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药效学 3
第一节 药物作用与治疗效果 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3
二、治疗效果 3
三、不良反应 4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5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7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7
一、药物体内过程 7
二、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10
三、药动学参数 11
第二节 给药方案的制定 14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 16
一、概述 16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内容 16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24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27
五、目前常需要监测的药物及其应用 31
六、氨基甙类抗生素 37
第三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与合理用药原则 39
第一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39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39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41
三、饮食与其他因素 43
第二节 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 44
一、明确诊断,确定药物治疗目的 44
二、分析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 44
三、规范处方行为,力求临床用药有效、安全、经济、方便 45
四、加强治疗药物监测,把握治疗转归 46
第四章 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 47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概念 47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47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47
三、药物的副作用 48
四、毒性作用(毒性反应) 48
五、二重感染(菌群失调) 48
六、过敏反应(超敏反应) 48
七、后遗反应(后作用) 48
八、特异质反应 49
九、药物依赖性 49
十、致癌作用 49
十一、致畸作用 49
十二、致突变作用 50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 50
一、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 50
二、B型不良反应的机制 51
第三节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 51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51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52
三、环境因素 55
第四节 国际上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55
一、自发呈报系统 56
二、集中监测系统 57
三、记录联结 58
四、记录应用 59
五、新的ADR监测技术 59
六、计算机在ADR监测中的应用 60
第五节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设计中的应用 62
第六节 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 65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65
二、几种严重的不良相互作用 70
第七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开展状况 71
一、WHO国际药品监察合作中心的建立 71
二、国外不良反应监察制度简介 72
三、我国的不良反应监察工作 76
第五章 临床药物相互作用及联用禁忌 81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81
一、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82
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83
三、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84
四、有实际意义的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91
五、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93
六、药物对实验检查结果的影响 95
第二节 临床中西药物联用禁忌 99
一、中西药物联用 99
二、中西药物配伍禁忌 101
第六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的防治 103
第一节 防止药物滥用 103
第二节 药物依赖的防治 104
一、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与成瘾表现 104
二、药物依赖的脱瘾治疗 106
第七章 国家基本药物与药品分类管理 112
第一节 国家基本药物 112
一、概念与实施背景 112
二、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的指导思想和制定原则 113
三、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实施现状 113
第二节 药品的分类管理 114
一、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 115
二、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116
三、非处方药的管理与注意事项 116
第八章 处方的书写及其评价管理 118
第一节 处方概述 118
一、处方的类型 118
二、处方的格式与项目 119
第二节 处方的书写 119
一、中文处方 120
二、拉丁文处方 120
三、中拉合写处方 121
四、中药处方 122
第三节 处方用药禁忌 122
一、处方用笔禁忌 122
二、处方格式禁忌 123
三、处方书写资格禁忌 123
四、处方书写前后禁忌 124
五、处方配伍禁忌 124
第四节 处方的评价与管理 124
一、处方的评价 124
二、处方的管理 125
第二篇 药源性疾病 135
第一章 药源性疾病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概论 136
一、概述 136
二、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137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 138
四、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138
五、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144
