学院) 251
第一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以费正清、卜德为中心&顾钧(北京外国语大学) 267
夏含夷教授的“厉王在位十二年”说商榷&刘正(华东师范大学) 279
韩启澜的近代中国妇女劳工史研究——以《姐妹与陌生人:上海纱厂女工》为例&褚艳红(上海社会科学院) 286
华人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与贡献——以20世纪40年代赴美华人学者为例&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 296
新文化史及其他 313
历史书写的政治学——谷登堡在近代中国&张仲民(复旦大学) 313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刘文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343
夸大的历史图景:宗派模式(Sectarian model)与西方隋唐佛教史书写&孙英刚(复旦大学) 361
北京华文学校述论&李孝迁(华东师范大学) 374
文化与冷战后英语学界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吕杰(华东师范大学) 423
方法论、文献编纂 440
学术规范、写作,及其制度——从西方经验对中国学术界问题的若干思考&王笛(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 440
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思考&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 454
关于《北美中国学》的编纂&张海惠(美国匹兹堡大学) 468
《国外“中国研究”文献索引(1978.1—1981.11)》——关于一本油印汉学工具书的回顾与思考&胡志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475
从话语政治与主权想象看近代的中英冲突——读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孙卫国(南开大学) 497
欧亚学者与美国中国学 514
俄国流亡学者与哈佛燕京学社——读叶理绥俄文日记与书信&阎国栋(南开大学) 514
德国汉学对美国汉学之批判举隅&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 529
北美中国学在日本的受容——以1962年福特基金会论争为例&邵轩磊(台湾大学) 544
现代性反思与20世纪后期的美国中国学研究&张斌(华东师范大学) 560
史料、教学、文献 569
北美中国简帛文献研究&金鹏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569
中国“西方汉学”教学管见&孙竞昊(华东师范大学) 587
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与文献服务&李婧(中国国家图书馆) 595
“1949年前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汉学的译介”——文献目录三编&马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603
附录 620
“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朱政惠(华东师范大学)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