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成岳主编;刘媚,乔启成,苏小丽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2832867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人类对环境的感性认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人类对环境的理性认识,以及现代环境意识、理念、方法等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展现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并对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新的诠释。

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概述 1

1.1 环境概述 1

1.1.1 什么是环境 1

1.1.2 环境的分类 2

1.1.3 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4

1.1.4 环境的功能特性 5

1.2 环境科学 6

1.2.1 环境科学及其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6

1.2.2 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9

1.2.3 环境科学的分科 11

1.2.4 复杂环境系统的挑战与环境科学研究 14

1.2.5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16

1.2.6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未来 17

第2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9

2.1 环境问题 19

2.1.1 什么是环境问题 19

2.1.2 环境问题的特点 19

2.1.3 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实质 20

2.2 环境问题的分类 20

2.2.1 原生环境问题 21

2.2.2 次生环境问题 21

2.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22

2.4 当今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24

2.5 中国的环境问题 26

2.5.1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 26

2.5.2 中国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 29

2.6 环境保护 30

2.6.1 环境保护的概念 30

2.6.2 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30

2.6.3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 31

2.6.4 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34

第3章 生态学基础 37

3.1 生态学概述 37

3.1.1 生态学的概念 37

3.1.2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7

3.1.3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38

3.2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38

3.2.1 生态系统的概念 38

3.2.2 生态系统的组成 38

3.2.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40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40

3.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 41

3.3.1 能量循环 41

3.3.2 物质循环 43

3.3.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 47

3.3.4 小结 47

3.4 生物污染与生态破坏 47

3.4.1 生物污染 47

3.4.2 生态破坏 48

3.4.3 保护生物多样性 51

3.5 生态平衡 53

3.5.1 生态平衡的概念 53

3.5.2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54

3.5.3 生态平衡破坏的影响 54

3.6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55

3.6.1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55

3.6.2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55

第4章 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 59

4.1 概述 59

4.1.1 大气的组成 59

4.1.2 大气的结构 61

4.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62

4.2 大气污染及污染发生类型 64

4.2.1 大气污染 64

4.2.2 大气污染源 64

4.2.3 大气污染物 65

4.2.4 大气污染类型 67

4.2.5 大气污染的危害 68

4.2.6 全球环境大气污染问题 69

4.3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72

4.3.1 气象因子影响 72

4.3.2 地理环境状况的影响 74

4.3.3 污染物特征的影响 76

4.4 大气污染的防治 76

4.4.1 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措施 76

4.4.2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86

第5章 水环境和水污染 92

5.1 水环境概述 92

5.1.1 水环境的一些基本概念 92

5.1.2 水环境问题 94

5.1.3 中国水环境现状 95

5.2 水体污染、污染源与污染物 96

5.2.1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96

5.2.2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 96

5.2.3 主要污染物 97

5.2.4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99

5.3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107

5.3.1 水体自净 107

5.3.2 常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107

5.4 水污染防治 112

5.4.1 物理处理法 113

5.4.2 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法 117

5.4.3 生物处理法 120

5.4.4 污水处理流程 130

第6章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 132

6.1 土壤环境概述 132

6.1.1 土壤分类 132

6.1.2 土壤中的矿物组成和性质 133

6.1.3 土壤中的生物 136

6.1.4 土壤中的有机质 138

6.1.5 土壤中的水分 145

6.1.6 土壤中的空气 146

6.2 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 147

6.2.1 土壤背景值的概念 148

6.2.2 土壤背景值的确定 149

6.2.3 土壤的环境容量 150

6.3 土壤环境污染 151

6.3.1 土壤污染概述 151

6.3.2 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 152

6.4 土壤污染的防治 153

6.4.1 土壤污染的预防 153

6.4.2 土壤污染治理方法 154

第7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157

7.1 固体废物的概述 157

7.1.1 固体废物的定义 157

7.1.2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157

7.1.3 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 158

7.2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60

7.2.1 固体废物预处理 160

7.2.2 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 162

7.2.3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64

7.2.4 固体废物的热处理 165

7.2.5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168

7.3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资源化 169

7.3.1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意义 170

7.3.2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171

7.3.3 能源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178

7.3.4 冶金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182

7.3.5 化学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85

7.3.6 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188

7.3.7 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193

第8章 物理性污染与治理 196

8.1 噪声污染与防治 196

8.1.1 概述 196

8.1.2 噪声的物理量度、评价和测量 198

8.1.3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205

8.2 光污染与防治 210

8.2.1 光污染来源及其分类 210

8.2.2 光污染的危害 212

8.2.3 光污染的防护措施 212

8.3 振动公害与防治技术 213

8.3.1 振动公害 213

8.3.2 振动公害的危害和防治 213

8.4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214

8.4.1 电磁辐射 214

8.4.2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15

8.4.3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 215

8.5 放射性污染与处理技术 217

8.5.1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其分类 218

8.5.2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其污染途径 220

8.5.3 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和处理与处置 221

8.6 热污染与防治 222

8.6.1 热污染 222

8.6.2 热污染对大气和水体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223

第9章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225

9.1 环境监测 225

9.1.1 环境监测的概念 225

9.1.2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程序 225

9.1.3 环境的标准 227

9.1.4 水环境监测 229

9.1.5 大气环境监测 233

9.2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238

9.2.1 环境质量的概念 238

9.2.2 环境质量评价 238

9.2.3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238

9.2.4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239

9.2.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39

9.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40

9.3.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与内容 240

9.3.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241

9.4 环境影响评价 243

9.4.1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43

9.4.2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244

9.4.3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244

9.4.4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245

9.4.5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46

9.4.6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 252

第10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256

10.1 环境规划 256

10.1.1 环境规划概述及其作用 256

10.1.2 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 258

10.1.3 环境规划的类型 259

10.1.4 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主要内容 260

10.1.5 环境规划方法研究 266

10.2 环境管理 267

10.2.1 环境管理的概述 267

10.2.2 环境管理的职能和内容 268

10.2.3 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271

10.2.4 环境管理方法的发展 275

10.3 环境规划与管理 276

10.3.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276

10.3.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 277

10.3.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 277

10.3.4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277

10.3.5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278

第11章 资源、能源、人口与环境 281

11.1 矿产资源 281

11.2 土地资源 282

11.3 生物资源 285

11.4 能源 287

11.5 人口 288

第12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 291

12.1 环境与发展 291

12.2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发展 292

12.2.1 启蒙与探索 292

12.2.2 碰撞与争鸣 293

12.2.3 全球的觉醒 294

12.2.4 全球的共识 295

12.2.5 从理论走向实践 295

1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295

12.3.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95

12.3.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97

12.3.3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97

12.4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实施 298

12.4.1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实施与成果 298

12.4.2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采取的节能环保措施 301

参考文献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