六、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147
七、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 148
第三节 药物性肾脏疾病 149
一、概述 149
二、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机制 150
三、药物性肾损害的病理类型及其相关药物 150
四、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151
五、药物性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152
六、引起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153
第四节 药源性血液病 154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 155
二、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157
三、药源性过敏性紫癜 158
四、药源性溶血性贫血 159
五、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 160
六、药源性白血病 161
第五节 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 162
一、概述 162
二、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162
三、临床表现 166
四、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169
第六节 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 171
一、药源性鼻塞(鼻充血) 171
二、药源性气道阻塞 172
三、药源性反射性支气管狭窄 173
四、药源性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174
五、药源性肺水肿 175
六、药源性肺血管栓塞 175
七、药源性肺水肿 176
八、肺动脉高压症 178
九、肺血管炎 178
十、药源性呼吸抑制 178
十一、药物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 179
第七节 药物变态反应 180
一、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简述 181
二、药物变态反应的反应类型 182
三、非免疫机制假变态反应类型 184
四、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 184
五、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 193
六、药物变态反应的预防 198
七、药物变态反应的治疗 199
第八节 药物依赖性 200
一、概述 200
二、依赖性药物的种类 202
三、药物依赖的病因学 202
四、各类药物的依赖性特征 203
五、药物滥用状况 210
六、药物滥用的危害 210
七、药物依赖患者的医学治疗 212
第三篇 抗感染药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试验 219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219
一、微生物基本概念 219
二、病原性细菌 220
第二节 病原性病毒 222
第三节 抗菌药的常规选择与报告 223
一、常规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223
二、预测药物 224
三、报告方式 228
第四节 药敏试验稀释法 229
一、琼脂稀释法 231
二、肉汤稀释法 233
三、药敏试验的操作流程 236
第五节 特殊耐药菌问题的检测 236
一、肠球菌 236
二、耐青霉素和氯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242
三、耐青霉素和四环素的淋病奈瑟菌 244
四、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复合物 247
第二章 抗生素类药物 249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249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67
第三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8
第四节 氨基甙类抗生素 285
一、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共同特性 285
二、氨基甙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288
三、氨基甙类治疗无效的原因 289
第五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304
第六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13
第七节 多肽类抗生素 330
第八节 其他抗生素 339
一、林可霉素类 339
二、其他类 343
第三章 合成抗菌药物 347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 347
第二节 喹诺酮类药物 358
第三节 硝基呋喃类药物 367
第四节 硝咪唑类药物 369
第五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 371
第四章 抗结核药与抗麻风病药 374
第一节 抗结核药 374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385
第五章 抗真菌药 387
第一节 抗真菌抗生素 387
第二节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389
第三节 嘧啶类抗真菌药物 392
第四节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393
第六章 抗病毒药 395
第一节 广谱抗病毒药 396
第二节 抗疱疹病毒药 398
第三节 抗流感病毒药 406
第四节 其他抗病毒药 407
第五节 抗钩端螺旋体病药 411
第六节 抗艾滋病药 412
第四篇 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催眠药、镇静药及抗惊厥药 423
第一节 催眠药与镇静药 423
一、苯二氮?类 423
二、巴比妥类 428
三、醛类 432
四、其他催眠药与镇静药 433
第二节 抗惊厥药 435
第二章 抗癫痫药 436
第三章 抗焦虑药 446
第四章 抗帕金森病药 464
第五章 镇痛药 469
第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及抗偏头痛药 479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479
第二节 抗炎抗风湿药 484
第三节 复方解热镇痛制剂 494
第四节 抗偏头痛药 495
第七章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 497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497
第二节 治疗情感障碍药物 514
第八章 精神兴奋药及脑功能改善药 530
第九章 中枢兴奋药 536
第十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及抗眩晕药 541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 541
一、α与β受体激动药 542
二、主要激动α受体药 544
三、β受体激动药 547
四、β1受体激动药 549
五、β2受体激动药 553
六、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554
第二节 抗肾上腺素药 557
一、α受体阻断剂 557
二、β受体阻断剂 559
第三节 拟胆碱药 560
第四节 抗胆碱药 561
一、阿托品及有关药物 561
二、合成的季铵化合物 563
三、用于内脏疾病的叔胺类 564
四、主要作用于帕金森病的药物 564
第五节 抗眩晕药 565
第五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抗贫血药 569
第二章 升白细胞药 579
第三章 促凝血药和止血药 586
第四章 抗凝血、抗血小板和溶血栓药 601
第一节 抗凝血药 601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610
第三节 溶血栓药 616
第五章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623
第六章 静脉输液 628
一、输液的一般不良反应 628
二、血浆代用品 629
三、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 632
四、全胃肠道外营养 641
第七章 血液制品 646
第六篇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强心药 653
第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661
第三章 抗高血压药 671
第四章 抗心绞痛药 683
第五章 抗休克药 692
第六章 调节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695
第七章 脑血管药及周围血管扩张药 701
第七篇 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镇咳药 713
第二章 祛痰药 727
第三章 平喘药 732
第一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732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拮抗剂 745
第三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746
第四节 过敏介质阻滞剂 749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752
第六节 中药制剂 753
第四章 其他呼吸系统用药 758
第八篇 内分泌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影响血糖药 767
第二章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用药 778
第一节 甲状腺用药 778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782
第三节 甲状旁腺用药与降血钙用药 785
第三章 生长抑素 789
第四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792
第九篇 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制酸及促溃疡愈合药 801
第二章 胃肠解痉与动力药 816
第三章 健胃药 821
第四章 助消化药 824
第五章 催吐药与镇吐药 827
第六章 泻药 831
第七章 止泻药 834
第八章 利胆药 837
第九章 肝病用药 842
第十篇 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利尿药 859
第一节 强效利尿药 859
第二节 中效利尿药 863
第三节 弱效利尿药 865
第二章 脱水药 868
第三章 抗尿崩症药 871
第四章 抗遗尿药 873
第五章 泌尿道平滑肌解痉剂 875
第六章 治疗前列腺肥大药物 878
第七章 防治尿结石的药物 883
第八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 885
第九章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 889
第十章 子宫兴奋药及抗早孕药 892
第十一章 保胎药与退乳药 903
第一节 保胎药 903
第二节 退乳药 905
第十二章 生殖健康及生育调节药 906
第一节 女性生育调节药 906
一、女用避孕药的主要成分 906
二、女用避孕药的主要制剂 914
三、女用甾体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发全性及有利作用 922
四、女性绝育用药 923
第二节 外用避孕药 924
第三节 男性生育调节药 925
一、男用甾体避孕药 925
二、其他男性节育药 925
第四节 妊娠期、哺乳期用药选择 927
一、妊娠斯用药危险性等级分类 927
二、妊娠期对胎儿危害 927
三、妊娠期可安全使用的药物 928
四、临产期用药要点 930
五、哺乳期禁忌药物 930
六、孕妇应用中药的要点 931
第十一篇 临床其他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第一章 抗寄生虫病药 935
第一节 抗疟病 935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936
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941
三、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 942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病药 942
一、抗阿米巴病药 943
二、抗滴虫病药 946
第三节 抗吸虫病药、抗丝、虫病药和抗黑热病药 947
一、抗吸虫病药 948
二、抗丝虫病药 949
三、抗黑热病药 950
第四节 驱肠虫药 951
一、驱肠线虫药 952
二、驱绦虫药 955
第二章 抗肿瘤药 957
第一节 烷化剂类 958
第二节 抗代谢药类 965
第三节 抗生素类 969
第四节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 974
第五节 其它药物 977
第三章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983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983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988
第三节 免疫生物制品 994
第四章 解毒药 1002
第一节 金属中毒解毒药 1002
第二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 1009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1012
第四节 有机氟中毒解毒药 1013
第五节 治疗有毒动物蜇伤的药物 1016
一、蛇咬伤 1016
二、蜂蜇伤(Bee Bites) 1021
三、蜘蛛蜇伤 1021
四、蜈蚣蜇伤 1021
五、蝎蜇伤 1021
第六节 解酒药与戒毒药 1022
一、解酒药 1022
二、戒毒药 1024
第五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1028
第一节 组胺与组胺受体激动药 1028
第二节 组胺受体阻断药 1030
一、乙醇胺类药 1031
二、烷基胺类药 1034
三、乙二胺类药 1037
四、吩噻嗪类药 1039
五、哌嗪类药 1042
六、吡咯烷类药 1046
七、其他组胺受体阻滞药 1046
第六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药物 1053
第一节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1053
第二节 酸碱平衡药 1057
第七章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高能营养药 1060
第一节 维生素类药 1060
一、水溶性维生素 1060
二、脂溶性维生素 1065
第二节 微量元素 1071
第三节 高能营养药 1073
第八章 酶类制剂与生化药 1080
第一节 酶类制剂 1080
第二节 生化药 1090
第九章 减肥药物 1095
第十章 延缓衰老及保健药物 1100
第一节 延缓衰老药 1100
第二节 老年保健用药 1107
第三节 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 1123
第四节 治疗某些老年病的其他药物 1129
第十一章 杀虫驱蚊灭螺毒鼠药 1131
第一节 卫生杀虫剂 1131
第二节 灭螺药 1140
第三节 毒鼠药 1142
第十二篇 临床有关科室的合理用药第一章 诊断用药 1147
第一节 X线造影剂 1147
一、钡造影剂 1147
二、碘造影剂 1148
三、油脂类造影剂 1155
四、气体造影剂 1158
第二节 磁共振造影剂 1159
第三节 超声造影剂 1159
第四节 检查辅助用药 1160
第五节 器官功能检查用药 1161
一、肝功能检查用药 1161
二、肾功能检查用药 1162
三、心血管功能检查的药物 1163
四、胃酸分泌功能查检药 1164
第二章 消毒防腐药 1165
第一节 醇类 1165
第二节 酚类 1167
第三节 醛类 1169
第四节 酸类 1170
第五节 卤素类 1173
第六节 氧化剂 1175
第七节 染料类 1176
第八节 重金属化合物 1177
第九节 表面活性剂 1181
第三章 外科用药 1184
第一节 皮肤消毒药 1184
第二节 创面用药 1186
第三节 局部保护药 1191
第四节 局部涂擦用药 1191
第五节 灌肠及灌洗用药 1192
第六节 外科常用中成药 1193
第四章 麻醉药及辅助用药 1196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1196
一、吸入麻醉药 1196
二、静脉麻醉药 1204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1212
一、局麻药的作用 1212
二、局麻药的异常反应及防治措施 1213
三、局麻药一般使用注意事项 1215
第三节 骨骼肌弛药 1221
一、肌松药的作用机理 1222
二、骨骼肌松弛的顺序和特征 1222
三、影响肌松药效能的因素 1222
四、肌松药的应用 1223
五、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1223
第五章 皮肤科用药 1230
第一节 粉剂 1230
第二节 洗剂 1231
第三节 溶液剂 1233
第四节 油剂 1234
第五节 乳膏剂 1235
第六节 软膏 1240
第七节 酊剂 1245
第八节 其他外用药剂 1246
第六章 眼科用药 1250
第一节 磺胺类药 1250
第二节 抗生素 1251
第三节 抗病毒药 1255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1257
第五节 酶类 1258
第六节 免疫抑制剂 1259
第七节 散瞳剂 1259
第八节 降眼压药 1261
第九节 血管扩张药 1264
第十节 表面麻醉剂 1266
第十一节 中和药 1267
第十二节 螯合剂 1267
第十三节 收敛腐蚀剂 1268
第十四节 促吸收剂 1269
第十五节 其他药物 1270
第七章 耳鼻咽喉科用药 1272
第一节 血管收缩药 1272
第二节 抗菌药 1274
第三节 消毒防腐剂 1276
第四节 抗过敏药 1277
第五节 刺激剂及腐蚀剂 1279
第六节 粘膜缓和药 1280
第七节 蒸气、雾化吸放剂 1281
第八节 含漱、含化剂 1282
第九节 硬化剂 1284
第十节 清洁剂及软化剂 1284
第十一节 表面麻醉剂 1284
第十二节 中药制剂 1285
第八章 口腔科用药 1288
第一节 牙齿硬组织疾病用药 1288
第二节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用药 1294
第三节 牙龈病和牙周病用药 1305
第四节 口腔粘膜病用药 1309
第五节 口腔科其他常用药剂 1315
第十三篇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第一章 中药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1319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1319
一、中药的起源 1319
二、中药学的发展 1320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和采收 1325
一、中药的产地 1326
二、中药的采收 1326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和制剂 1328
一、中药的炮制 1328
二、中药的制剂 1331
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 1335
一、性和味 1335
二、升降浮沉 1337
三、归经 1338
四、有毒与无毒 1339
第五节 中药的成分和功效 1340
一、中药的成分 1340
二、中药的基本作用 1341
三、中药的功效 1342
第六节 中药的配伍和用药禁忌 1344
一、中药的配伍 1344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1346
第七节 中药的用量和用法 1347
一、用量 1347
二、用法 1348
第八节 中药的保管和养护 1350
一、做好中药保管养护的意义 1350
二、中药的成分、性质和保管养护的关系 1351
三、自然因素对中药储存保管的影响 1352
四、区分中药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 1353
五、特殊药品的保管方法 1355
六、抓好中药储存保管的几个环节 1366
第二章 解表药 1368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1368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1389
第三章 清热药 1407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409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416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1424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1429
第五节 清退虚热药 1450
第四章 泻下药 1455
第一节 攻下药 1455
第二节 润下药 1460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463
第五章 温里药 1471
第六章 祛风湿药 1486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1486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1498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1506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1510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1510
第二节 利水通淋药 1528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537
第八章 芳香化湿药 1541
第九章 理气药 1545
第十章 止血药 1570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1570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1575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1579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1583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 1585
第十二章 消食药 1608
第十三章 开窍药 1616
第十四章 安神药 1624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1624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1630
第十五章 补虚药 1637
第一节 补气药 1637
第二节 补血药 1648
第三节 补阴药 1658
第四节 补阳药 1667
第十六章 止咳平喘化痰药 1682
第一节 止咳平喘药 1682
第二节 化痰药 1691
第十七章 平肝熄风药 1707
第十八章 涌吐药 1724
第十九章 收涩药 1735
第一节 止汗药 1736
第二节 止泻药 1738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1746
第二十章 驱虫药 1753
第二十一章 外用药 1765
第二十二章 常用中成药 1775
第十四篇 中药不良反应及防范处理第一章 中药不良反应 1795
第一节 概述 1795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历史及现状 1795
二、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796
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和原理 1796
四、影响毒素作用的各种因素 1797
第二节 各论 1798
第十五篇 临床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第一章 临床用药失误概论 1929
第一节 临床用药失误的类型 1929
第二节 临床用药失误的后果 1930
一、金属类毒物中毒 1931
二、脑脊髓功能障碍性药物 1933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1936
第二章 临床用药常见失误的防范处理 1940
第一节 临床疾病常见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 1940
一、西医用药例 1940
二、中西药合用例 1943
三、中医用药例 1944
第二节 临床急救常见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 1947
一、青霉素G钾注射液 1947
二、亚胺培能针剂——氨苄青霉素针剂 1947
三、氨苄青霉素注射剂——氢化可的松注射剂 1947
四、先锋霉素Ⅰ号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 1948
五、妥布霉素注射液——哌拉西林针剂 1948
六、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二性霉素B注射液 1948
七、碳酸氢钠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 1948
八、甘露醇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 1949
九、西地兰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 1949
十、氨茶碱注射液——尼可刹米注射液 1949
第三节 常见药物性过敏的防范处理 1950
一、庆大霉素注射液 1950
二、青霉素钠盐针剂 1950
三、色甘酸二钠气雾剂 1950
四、普萘洛尔片 1951
五、扑尔敏片 1951
六、氨苄青霉素钠针剂——赛庚啶片 1951
七、氨茶碱针剂——异丙嗪针剂 1951
八、葡萄糖酸钙片——茶 1952
九、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 1952
十、异丙嗪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 1952
十一、苯海拉明片——西咪替叮片 1952
十二、干漆 1953
十三、双黄连注射液 1953
第四节 常见药物性中毒的防范处理 1953
一、青霉素G钠注射液 1953
二、环丙氟哌酸片 1953
三、氟哌酸片 1954
四、多潘立酮片 1954
五、碳酸氢钠溶液——强酸 1954
六、高锰酸钾溶液——乐果 1954
七、高锰酸钾溶液——苯巴比妥 1955
八、苯巴比妥——硫酸镁溶液 1955
九、阿托品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 1955
十、阿托品注射液——新斯的明注射液 1955
十一、敌百虫片——碳酸氢钠溶液 1956
十二、松节油 1956
十三、火麻仁 1956
十四、藜芦 1957
十五、苍耳子 1957
十六、巴豆霜 1957
十七、七叶一枝花 1957
十八、红升丹 1958
十九、山豆根 1958
二十、黄药子 1958
二十一、牵牛子 1958
二十二、钩吻 1959
二十三、天南星 1959
二十四、商陆 1959
二十五、常山 1960
二十六、白附子 1960
二十七、京大戟 1960
二十八、苦杏仁 1960
二十九、朱砂 1961
三十、细辛 1961
三十一、荨麻 1961
三十二、闹羊花 1961
三十三、夹竹桃 1962
三十四、雷公藤 1962
三十五、马钱子(1) 1962
三十六、马钱子(2) 1963
三十七、木通 1963
三十八、白头翁 1963
三十九、草乌 1963
四十、川乌 1964
四十一、三七 1964
四十二、圣愈汤 1964
四十三、五虎追风汤 1964
四十四、雄黄酒 1965
四十五、半夏——胆矾 1965
四十六、雷公藤片 1965
四十七、参茸丸 1966
四十八、蕲蛇药酒——甲硝唑注射液 1966
四十九、大活络丹 1966
五十、小活络丹 1966
五十一、甘麦大枣汤 1967
第五节 临床麻醉用药失误的防范处理 1967
一、麻醉前用药的失误 1967
二、麻醉期间药物的失误 1969
第六节 常见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1976
一、生物碱类中药 1976
二、鞣质类中药 1979
三、甙类中药 1980
四、有机酸类中药 1981
五、药酒及酒制中药 1982
六、矿物药 1983
七、动物药 1985
八、其它类中药 1986
第三章 医院药剂工作失误的防范处理 1991
第一节 药剂工作失误概述 1991
一、药品制剂事故 1991
二、药房调剂事故 1992
三、药剂科工作失误的特点 1994
四、药剂科医疗事故的认定 1994
第二节 药剂工作失误的防范处理 1995
一、药剂工作失误的原因分析 1995
二、药剂科工作失误的防范处理方法 1997
第四章 临床用药失误防范典型病例分析 1999
一、给病员误服石碳酸溶液 1999
二、错将口服中药静脉点滴 1999
三、误用利多卡因过量 2000
四、误用石炭酸灌肠致死 2000
五、误用酒精给2名病员灌肠 2001
六、误用酒精做局麻药 2001
七、误用水合氯醛给病员灌肠 2002
八、酒精误当麻药注射 2002
九、误用超大量硝普钠的处理 2003
十、用药不恰当的诊疗失误 2004
十一、用药过度引起龟头湿疹 2007
十二、注射庆大霉素致过敏性休克 2007
十三、庆大霉素迟缓性过敏反应引起死亡 2008
十四、麻黄素误推静脉发生严重副作用 2008
十五、使用阿托品过量的教训 2009
十六、静脉注射乙胺碘呋酮致心源性休克 2011
十七、眼科手术中误用福尔马林致双眼失明 2011
十八、误将丁卡因当普鲁卡因肌肉注射致产妇中毒死亡 2012
十九、静脉推注氯化钾致心脏骤停 2012
二十、静脉推注普鲁卡因青霉素、链霉素致死 2013
二十一、错注青霉素,致再次过敏 2013
二十二、氯化钾误为小苏打静脉推注 2014
二十三、误用硫酸镁中毒致死 2015
二十四、误注复方冬眠灵致新生儿死亡 2015
二十五、氯化钾误为氯化钙静脉注入 2016
二十六、误将产妇用药给其婴儿注射致死 2016
二十七、错用青霉素、链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2017
二十八、正常临产误用催产素 2017
二十九、错发百喘朋、可的松致两例新生儿死亡 2018
三十、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神经性耳聋 2018
三十一、庆大霉素过量致死的诊疗失误 2019
第十六篇 临床用药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3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2038
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部分品种目录的通知 2048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2049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西药、中成药(第一批) 2050
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2077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 2084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 2086
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 2088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2090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 2090
关于印发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2099
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办法 2100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 2103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2104
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 2105
卫生部关于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的通知 2106
关于印发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106
卫生部关于禁止LAK细胞制剂非法临床使用的通知 2109
关于在医疗活动中严禁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的通知 2110
卫生部关于宁波市传染病药品“回扣”案处理情况新闻通报稿 2111
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 2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 2121
中医师、士管理办法(试行) 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2127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2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监制 2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监制 2136
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2139
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2144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2146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2147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通知 2148
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见 2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2157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2167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2169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2173
消毒管理办法 2175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2180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2184
医院感染的监测 2185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88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 2193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205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2205
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 220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211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222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2229
卫生部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管理办法 2236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2255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259
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2303
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2306
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 2311
医院工作制度 2315
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试行) 2347
附录Ⅰ 药物不良反应的上市前监察 2350
附录Ⅱ WHO合作中心的不良反应分类和代码 2351